“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
2014-08-26陈柯柯
杨 恒 陈柯柯
“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
杨 恒 陈柯柯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和关键环节,“95后”大学生有其特点,对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95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指出了目前高校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创新入学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95后”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大学新生的习惯养成和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随着“95后”大学生普遍进入大学,他们的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有针对性地对“95后”大学生开展入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95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95后”大学生是在生活条件进一步优越、网络盛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家庭全程的关爱和呵护,是家庭的核心,具有明显的特点。
1.自我意识强烈,团队意识薄弱。“95后”大学生生活在更多元、更开放的环境中,他们自信而独立,渴望引起关注,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烈,遇到问题时常常以自己不太成熟的价值观或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判断好坏。此外,“95后”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喜欢独来独往或独立完成某项事情,在团队中较多地表现自己,希望被欣赏和被表扬,对别人的干预和打扰会感到厌烦,考虑问题不全面,思考问题不深入,处理问题不成熟,且长期的独立生活让他们缺乏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2.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但辨别力不足。“95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较强。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获得的信息量大,使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富有创新意识,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喜欢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喜欢直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但是,由于缺乏对本国历史文化及国情的了解,他们对国外价值观和思维缺乏分析,容易迷失方向、错误辨别。同时,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致使一些不理性、不健康、不和谐的信息对他们造成干扰,加之大学生价值观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缺乏准确而全面的思考判断能力,导致他们面对这些信息困扰时,出现主观、片面、固执己见和困惑。
3.自尊感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感,由于遭遇的挫折较少,所以遇到困难时往往逃避或者一蹶不振,做出不理性行为。还有的选择网络来发泄自己的情感,转移注意力,麻木自己,在网络上寻找共鸣,而不做有效的沟通和倾诉,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个小的批评就可能伤害到其自尊从而引发矛盾。
“95后”群体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但脆弱敏感,意志薄弱,缺乏团队意识,过于自信,面临人际交往困境。针对“95后”大学生的鲜明特点,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就要创新入学教育模式。
二、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新生的入学教育,制度上缺乏保障,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人员流动大,专业教师的参与率不高,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等内容,没能及时告知学生,导致新生入学后专业兴趣下降。另外,入学教育更多地由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承担,造成教育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加之入学教育时间短,入学教育效果不理想。
2.形式单一。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一般为讲座、开会、座谈或者报告会,缺乏互动性。这些形式对个性张扬、不喜说教的“95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使入学教育效果不佳。另外“95后”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去寻求问题的解答,尤其是在入学初期,对各种自媒体平台依赖更大,而入学教育往往忽视这样一个平台。
3.内容片面。目前入学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校情校史、专业介绍、纪律观念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走进大学的“95后”大学生而言,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不适应生活环境、饮食差异、人际关系及学习方法的调整,等等。传统的入学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95后”大学生在成长环境、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入学教育的内容缺乏创新则很难契合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实际需求,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得到他们的认同。
4.入学教育时间短。一般来讲入学教育在开学一两周内进行,其中还包括军训等内容。由于时间短,教育内容多,覆盖面大,新生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入学教育就结束了。新生初到大学,有一个环境和情感的过渡期,如果过渡期太短,他们对大学环境的归属感就会降低;如果教育不够全面或缺乏针对性,那么,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就会增加心理负担。
三、“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1.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入学教育要有丰富的内容,避免形式化,要与学生的切实需求和现实状况相吻合,不仅要有校情校史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还要有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朋辈示范教育等。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必要性,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大学与高中相比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很容易出现目标缺失的问题,因此入学教育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就业方向、考取研究生的方向等,以此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专业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思维方式。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他们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在入学教育中要让他们深刻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等,逐渐让他们完善人格,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创新入学教育形式。“95后”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因此打造网络入学教育新阵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与学生的交流,开辟入学教育专题网页,这些形式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相比传统的教育方法,网络入学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收。同时,网络教育平台可以细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此外,还应让学生掌握入学教育的主动性,加强课堂上的互动。重视实践育人,理论课之后要辅之相应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悉环境,增进人际交流,化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创新入学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3.延长入学教育时间。传统的入学教育一般在开学前的一两周,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入学教育的时间应该是大一一学年,发放通知书的同时即可建立与学生的联系,寄达《新生手册》,设立在线答疑机制,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合理过渡。新生报到后,分时段、分重点地开展入学教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重视后续教育,建议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不能将入学教育当做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来抓,而应作为一个长效的教育开展。例如,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大学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增强自身实力,完善人格品质,实现人生理想。同时,针对学生适应期长短的不同,个性化地设立入学教育时间,建立长效的入学教育机制。
4.规范入学教育组织和制度体系,建立入学教育考核机制。学校应成立专门负责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组或机构,并以学分制开展入学教育,吸引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共同担任入学教育任务,对于承担入学教育任务的教职工,给予相应的课时费和报酬。逐步完善入学教育的制度和体系,保证入学教育有效全面展开。此外,入学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在教育期间建立评价和考核机制,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入学教育的成效,及时发现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教育提供参考。同时还要建立入学教育考核标准,纳入教师和学院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老师和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规范入学教育体系,提高入学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综上所述,入学教育对“95后”大学生而言既面临挑战又具有重要意义,为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高校要个性化地开展入学教育,完善入学教育的体制机制,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力量。
[1]贾思宇.“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研究综述[J].青春岁月,2013(10).
[2]周爽.“95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3]王海东,唐奎,李小俊.“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
[4]骆静.费里斯州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