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导生制”实施策略研究

2014-08-26施海燕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导生制新生高校学生

王 颖 施海燕

基于学生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导生制”实施策略研究

王 颖1施海燕2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3)

导生制源于古代的“次相教学”,近代称之为兰卡斯特制,陶行知将其引入中国后叫做“小先生制”,目前在高校,导生制已经呈多样化发展。就导生制的存在价值而言,它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弥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导生制的实施是为了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对班主任制、辅导员制、导师制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有其优越性。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导生制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导生制的实施策略及应用价值,探讨了导生的职责及运作模式问题。

学生管理 大学生导生制 实施策略

导生制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互教制度”或“相互教学法”,是由印度马德拉斯的贝尔和英国伦敦的兰卡斯特创行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形式。魏景柱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指出:“所谓导生制,其内容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本校一定数量的高年级本科生,其职能是在原始导生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责其他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学者们对导生制的概念不尽相同,其核心思想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渐渐一致,即学生指导学生。它们的精神内涵是相同的,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导生制在我国高校的应用价值

1.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人数急剧膨胀,师资、经费、设备等各方面却没有及时跟进,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种“供小于求”的尴尬境遇一直困扰着高校管理人员。实施导生制,让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导生制的推行正是让学生由以前的“他律”为主向现在的“自律”为主过渡,并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刚柔并济地开展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多管齐下,全面深入地推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举多得。

2.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新世纪的大学生有着新时期的特点。第一,在思想与价值观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更趋于成熟与现实;第二,在生存能力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强大;第三,在教育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系统和全面;第四,在独立性上,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渴望。而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好奇,但是对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等较茫然,需要及时引导和指导。导生制类似于朋辈教育、朋友式的交流和引导,效果非常明显。

3.弥补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但辅导员相对较少,学生总量偏大,每位辅导员至少要带300个学生左右,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量大,使得辅导员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辅导员或班主任基本以开年级大会或班会的形式进行教育,显然没有针对性。如果真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就只能针对少数学生。导生制就是通过制定一定的选拔机制,挑选出一批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新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弥补辅导员或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辅导员的工作以“面”为主,导生的工作以“点”为主,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相得益彰,很好地为新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导生制的实施策略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自2010年开始全面实行导生制,本文深入总结了2010级、2011级、2012级新生导生制的实施情况,通过实践对大学生导生制的可行性进行探析并结合实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浅析导生的职能及导生制的运作模式。

1.导生的职能

导生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各高校制定了符合自身实施模式和运行的方式,因此实施手段并不完全一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导生的肩上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是导生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特殊作用的基础。

2.思想教育职能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新时代的大学生独立性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性较强,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弱。导生应及时关注、了解、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身心健康,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大学期间的困惑和问题,如心理问题、学习障碍、不良行为习惯等,将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诱因扼杀在摇篮中,从而避免出现严重后果。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严谨的学习态度、优良的思想品质影响、熏陶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

3.学习指导职能

新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难:(1)未能在入学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2)努力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3)未能恰当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各门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从而造成严重的偏科倾向;(4)教师授课量大,个别辅导时间又不足,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5)大学阶段实行的“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学生对于这些制度不是很了解,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都使他们感到茫然与无所适从。适应这样的学习生活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导生的帮助,为自己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阶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认同感,利用好四年的学习时间。况且,导生还可以帮助新生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校数字资源等。此外,师范生还要通过各种等级考,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普通话考试等,导生还能提供一些资料和应考技巧,方便新生更快更好地通过这些等级考试。

4.生活引导职能

新生由封闭的中学环境一下子进入如此宽松的大学校园,对周遭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远离父母,想念家的温暖,对新的环境和朋友感到无助和孤独,内心的想法无处抒发。这时,导生就可以经常深入宿舍,了解所结对的同学的生活近况,掌握思想动态并指导其正确应对生活中的状况。有些新生来自偏远地区,会被繁重的学费和生活费困扰。导生在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后,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指导他们做好困难补助及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工作,为她们解决心理负担。不同的个体聚集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难免会有矛盾的产生,导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人”观念,并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根据经历学会在群体中和谐共处,并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融洽同学关系。

5.管理服务职能

导生不仅是新生前进的航标,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而且是新生避风的港湾,提供他们需要的温暖和帮助。一是及时带领新生办好入学手续。导生可以以点对点的方式服务新生,以最少的时间方便新生顺利入学。二是宣传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提前给新生打一剂预防针,协助学院做好新生日常管理。三是加强班集体和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并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使新生尽快走上自主发展的良性轨道。四是经常开展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等工作。

6.信息沟通职能

导生是联系学院与新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尽力做好信息沟通和上传下达的工作。一是定期召开寝室会议,及时传达学院的要求,收集反馈意见。二是定期找新生沟通,深入了解新生的想法,方便学院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及时做出调整。三是定期召开导生工作例会和经验交流会,导生间共同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四是导生可以组织结对寝室间开展文艺活动、趣味游戏、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感情,交流想法,真正发挥“以老带新,以新促新,以老促老,以新促老”的传统优势,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导生制的运作模式

1.明确正确的角色定位

导生制并非是一种引导和管理并驾齐驱的形式,而是以引导工作为主、管理工作为辅的模式,也就是说导生绝对不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替代品,新生和辅导员都应该认识到引导才是导生的工作关键,切勿本末倒置。高校只有将重学生共性培养的辅导员制与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导生制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良性发展。

2.选拔合适学生担任导生

导生是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榜样,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因此导生的选拔就显得尤其重要。应选拔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热爱学生工作,乐于奉献,能较好地开展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号召力的高年级学生担任。

3.培训导生的知识和技能

导生制取得的成效关键在于导生榜样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导生工作比较繁琐、细碎,如果导生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或角色定位认识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必然会影响导生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上岗之前,对导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给予他们心理健康、团队精神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让每位导生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工作无小事”。

4.监督和交流导生工作

在导生工作期间,学院有关老师应时时监督导生履行义务,确保导生工作取得实效。定期举行导生工作例会,由导生汇报新生一个时期的情况和工作实施情况。每个寝室情况不同,每个导生的管理水平、能力也不相同,这样的例会给导生宽松的环境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共同解决工作难题,互相帮忙,互相激励。

5.评估导生的工作成效

导生工作的考评,既是一种工作的总结与检查,又是一种促进。主要考评办法有:(1)学生评价。向导生所结对的学生发出工作评价表,有不同的量度、指标,可对导生的素质、态度、能力、效果等几个类别进行评定。尽管操作程序较多,但是能客观地反映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2)导生自评。要求导生在每次工作之后都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效果进行总结,记录在工作本上,每次例会总结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在学期结束,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在与其他导生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追求进步。(3)学院评价。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结合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评价、导生的自评及实际工作成效按照权重进行最终评价。根据最终的考评结果,例评选出“优秀导生”,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一来可以对有效的导生工作充分肯定,二来调动全体导生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目前,大学生导生制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它作为一种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是一大创新:它符合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高校当前的发展趋势,实现学校、学生、管理之间平衡,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及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可以说,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高校管理模式,有必要不断实施。我们需清楚地意识到导生制自身的不完整性,坚持与导师制、辅导员制和班主任制等教育管理模式配合运用,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1]E.P.Cubberley.The History of Education[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1920.456.

[2]JamesBowen.AHistoryofWesternEducation[M].Vol.3.

[3]吴霓.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诸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580-585.

[4]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32-539.

[5]曹孚,等.外国古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86-195.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45).

[7]丁云霞.导生制在大学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Vol.14,No.2,2010:61-64.

[8]周频,罗云.“导生制”——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辅助形式[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96-98.

[9]李彩红,王辉.班导生制度的探索[J].沈阳教育学院. 2008,1:47-48.

[10]魏景柱,段志雁,陈权英.导生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J].呼兰师专学报,2004,3:29-31.

猜你喜欢

导生制新生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今天我当小老师”——基于导生制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学新生导生制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