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米成炊
——如何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

2014-08-26周敏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语句中考

周敏

无米成炊
——如何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

周敏

(睢宁县庆安中学,江苏 睢宁 221246)

写作的根基是阅读,阅读是米,写作是炊,只有阅读才能成炊。如何在短期内通过训练,让学生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呢?文章就此问题作了探讨。

应试作文 积累素材 写作训练 划定范围

著名学者钱文忠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他说:“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种公平就是高考了。如果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的话,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

就中国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想摒弃应试,完全素质,并不现实。我们不能抵触应试,而要更好地了解它、把握它、利用它,让它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写作的根基是阅读,阅读是米,写作是炊,只有阅读才能成炊。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家长不支持,学校冷拥护,都是造成部分学生零阅读的根源。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籍,他们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更不爱好读书。在这种情况下想让学生写出很优秀的文章,无疑是缘木求鱼。

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分值一直在提升,与语知几乎是平分秋色。如何让学生在短短一年内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已迫在眉睫。如何在短时期内通过训练,让学生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呢?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小尝试。

一、积累材料

虽然中考迫在眉睫,但要想写好作文,没有积累是不行的。首先,从学生进入初三的第一节课开始,每人每天轮流有5~10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讲故事,可以读优秀文章,可以读优秀作文。准备优美语句,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格言,可以是俗语,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歌词。只要你看了之后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或者看一眼之后牢牢刻在脑子里就行,不问出处。展示出来后,师生再探讨有无留用价值,凡是留用的都是精华,要求学生务必在短时期内把它记住,并合理运用。这两个环节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所积累,而且篇幅短小,易于识记,即使别人的没记住,自己精心准备的那一份肯定会牢记在心。特别是第二个环节,学生把摘抄下来的优美语句分为十个一组,每节语文课之前过一遍,像删短信一样加一个消一个,这样每一个留用的语句学生都会过十遍以上,时间长了,学生不想记住都难。记住了之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语句可以做文章的开头,可以做文章的结尾,当题记也可以,运用好的要展示,让同学们借鉴。这些高质量的语句是文章的亮点,而学生作文缺少的就是亮点。

刚开始实施此方案时我曾犹豫,这些事他们能完成吗?故事适合与否,语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一段时间的展示,我发现这些顾虑是多余的,学生准备的东西着实令我刮目相看,后来我会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写出的优美语句摘抄在摘抄笔记上,现引用几句:1.海与海之间有陆地隔着,家与家之间有墙壁隔着,人与人之间有心隔着。2.生活如各种各样的饮料,有人选择甜甜的果汁,有人选择又苦又甜又香浓的咖啡,也有人执著地选择淡淡的矿泉水。3.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4.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5.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过猛,也会淹死庄稼。6.未来有希望,过去有回忆,而现在有幸福……

二、写作训练

每星期都有两节作文课,第一节课是限时作文,就45分钟,而且要写够600字以上。作文题目提前给,尽量不在课堂上打腹稿。这一次的作文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创作。刚开始时,学生的作文令人不敢恭维,如果作为中考作文批改,没有二类文,少数勉强接近三类文。第二节作文课我隔几天进行,在这空余的几天时间里,学生可以利用一切手段搜寻与本次写作相关文章。搜寻范围不限,可以是书本,可以是杂志,可以是作文书,可以上网查。记住自认为最好的那一篇,留下来备用。优美语句或语段可以摘抄,但不准整篇抄写。第二节作文课的任务就是把准备的材料通过合理地加工写出符合第一节课给的文题的文章。也就是两节课作文题目一样,一篇是自己的,一篇是自己加工的,刚开始时我担心学生是否会敷衍塞责,无论哪一篇都是应付了事。实际上学生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无所谓。他们会很认真地斟选,有时我都感觉可以了,他们还会很不着急地说,别忙,我再找找。修改时,如有举棋不定处,他们会请小组成员帮助参考,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而且学生大多很实在,没有一个会把原文抄下来作弊,都按老师的要求做。平时我不反对学生摘抄杂志上的东西,只要是能记下来的东西就放心地用。告诫学生中考时要注意,要学会合理变更。有时在改中考作文时,有些做法我一直不赞同,如相同借鉴的文章如果是古书上的,如《论语》中的或《史记》中的,老师们就会大加赞赏,夸这个学生如何有文学底蕴,作文也会被投入满分行列;如果是借鉴《读者》等上面的文章就大肆批驳学生,无论作文如何好也会被打入地狱。我感觉这样做是完全不合理的。

两次作文完成后,就是批改作文。第一次作文由我亲自批改,如实写评语,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不足。这个环节刚开始时尽量以鼓励为主,尺度会越来越小,要求会越来越严。第二次作文学生在写作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写起来很轻松,45分钟根本用不完,剩下的时间互相批阅作文。一位学生会同时拿到两本作文,一本是原创作品,一本是加工作品,针对两个作品谈看法,支持哪个,写下理由。改完后小组内再换,这一次只看二次作文,能看几篇看几篇,每位学生不低于五篇。看完后小组内探讨,推荐最优秀的那一篇,推荐的作文可以是一次作文,也可以是二次作文,并把这些优秀作文展示出来,让全班学习借鉴,一星期更换一次。刚开始时,场面有点乱,学生显得手足无措,两个星期后就应对自如。这样一轮作文下来,学生阅读的文章何止10篇,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可观,而且非常实用。虽然短期内效果不是很显著,但半个学期后,我收获了喜悦。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疲劳,刚开始时会兴致勃勃,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不愿再坚持,我采用小组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把学生分成4人或6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组有组长、有监督员,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平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每次都把本组最优秀的东西展示出来。每星期都评出优秀组,获胜的小组会给予一定的小奖励。例如:准许他们到图书室多借一本书;每星期可以多上一次电脑室……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合作的动力,也不让一个学生有松懈的机会。

三、划定写作范围

其实这一步是和第二步同步进行的。由于初中阶段新课标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是以记叙文为主适当练习其他文体,平时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穿插写其他文体的文章。学生对写记叙文要领的基本把握,也就是写跑题的现象几乎没有,关键是选材和组材。学生选取的材料,不是恶意攻击,真的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而且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如2013年的徐州中考作文题目是:总有一次惊喜,在批改中考作文时,学生的选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为过生日,刚开始全家人或朋友故意装做不在意他的生日,他悲伤、郁闷,后来突然间手捧蛋糕出现,给他一个惊喜。按说就材料来讲符合写作中心,但相同题材太多了,这样想从这一类题材上拿到高分的概率就太低。相同水平的文章,另类文章的选材分值要明显高于此类。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学生写作前,会就一作文题目说出自己的选择范围,超出7~8个就属于此类文的禁区。如写母爱,学生刚开始的选材方向要不就是雨中送伞,要不就是半夜生病送医院,要不就是考试后给几句鼓励的话,通过多次实际训练,学生很快总结出了哪一类文章的雷区,会很自然地把这些都摒弃,重新选择。二次写作的选材新颖多了,好的文章层出不穷。关于母爱这个话题的作文,我始终牢牢记住一个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在街道拐角处》,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我就愣住了。写母爱怎么扯到街道拐角处了,结果看了文章才明白,街道拐角处就是她的家。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在家里养尊处优,而且成绩超好,成绩的优势更增强了她的优越感,她的母亲是云南人,文化水平低,不识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有点疏离母亲,特别当她看到母亲听到别人夸赞她成绩好后那夸张的笑声,更增加了对母亲的反感。快要中考了,当母亲每次想询问或关爱她时,都被她用眼神给无情地制止了,当她看到母亲黯然离开时,她曾后悔过,但自尊心作梗使她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母亲。一次突发的小疾病,她被迫回家,回到家发现满屋烟雾缭绕,母亲正虔诚地跪拜在一尊观音菩萨前,正在祈祷着,让观音菩萨保佑她的女儿中考顺利……看到这一幕她泪流满面,紧紧抱住母亲痛哭起来。这篇文章我一直留着,而且每一年我都读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这篇作文是这个学生根据电影中的一个镜头自己创作的。

雷区排除后,我会给学生划定写作范围,这个训练基本在第一学期,共写20次作文,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第一次写亲情、友情,如父爱、母爱、友谊等;第二次写生活,写你生活中的一件事;第三次写自己,第四次写挫折,第五次写惊喜,第六次写痛苦,第七次写诚信,第八次写合作,第九次写自然,第十次写故乡,第十一次写名人,第十二次写书籍,第十三次写生命、写青春,第十四次写写景,第十五次写物,第十六次写考试,第十七次写教育,第十八次写社会,第十九次写理想,第二十次写责任。每次作文学生都必须在脑海中留下两到三篇优秀文章,当然自己创作的优先考虑,如果自己的文章不行,就记别人的事例,写作时必须适当加工,写出真情实感,绝不能整篇抄袭,要运用智慧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另外,告诉学生,作文可以想象、虚构,前提是生活中真的没有可以运用的事例。

第一学期的20篇作文完成后,第二学期就海天出题,题目一到手,学生就从自己脑海中搜寻备用的作文事例,选取最优秀、最恰当的那一个,并灵活运用写作技巧,把它合理运用到作文中,既要扣题,又要符合写作中心。如我确定了一个作文题:这个夏天。学生的写作角度各种各样,雷同事例几乎没有,有写这个夏天我学会了诚信,有写这个夏天我战胜了挫折,有写这个夏天我懂得了母爱,有写这个夏天我遨游了书的世界,有写这个夏天我走进了鲁迅……习作质量很高。

经过上面几轮训练,我相信学生应该能随心所欲地应对作文,再也不会害怕那些冷题。最近几年中考作文题都很平和,很刁、很怪的作文题几乎没有。学生凭储备的材料足以面对中考作文。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难关就是坚持,无论是课前10分钟,后来的作文互批,还是最后的识记优秀事例,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耐力坚持下来,同时需要教师耐心指导与耐心等待。无论什么事坚持下来,养成习惯,效果都是非常惊人的。

虽然整个过程缓慢,效果不是一下子彰显,我总感觉这些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希望他们在无米的情况下经过短期训练,尽快成炊。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语句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重点:语句衔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