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务人员创新理念淡薄成因及方法
2014-08-26陈晶
陈晶
【摘 要】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核心的教务管理,起着提升教学秩序与及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保障着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需要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提高创新理念。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理念,无法满足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要求。本文从高校教务人员创新意识出发,分析创新理念淡薄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其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 教务人员 创新意识 淡薄
教务管理在高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维系着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协调、监督教学工作的保障。教务人员是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承担着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协调工作,为高校领导制订工作计划反馈意见与决策提供根据。随着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日趋扩大的教学规模与多元化的教学层次,教务管理工作已不再只局限于行政工作,而变得日趋复杂。提高高校教务人员的创新理念与工作素质已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关系到高校日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高校教务人员创新意识淡薄的原因
1.高校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教务管理部门负责高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从教学课程的安排到教材的选择,再到学生学籍的管理,都离不开教务管理部门。高校教务人员也就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并对其他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权利如此集中的管理模式下,教务部门无法做到高质量安排与管理高校的各项工作,也缺乏利于教务人员树立创新理念的环境。
2.高校信息化设备的不完善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越发普及,高校的招生人数与办学规模也日趋扩大,这也就给教务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此高要求下,部分高校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却不完善,无法有效地辅助教务人员开展工作。部分高校也不注重相关教务平台的开发,加大了教务人员日常的工作量,不利于高校教人员创新理念的提高。
3.教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新时代的要求下,高校的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也对教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教育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无法有效地协调组织高校日常工作以及创新工作方法。更甚者,高校的教务人员不是通过合理招聘的优秀人才,而是通过裙带后其他关系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不利于教育人员的创新意识的树立。
二、提高高校教育人员创新理念的办法
1.树立科学开放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应树立“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教务部门要不断下放权利,并赋予院系更大的权利去管理本院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在开放的管理理念下,各利益相关者应采取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合理推动高校的教学管理职责。教务人员也要在开放的管理理念下,逐渐实现开放化的管理模式,深化认识教务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树立起适合高校、学生协调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为树立创新工作理念营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高校发展形势下,教务人员不仅要负责高校日常的行政工作,还要完成相应的学术管理职责。这就需要教务人员根据高校办学宗旨与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承担其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等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了人工管理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加强了高校各部门间交流与合作,全校师生能够使用互联网随时查看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安排。此外,教务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合理,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3.提高教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教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创新意识的发展要求,而且也是提高高校教务管理质量的基础,同时还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了力量。因此,加强高校教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要对教务人员实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如岗前培训、短期培训、合作交流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提高教务人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并提升其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不断鼓励教务人员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并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此外,高校教务人员还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时刻倾听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在学校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安.浅谈如何解决图书馆工作中服务理念淡薄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06):94-96.
[2]姚臻.建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理念[J].林区教学,2010,12(12):128-129.
[3]宋海燕.试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36(3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