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2014-08-25廖茂侦

江西教育A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余市积极性职业院校

廖茂侦

为了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余市通过深入研究企业技工教育模式,结合借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职业教育经验,以及本市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学徒制”:由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三元”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地方政府的宏观指导、协调与激励下,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校企融合为目标,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双主体”,深层密切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该模式实现了招生与招工融合,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融合。

“现代学徒制”的提出得到了新余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新余市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成员。为了保证实施经费有来源,每年财政划拨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试点企业师傅的补贴、学生交通补贴、实习耗材补贴等。与此同时,由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师傅代表组成了一个“联合教研室”,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组织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对参与企业实习教学与管理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管理,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科研等。政府的参与与激励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保障,联合教研室成为了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融合的纽带和关键。

2011年下半年,新余市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并绘制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流程图和试点工作进度表,6所职业院校与6家企业一一对应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现代学徒制”已初见成效。

从学校视角看,试点班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全校学风的转变。试点模式能够培养出较好技能质量和较高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较佳的提高质量的办学之路。

从企业视角看,较高素质的毕业生加盟,改善了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术素质;新鲜血液的注入,无形中增加了老员工被替代的压力,促进他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从学生视角看,由于有确定的岗位、明晰的技能要求,所以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有动力;有结对师傅的精心指导和较长的实训时间,学习效率高,技能提高快,就业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例如,新余职业教育中心与试点合作企业——江锂公司合作的机械修理工种,随着试点班毕业生的上岗就业,全厂机修工队伍迅速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损坏的机械及时得到修复,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江西好英王电子科技公司的合作,充分依托企业,共建了教育教学(教研)基地、学生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服务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现代学徒制”在试点实践中,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和发展瓶颈,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怎样发挥作用。“现代学徒制”必须有政府的参与,政府不能做旁观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和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也是为了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实际上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职业院校与企业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它们之间的契约合作,需要有第三方进行监督、协调与服务,才能保障合作顺利进行。在这里,政府应该起到监督、协调、激励的作用。

2.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其经济属性所决定的。目前很多校企合作形式,校企双方并没有处于一个平等、合作且又互惠互利的地位,合作主要是解决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遇到的问题,而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项目、技术以及资金等,学校基本上都帮不上。因而,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动力和积极性都不高。

同时,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也不能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或技术方面的难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3.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理论上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帮助职业院校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参与。但实际上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一是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不需要试点合作企业的帮助也能实现95%以上的就业;二是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职业院校也不愿总是单方面的热情,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4.本市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新余市大多数企业提供给员工的薪酬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社会保障不健全;加上企业所在园区还在建设中,生活配套不完善;企业所处位置较偏,上下班交通不便等等因素,导致本地企业对本市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缺乏吸引力,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很低。学生留不住,严重动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

针对试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以“现代学徒制”促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

1.双管齐下,调动和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当前情况看,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侧重在政府和企业。如何调动和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企业自愿、主动参与校企深层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决定能否真正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调动和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同时,尽快出台《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解决“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需要的政策支持问题。

2.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宏观指导工作。政府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搭建合作平台时,要充分论证校企合作的基础和方式。校企合作的基础和方式决定着 “现代学徒制” 实施中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合作时间。“现代学徒制”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方式主要有人才培养的合作和项目的合作。

建立在人才培养基础上合作可以实现校企紧密的、长期的合作;而项目合作则会随着项目的完成,合作就要终止。

3.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要吸引企业主动上门合作,职业院校就必须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一要加快改革步伐,改变课程体系,将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变成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体系;二要努力增加实习实训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三要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技术攻关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4.职业教育要以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主体。长期以来,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其标准缺乏“话语权”。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由职业院校根据相关规定制订并进行调整,教材编写、教材开发的参与者主要是职业教育研究者和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目标主要由职业院校确定,相关考核由职业院校组织,相关证书由职业院校和人社部门发放,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体现。然而,用工单位却是企业,员工的技能要求与资格标准企业最有发言权。众所周知,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学与用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企业,还要接受企业组织的针对性培训,才能上岗工作。

职业教育要变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编写与研发、培养目标的确定、技能水平的考核等均应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参与为辅。

5.提高员工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在职业院校做好学生就业教育的同时,本地企业和工业园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留下来。例如,适当提高员工工资收入,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同时建设配套的生活设施,满足员工的需求,丰富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余市积极性职业院校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Alita:Battle Angel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