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层螺旋CT对脾脏体积测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

2014-08-25杨伟力李军宅

河北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径线离体脾脏

杨伟力 李军宅

·论著·

128层螺旋CT对脾脏体积测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

杨伟力 李军宅

目的采用128层螺旋CT定量测量猪离体脾体积,并对100例正常人进行脾脏测量,观察脾脏定量测量的准确性,并提出简便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新鲜离体猪脾脏10例(离体时间2 h内),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及体积测量软件,测量10例离体猪脾脏体积,并应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实际值。对100例符合入组条件患者腹部CT扫描,测量脾脏长径、厚度、脾脏体积、脾重指数。结果128层螺旋CT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3。脾脏体积与脾脏长径、厚度及上下径具有非常好相关性(0.736、0.771、0.818,P<0.01)与肋单元相关性差,并得出脾脏体积与脾脏厚度、长径及上下径的回归方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可对脾体积进行准确测量,采用脾脏上下径值定量值可以反映作为脾脏体积大小,方法简便、客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脾脏;测量

当前,临床上CT诊断脾脏增大仍然缺乏通用而准确的标准。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多层面不同方位重建技术可以观察脾脏截面、上下径,而脾体积的测量仍然是诊断脾脏有无疾病的最可靠、重要的指标[1-5],本文采用128层螺旋CT对脾脏定量测量进行实验及临床研究,重点观察脾脏径线与体积的相关性,并探索一简便、客观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鲜离体猪脾脏10例(离体时间2 h内,福尔马林固定),采用128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排水法测量其真实体积记为测量值和实际值。排水法即将脾脏放入装满水的烧杯,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同时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进行腹部CT检查的健康成年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50±16)岁。进行脾脏扫描,扫描方法同上,测量脾脏的径线,使用体积测量软件,获得脾体积。脾脏体积与脾脏径线相关性,

1.2 扫描参数及测量方法 采用GE128层螺旋CT,型号OPTIMA CT-660,工作站为ADW4.5,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旋转时间0.8 s,螺距1.375,矩阵512×512。在扫描范围内包括脾脏上下极。猪脾脏扫描结束后,将图像重建成0.625 mm层厚,发送至ADW4.5工作站,使用体积测量软件,获得脾体积。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CT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临床数据,测量体积与径线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软件,径线与体积之间采用回归方程,得出诸径线与体积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8层螺旋CT10例离体猪脾脏测量体积与真实体积 采用128层螺旋CT对10例离体猪脾脏进行扫描,采用三维后处理软件——体积软件进行定量测量,10例离体猪脾脏体积的测量值和实际值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测量值与真实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P<0.01)。回归方程为:实际值=1.022×测量值(R2=1.000,t=208.504,P<0.01)。见表1。

表1 128层螺旋CT10例离体猪脾脏测量体积与真实体积 cm3

2.2 128层螺旋CT定量测量100例患者脾体积与脾脏径线及肋单元相关性比较 脾脏体积与脾脏厚度、脾脏长径、脾脏上下径相关性较好,尤其脾脏上下径最高(r=0.818,P<0.01)。计算脾脏体积与诸径线回归方程:脾体积=79.437×脾厚径-116.814,脾体积=29.592×脾长径-116.58,脾体积=30.539×脾上下径-99.381,但脾脏体积与肋单元相关性较差(r=0.371,P<0.01)。见表2。

表2 128层螺旋CT定量测量脾体积与脾脏径线及肋单元相关性比较

3 讨论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中心。脾的功能和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种疾病会引起脾大小的变化,准确测量脾大小对判断脾脏有无疾病、脾脏增大临床治疗疗效及疾病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螺旋CT问世以来,由于其数据采集时间短,有效减少呼吸伪影,且空间分辨率高,层厚较普通CT更薄,能进行多方位图像重组,已经被认为是目前实质脏器体积测量最准确的工具[6,7]。

当前离体脾脏金标准测量常采用排水法,排水法对实验仪器要求少,结果迅速,为临床常用[7],但在活体上是不可能完成的。本研究采用实验及临床研究结合,进一步观察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横断面重建、冠状重组、矢状重组等常规技术对脾脏径线进行测量,体积软件测量脾脏体积,本研究旨在研究能否采用脾脏单一径线提供脾脏体积的定量值。

本文实验研究,采用128层螺旋CT进行离体猪脾脏测量,结果发现128层螺旋CT测量体积值与实测体积值间有很好的相关性,CT值约为实测值的98%,两者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本文进一步采用128层螺旋CT对100例正常成年人脾脏进行定量测量,人体脾脏体积测量的缺点,后处理不像离体标本一样,常需要多个层面勾画,比较费时,本研究进一步将脾脏体积与脾脏断面径线径线进行相关性分析,而脾脏上下径相关性最好,128层后处理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其多方位重组具有一键操作,就可同时在横断面、冠状及矢状面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并对各个径线进行测量,本研究结果发现,脾脏上下径与脾脏体积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与传统临床常采用的方法相同,该方法及测量结果临床医师易于接受,提出用脾脏上下径这一指标进行体积监测价值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除CT外,科研、临床中用于测量体积的工具还有B超、磁共振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B超的优点是无X线辐射,价格较低,缺点是受操作者个人经验的影响大,且精度不高,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的应用,测量精度有所改进,但多用于心血管及妇产科成像。MRI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X线辐射,缺点在于检查时间长、费用高、空间分辨率不如CT。对15例离体犬肝进行MR测定,发现MR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小于2.5%[8]。尽管目前有呼吸伪影等问题,MRI仍是一种极有前景的体积测量工具。SPECT则通过研究组织吞噬放射性微粒的剂量,进行功能成像,而非解剖性体积测量[9]。其对检查基础和后处理要求较高,结果影响因素多,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综上所述,在体积测量方面,相对于其他成像方法,CT尤其是128层螺旋CT目前尚具有其独特的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1 Moss AM,Friedmen MA,Brito AC,et al.Determination of liver and spleen volums by Computed tomography:an experimental stidy in dogs.T comput Assist Tomogr,1981,5:12-14.

2 Heymsfield SB,Fulenwider T,Nondinger B,et al.Accurate measurement of liver,kidney and spleen volume and mass by computed tomography.Ann intern Med,1979,90:185.

3 Henderson JM,Steven BH,Horowitz J,et al.Measurementof liver and spleen volume by Computed tomography.Radiology,1981,141:525-527.

4 Bezerra AS,D′Ippolito G,Faintuch S,et al.Determination of splenomegaly by CT: is there a place for a single measurement..AJR,2005,184:1510-1513.

5 张永海,郁慕仪,向兴利,等.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人脾脏大小 CT 观测.高原医学杂志,1999,9:21-25.

6 张闽光,黄学菁,邢东炜,等.正常成人脾脏大小的CT测量.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2007,5:87-89.

7 王萱.64层螺旋CT对肝脾体积的初步研究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8 付京波,王霄英,李龙,等.MR对离体肝脏体积测量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48-50.

9 Hoers JC,Felix W,Kanel G,et al.The liver pleen scan as a quantit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Correlation with liverseverity at peritoneoscopy.Hepatotogy,1995,22:111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5.028

052160 河北省藁城市人民医院CT室

R 814.42

A

1002-7386(2014)05-0709-02

2013-11-11)

猜你喜欢

径线离体脾脏
二维超声房间隔平面切面扫查在诊治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乳腺实质性病变的MRI定位研究:俯卧位与仰卧位对照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灵魂离体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径线正常值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