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2014-08-25李春华
李春华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别字指“写错或读错的字,也称白字”。笔者要谈的错别字,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写的错字和别字。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十分普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浅显的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主要是由于自身没能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写出了错别字。汉字的数
量较多,有很多的同音异形字,如“在”和“再”、“坐”和“座”等;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字,如“崇”和“祟”、“燥”和“躁”等;还有结构复杂的字,如“壑”“篝”、“撰”等。这给学生的识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正因如此,学生才容易写出错别字。
书写态度不端正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不是去翻书、查字典,而是偷懒只凭自己模糊的印象写一个字应付了事,导致写出错别字。也有一些学生,平时书写不认真,写出的字比较潦草,不能把笔画写清楚,久而久之,就真的搞不清该字的笔画,写出错别字了。还有的学生没有能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心二用,做作业的同时还在做其他事情,导致书写时出现笔误。更有一些学生为了赶时髦,故意写错别字。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 “火星”文字出现, 一些学生把写错别字看成了一种赶时髦,在上网时故意打错别字,时间一长,就把一些不规范的字带到作业中来了。
二、师资力量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中考招生,幼师、中师生录取分数线都高于高中生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那时的师范生是从尖子生中选拔。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幼师、中师生的录取分数线已远远低于高中生录取分数线,幼师、中师已降为职中系列,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势必造成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老师写错别字,必然会带出一大批写错别字的学生。
还有一些语文老师重教法,忽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忽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近十年来,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淡化语法和重视三维目标的呼声很高,一些教者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汉字书写。不少学生对汉字识记仅凭机械记忆,导致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相对减弱,写出了不少错别字,如把“座位”写成“坐位”,把“迁徙”写成“迁徒”,等等。
另外,不少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只关注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作业书写质量,忽略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无形中放纵了不认真写字的学生。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环境的原因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受“出国热”、“考级热”的影响,英语学习备受关注。这导致一些国人重视英语的程度超过了重视母语。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爆的就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帮孩子四处打听,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帮助孩子学习英语、奥数,却相对忽视了孩子的语文学习,不大关注甚至不允许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这在客观上给了孩子一种暗示:汉语不重要。因而,学生学习语文时缺少积极性,导致语文基础薄弱,错别字当然也多了。
盗版图书在市场的广泛流通,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盗版图书的价格一般远远低于正版书籍,一些家长便给孩子买盗版图书看。殊不知,盗版图书除了纸质差,印刷质量也差,书中还存在不少错别字,这无疑对孩子的识字产生了不良影响。
再有,一些商家制作的标语牌、广告牌使用文字不规范,甚至写出了错别字,对孩子的识字形成了误导。笔者曾看到一家私人书店挂出的巨大条幅写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不难看出,条幅中的“崖”应为“涯”,该条幅挂在书店门口数月余,产生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也有一些商家,故意使用错别字,最常见的是用谐音改成语,如服装店把“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网吧把“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摩托车店将“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等等。商家巧改成语为自己的商品做广告,可谓是匠心独具,但这些故意写出的错别字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他们的汉字储备量有限,有时无法辨别正误。还有一些电视字幕、户外广告为了追求所谓视觉冲击而大量使用谐音,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将错就错”渐成习惯。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目前的网络缺少必要的语言审查环节,一些人上网不注意用字的正确与否,随便敲一个字,只要别人能大致看懂即可。有的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打错别字,这对识字量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必然也会产生很大的误导作用。
总之,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和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所以,消除错别字现象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要捍卫祖国母语尊严,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甚至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错别字现象。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初中(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