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实证研究
——以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为例
2014-08-24费赟,杨明
费 赟,杨 明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作为连接体育用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中介桥梁,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对于促进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1].席玉宝等[2]认为:体育用品专业市场有利于体育用品商品集散,平衡供需;具有强吸引、远辐射、多功能、高效益的特点;不受当地资源、购买力、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形成体育用品的大范围、大流通、大规模的社会化流通.根据文献资料以及专家咨询,本文认为所谓的体育用品专业市场是指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体育用品商品的商贸制度安排,其主要特点在于:1)是一种专售或主要销售体育用品的有形市场;2)市场交易形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3)在同一市场,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卖者,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4)以现货交易为主,远期合同交易为辅.目前学界有关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现状的研究极少,因而对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该市场进一步发展,并进而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及集群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登陆中国知网、读秀、超星图书馆等电子文献库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从中明确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的定义、功能、作用以及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
1.2.2 访谈法
访谈专家、经营户、管理者、义乌体育休闲用品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以及义乌经贸局相关人员.
1.2.3问卷调查法
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并参考相关类似问卷,制定了《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92.67%,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85.67%.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从而了解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客户来源地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化发展的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该市场的客户主要来源于国外(表1).有学者利用国际竞争力强度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二维指标将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划分为4种模式:本地经营模式→全国经营模式→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式→外向国际化经营模式[3].通过对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实践进行考量,笔者认为当前该市场正处于内向国际化经营阶段,即通过在义乌本地建立专业市场,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市场采购商品.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2 551家企业代表处、1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 000余名常驻外商专职采购[4].就体育用品而言,目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的商品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到63%以上,主要集中于中东、非洲、东南亚、欧美、韩国、日本等市场,这也与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
表1 客户来源地(n=257)
表2 客户购买形式(n=257)
2.2 客户购买形式
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专业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市场交易形式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当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也呈现出这样的特征(表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1)国外客户在差旅、运输等采购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在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通过大额批发、混批形式购买商品能够摊薄采购成本;2)国内客户主要针对国内零售市场,因而主要以小额批发、混批形式购买商品;3)对于中低端产品,客户主要以批发形式进行购买;4)由于中高端商品以及大中型健身器械价格较高,客户主要以零售方式进行购买.
2.3 商品来源地
目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所销售的商品来源于国内外(表3),说明该市场既是一个国际化销售平台,也是国内及浙江省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销售平台.例如根据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2011年三区市场体育用品行业专题调研》数据,该市场中的运动器材类商品主要来自于上海、江苏、广东、山东、河北等地,渔具类商品主要来自于宁波、威海,健身器材类商品主要来自于温州、广东、福建.调查结果也表明:1)专业市场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准公共产品特性.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及自身所能运用的品牌、传媒、公关等营销资源,一般无力自建销售网络渠道,于是借助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专业市场销售产品,节约了交易成本并使产品的价格优势得以体现;2)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与浙江及国内其他省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之间形成了制造业企业与商贸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关系[6],从而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浙江及国内其他省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
表3 商品来源地(n=257)
表4 商品档次(n=257)
2.4 商品档次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经营者所经营主要是中低档次的商品(表4).但不容忽视的是,该市场为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较早就开始了升级换代的进程:一是市场大力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二是市场内向国际化日益扩展和深化,现已步入到外向国际化发展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有90%的名牌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在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了总代理,力求通过这一国际贸易窗口使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一些国外品牌体育用品如日本的YONEX、韩国的胜利等也开始逐步入场经营,试图通过这一专业市场拓展中国市场.国内外品牌体育用品的大量涌入致使一大批中高档次体育用品商品出现在市场.
2.5 商品优势
2.5.1 价格优势 表5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经营者认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具有商品价格优势,如羽毛球拍等大众化体育用品的销售价格要比市场零售价格低50%左右,出口外销的体育用品批零价差可达到6~8倍.其价格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该市场具有国际贸易中的EXW(Ex Works,工厂交货)合同的基本特征,其承担的市场风险、责任以及交易成本费用是《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3种贸易术语中最低的,因而其商品贸易价格也是最低.2)“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经营理念使得经营户往往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供货价格最为优惠的生产商来获得商品价格优势.3)大进大出的商贸流通格局,即经营户从生产商处大批量采购产品使其对生产商具有足够的议价权,通过市场以批发形式大批量销售商品使得薄利多销成为可能.4)由于部分经营户自产自销,其销售的商品包含工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因此这些经营户所销售的商品一般具有价格优势.5)近年来政府扶持一些经营大户进行营销模式创新,以总经销、总代理取代传统的购销、代销,以及建立生产企业直销中心从而使市场的商品价格优势更趋明显.6)货运物流成本低廉.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指出我国的物流成本达GDP的18%左右,与之相比大部分发达国家仅在8%~10%左右[7].该市场拥有遍布全国的联网托运线点和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因而货物运输成本优势明显,导致形成商品价格优势.
表5 商品优势(n=257)
2.5.2 品种及更新优势 在专业市场进行采购的主要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采购人员,为避免这些采购人员因经营品种较少而改变采购地点,专业市场必须以品种优势吸引采购人员.目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共有球类、健身器材、娱乐休闲器材、运动器材、运动防护用品、球类配套用品、体育运动配套用品、户外休闲用品、自行车及配件、棋牌及配件、渔具及配件以及其他运动、休闲共12类20 000多种商品,因而客户能一站式地将所需的各类体育用品商品采购齐全,节省时间,减少成本.同时为应对国际、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的经营户一贯注重商品品种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表5).
2.6 市场优势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已经走过了粗放经营的阶段,开始进入集约化和规范化经营阶段,多数经营者认为该市场具有品牌优势、国际外贸平台优势、市场配套服务优势、市场管理规范优势以及税费优惠政策优势(表6).根据冉光和等[8]研究出的专业市场竞争力模型F=f(X1,X2,X3,X4)(该模型中:F为专业市场竞争力;X1为商品的竞争优势;X2为商品的市场交易费用;X3为市场的服务环境;X4为不可控因素),笔者认为义乌市政府对于培育和发展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政策:1)积极培育商品的竞争优势.义乌市政府积极引导浙江省内及国内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与市场的对接并进而实现互动协同发展.同时义乌市政府制定了类似于“道琼斯指数”的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从而引导经营户合理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价格.2)降低商品市场交易费用.首先,义乌市政府通过“划行归市”引导分散的体育用品经营户集中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从而使市场具有优越的立地条件.同时招商引入品牌产品经营户,从而提升了市场品牌形象、扩大了规模经济,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3)不断提高市场服务环境.在义乌市政府的《关于加快市场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的若干意见》指引下,不断提高市场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能力、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如建立了“中华商埠”、“易舟”等7个网站和服务点,创办了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体育用品及健身器材采购交易会等专业展销会.
表6 市场优势(n=257)
2.7 经营满意度及发展前景
从表7和表8所显示的分析数据中可看出,多数经营户对于自身的经营状况表示满意,同时也认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具有发展前景.
表7 经营满意度(n=257)
表8 经营发展前景(n=257)
2.8 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贸易增长显著,但也存在各种制约市场发展的问题(表9).
表9 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n=257)
2.8.1 恶性价格竞争 调查结果显示,经营户认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恶性价格竞争.首先,由于专业市场的经营户集聚与交易行为透明化,当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大量经营户就会选择相同的商品和交易模式,从而使市场内的商品品质与种类趋向一致和无差异,为达成交易经营户之间在价格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就不可避免,这是专业市场内生的一种恶性竞争机制.其次,目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销售的商品主要来源于民营中小企业,导致中低档次、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延伸扩展至商贸流通领域就表现为经营户的恶性价格竞争行为[9].最后,为迎合客户求廉心理,某些经营户引入无标、无牌、无标准认证的廉价产品或是假冒国际品牌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可见由于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有成为柠檬市场 (the market for Lemons)之虞.
2.8.2 硬性成本上升过快 调查结果表明,经营户将商位成本、仓储成本等硬性成本上升过快视为影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市场商位的租金每年涨幅一般在20%~50%,加之炒摊、恶意提升商位租金的行为屡见不鲜,商位租金已经占到经营户成本的40%~50%,同时经营户的仓储成本也在逐年上涨,目前每年可以达到2~3万元.
2.8.3 人才缺乏、素质较低 当前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发展还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首先,缺乏既精通传统批发市场经营运作、又专长于外贸的复合型经营人才[10].其次,虽然目前已有部分经营户通过淘宝以及其他网络销售平台销售产品,但是仍然缺乏较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最后,经营户虽然大多数处于40岁以下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经营户的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理念与水平不高,仍然采用较为原始的当面交易方式以及钱货两讫的交易手段,以家庭式经营组织方式为主,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手段和网络化、国际化交易环境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目前处于内向国际化经营阶段,市场外向度达到63%以上,主要集中于中东、非洲、东南亚、欧美、韩国、日本等市场,是国内特别是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出口的重要国际贸易平台.该市场中的商品具有价格优惠、品种多样以及更新迅速等优势.但由于经营户集聚与交易行为透明化,中低档次同质化商品多,加之部分经营户引入假冒伪劣商品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同时也存在商位成本、仓储成本等硬性成本上涨较快,人才缺乏且经营者素质较低等问题.
3.2 建议
3.2.1 进一步促进市场国际化发展 1)通过全球化的商贸流通网络构筑商品种类的新颖性、完备性优势.2)采取建立国际商贸信息服务平台等有效措施,以及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品牌零售商、批发商与市场进行合作经营,引进各类优质境外体育用品,力求逐步做强、做大体育用品进口、转口业务,从而将市场发展成为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展贸平台,并进而发展成为亚洲体育用品转口贸易中心,最终将市场基本功能转变为: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在全国范围内安排生产→出口即国际市场国内化.
3.2.2 强化商品优势,解决价格恶性竞争 1)加强对市场的商品质量监督、认证工作,杜绝恶性价格倾销行为和伪劣商品销售;主动嫁接电子商务、连锁配送、国际贸展,从而实现市场与新兴经营模式的融合创新,通过经营模式创新谋取市场“租”.2)继续深入贯彻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实施的“品牌战略”,加大市场国际、国内品牌招商力度,从而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品为依托,增加优质产品进货率,不断提升市场商品档次,谋求商品的“多元化”、“精品化”以及“创意化”.3)经营户通过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互动化以及知识化来实现客户附加价值.
3.2.3 解决硬性成本迅速攀升问题 1)加快研究制订商位使用考核制度,以及商位使用权转租认定与查处办法,并建立“市场商位流转信息披露”制度,从而实时监控商位转租、转让行为并披露商位流转信息.2)义乌体育休闲用品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需积极发挥信息中介和调解机制,促进商位转让、转租信息流通.3)政府需要从市场未来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进行仓储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同时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经营户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降低经营户的仓储成本.
3.2.4 吸引人才,提高经营者素质 1)政府奠定坚实的外贸人力资源优势,对现有外贸从业人员以及有志于外贸经营的经营户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市场学、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运输知识.2)针对目前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经营户外贸出口的关键条件的现实,加快外贸人员、制单结汇人员的培训,突出制单、报关、检验、结汇退税、财务核算、出国参展等关键环节的政策和业务指导培训.3)建立公共人才信息服务中平台,使一些实力较弱的经营户可以借助该平台找寻到相关人才为其经营进行短期服务或任务导向服务.4)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入义乌,同时积极引入国内知名大学在义乌建立分校,大力发展商贸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加人才存量.
[1] 吕庆华,杨京钟,朱苗.体育用品产业:研究动态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59-64.
[2] 席玉宝,袁铜墙.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调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415-420.
[3] 李洪江.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49-50.
[4] 吴波成.金融危机形势下义乌市场的挑战和机遇[J].市场营销导刊,2009(3):36-39.
[5] 陈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18-25.
[6] 王良健,弓文,侯虚怀.我国省际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9-34.
[7] 陈德铭.近两年物流成本占GDP近18% 说明我国还有很大潜力[EB/OL].(2012-03-07)[2013-06-06].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2npc/GB/239293/17318117.html.
[8] 冉光和,鲁钊阳,潘辉.东中西部专业市场竞争力比较研究:以义乌市场、汉正街市场和朝天门市场为例[J].经济管理,2008,30(23):45-49.
[9] 夏碧莹.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37-40.
[10] 邓民威,刘英.“刘易斯拐点”的迫近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