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4-08-24王顺叶
王顺叶
(辉县市农业局,河南 辉县 453600)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辉县市的发生逐年加重,常年发生面积达2万hm2,约占麦播面积的46%,重病田块产量损失达20%~40%,已成为制约辉县市小麦高产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笔者将田间系统调查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田间大面积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子,明确了综合防治技术,为小麦纹枯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发病级别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收获前,在田间取样(品种为矮抗58),于室内进行分级考种,结果见表1。
表1 纹枯病不同发生级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小麦纹枯病不同发生级别对穗粒数影响不同,其中1~4级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明显,5级对穗粒数有明显影响;小麦纹枯病不同发生级别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发生级别为1、2、3、4、5时,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0.3%、12.4%、14.1%、19.5%和35.5%。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纹枯病发病级别对产量的损失表现为,级别越高,产量损失率越大。
2 田间发病动态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小麦播种后,菌核萌发侵害幼苗引起发病,以侵染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以下以2010年11月~2011年5月纹枯病发生动态为例进行分析(见图1)。
2010年11 月中下旬纹枯病始发,随后病株率逐渐上升。由于暖冬,纹枯病病情在冬季也有缓慢发展,2011年2月上中旬,气温回升,病情逐渐加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入始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盛发期。2011年2月14~16日调查91块麦田的182个点,平均病株率为10%,病田率为85%;4月19~20日调查80块麦田的160个点,平均病株率为45%。
图1 2010.11-2011.5小麦纹枯病发生动态
3 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3.1 气象因素
温度、日照、降水对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冬季雨水较多,气温偏高,有利于纹枯病的侵入扩展,使纹枯病发生早、盛期提前,春季3~4月份的降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2011年辉县市纹枯病发生较重,就是由于冬季(1~2月)雨水较常年偏多10.1mm,气温较常年偏高1℃,为纹枯病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不同,对纹枯病的抗性也不同,2011年在市农业局品种对比试验中,衡观35、豫麦18-64对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强。
3.3 土质类型
2011-2013 年对不同土质田块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类型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影响不同,粘土、两合土田块病株率较高,发病较重,砂壤土田块病株率较低,发病较轻。
表2 2011-2013年不同土质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
3.4 栽培措施
不同栽培措施对纹枯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播期早、气温高、氮磷钾肥比例失调、杂草丛生、长势差等均会加重纹枯病的发生。
4 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合理施肥 搞好配方施肥,协调氮磷钾比例,增强植株抗病性。
4.1.2 适时适量播种 播种宜适时适量,播种过早,会使小麦冬前旺长,易使小麦遭受冻害而降低抗病能力;播量过大,麦田长势弱或田间透光不良,均会加重纹枯病的发生。
4.1.3 加强中耕 早春进行浅中耕,可促使麦苗健壮生长,提高病害抵抗能力。
4.1.4 选用抗病品种 生产中选用百农AK58、周麦22、西农979、衡观35等抗病品种,可有效减轻纹枯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4.2 药剂防治
4.2.1 种子处理 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5g拌麦种30kg,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2kg拌麦种100kg。
4.2.2 早春喷洒药剂 根据发病情况,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每公顷用20%的井冈霉素水剂1.5~2.25L,对水900~1125kg,喷洒于小麦茎基部,可有效降低纹枯病发生程度。
[1] 陈承红.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种业导刊,2008(04):34-35.
[2] 赵干青,王欣,刘涛,等. 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 种业导刊,2008(09):33-34.
[3] 司晓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3(04):24.
[4] 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08):20.
[5] 季书勤,张德奇,李向东.2010 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J]. 种业导刊,2010(03):12.
[6] 张玉喜.小麦冬春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8(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