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护具时代女子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分析

2014-08-24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护具技击技战术

江 炬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电子护具时代女子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分析

江 炬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和战术两个维度对比分析电子护具和普通护具时的两届世界大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减少比赛中裁判的人为因素,增强比赛客观性、公平性,比赛的观赏性增强,对抗更为激烈。2)新规则和电子护具鼓励运用高难度技术和高位技术,但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影响不明显。3)竞技跆拳道技战术趋于技击“快、准、狠”,直接对抗激烈化;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方向发展。

电子护具;竞技跆拳道;技战术;趋势分析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吴静钰以大比分击败对手,蝉联了女子49 kg级金牌,电子护具的推广和新规则的执行是有利于吴静钰击头技术等发挥的。吴静钰技战术打法体系适应女子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

竞技跆拳道是一项有直接身体接触,对抗激烈的格斗性竞技运动,运动员按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按技击有效部位的得分多少判断比赛胜负。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跆拳道首次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2009年10月电子护具正式登上哥本哈根跆拳道世锦赛舞台,意味着竞技跆拳道步入了“电子护具时代”。纵观竞技跆拳道发展史,不难发现跆拳道技战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竞赛规则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规则的革新与技战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规则的革新会引导技战术的发展,而技战术的发展也会推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推广会导致运动员已形成的技战术体系受到影响,引导运动员合理利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特征重新组织技战术,形成新的技战术体系。毫无疑问,认清并把握电子护具在跆拳道比赛中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电子护具对比赛技战术的影响,对运动员合理运用新规则重构技战术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悉尼奥运会上运动员陈中一鸣惊人夺得跆拳道女子67 kg以上级金牌,并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功卫冕;罗微摘得雅典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 kg级金牌;北京奥运会上女子49 kg级金牌被吴静钰收入囊中,顺利实现了我国女子跆拳道在奥运会小级别上的突破,并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吴静钰蝉取了该级别的金牌。随着女子跆拳道竞技水平飞速提高与辉煌,女子跆拳道已然成为我国竞技跆拳道夺金的重点。据此,本文选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跆拳道世锦赛女子4个级别的决赛、半决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电子护具对女子跆拳道技战术发展的影响,探讨女子技战术发展的趋势,以期能为今后竞技跆拳道技战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09年跆拳道世锦赛女子4个级别参加决赛、半决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相关专著和有关论述技战术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查阅了跆拳道及其格斗类项目技战术研究的文献资料,其中学术论文30余篇,广泛了解前人创造的研究成果,力求弄清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2.2 录像观察法

收录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09年跆拳道世锦赛女子4个级别参加决赛、半决赛,共32场比赛。通过观察录像,对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设计统计表统计跆拳道比赛技战术情况,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探求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规则与电子护具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影响分析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应用后,后横踢、前横踢、下劈、后踢等技术使用率较高,与普通护具时的技术运用特征无明显差异。电子护具应用后前横踢、后横踢、后踢等技术的使用率略降低,而下劈、后旋、旋风踢等技术的使用率略提高,但差异性并不显著(P>.05)。电子护具应用后,后踢的成功率显著降低(P<.05),后横踢和下劈成功率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P>.05);双飞和旋风踢的成功率提高,但差异性并不显著(P>.05)。后踢得分率略降低,前横踢、后横踢、下劈、双飞和旋风踢等技术的得分率均提高,但差异性均不显著(P>.05)(详见表1)。

新规则与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术影响如下:1)新规则鼓励使用高位技术和高难度技术,以增强比赛观赏性,以便更好地推广跆拳道运动。研究表明,2009年世锦赛后旋、旋风踢、下劈击头等技术运用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新规则对竞技跆拳道发展的要求。2)电子护具降低了比赛时裁判的认为因素,比赛的裁决更为客观和公平。3)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提高了运动员技击的力度和精度。电子护具通过电子感应系统识别,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电子护具的感应器会被设置相应的力度值标准,运动员只有以高于或与该力度值相等的力量集中有效部位才能被电子护具感应得分。哥本哈根跆拳道世锦赛上,运动员尚未适应电子护具带来的变化,一些普通护具时原本能得分的技术手段由于力量值不够为未能感应,从而降低了技击的成功率。4)电子护具的应用有助于下劈等高位技术的发展。电子护具只能感应所覆盖的运动员躯干有效技击部分的得分,而击头得分依旧由裁判员判定。一方面,电子护具提高了击打躯干得分的难度,迫使运动员寻求新的得分点;另一方面,击头得3分,击打躯干得1分,分值的诱惑有效吸引了运动员运用高位技术击头。综上所述,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将引导运动员提高积极的准确性和力度,鼓励高位技术和高难度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促使运动员把握新规则和新特征重构技术组合和技术体系。

表1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应用前后女子总体技术运用特征与效果对比

2.2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的影响分析

2.2.1 女子跆拳道比赛不同部位技击特征与效果的对比分析

电子护具与普通护具时相比,竞技跆拳道比赛不同技击部位的使用率差异性不显著(P>.05);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提高了击头成功率,降低了躯干击打的成功率,差异性均不显著(P>.05);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应用提高了击头得分率,降低了躯干击打得分率,但差异性均不显著(P>.05)(详见表2)。

表2 电子护具应用前后女子比赛中不同部位技击特征与效果对比

综上所述,新规则与电子护具的推广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不同技击部位有一定影响,使得运动员更倾向于击头,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击打躯干得分的难度,迫使运动员被动选择击头突破;另一方面,新规则又从分值上鼓励运动员运用高位技术击头得分。故而,降低了击打躯干比例,增加了击头比例。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刚刚推行,运动员未能很快适应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带来的变化,新的技战术体系尚未形成,运动员运用高位技术进攻时还不能得心应手,易曝露出弱点风险大,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敢轻易使用。在今后的跆拳道训练中,针对击头进行专门的技战术组合训练,加强攻防反能力,促使新的技战术体系的形成是训练的重点。

2.2.2 女子跆拳道比赛中战术运用特征与效果的对比分析

电子护具应用后,各战术在比赛中使用率差异性均不显著(P>.05);直接进攻和直接反击战术成功率降低,间接进攻成功率略提高,但各战术在比赛中成功率差异性均不显著(P>.05);直接进攻和直接反击得分率降低,间接进攻得分率提高,但各战术在比赛中得分率差异性均不显著(P>.05)(详见表3)。

表3 电子护具应用前后女子战术运用特征与效果总体对比

综上所述,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推广对女子运动员比赛中战术影响不明显。分析原因有二,其一,运动员的战术体系与打法风格与运动员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是由运动员在长期的比赛和训练的磨练中形成的,较为稳定。新规则与电子护具推行伊始,运动员新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战术风格自然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二,战术体系的形成取决于技术体系的内容及其运用情况。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运动员在比赛中会习惯于旧的战术体系。

2.3 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分析

2.3.1 技击快准狠,直接对抗激烈化

为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跆拳道,世界跆拳道联盟在竞技跆拳道比赛引入了电子护具,并对规则作了相应修改,以减少比赛中裁判的人为因素,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引导竞技跆拳道向现代竞技运动方向发展。新规则规定:运动员须使用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身体有效部位才视为进攻有效。电子护具时代躯干部位的技击将直接由电子护具感应得分,根据体重级别、性别差异预先设定相应的力度标准,由电子护具中的电子感应器感应并测量技击力度。当运动员技击躯干有效部位时力量值高于或等于标准值时,电子护具视其为技击有效自动感应给出得分;反之,技击无效。电子护具对运动员技击的准确性和力度的要求提高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技击会朝着“快、准、狠”方向发展。

此外,比赛时运动员运用组合技术进攻,节奏快,专项对抗激烈,周旋少,直接对抗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技战术、心智、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综上所述,增强比赛观赏性和对抗性是现代竞技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运动员顺应潮流,提高竞技能力,技击进攻快、准、狠,突出比赛强对抗能力。

2.3.2 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

为增强比赛观赏性,新规则对分值有了新规定:1)击中躯干计1分;2)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计2分;3)击中头部计3分,主裁判员读秒不追加分;4)一方运动员每被判2次“警告”或1次“扣分”,另一方运动员得1分。[1]上述规定很大程度上鼓励运动员使用高位技术和高难度技术,以增强比赛观赏性,更好地发展和推广跆拳道运动。

哥本哈根跆拳道世锦赛上,后旋、旋风踢等转身技术以及下劈等高位技术的运用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尽管证据表明,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的提高并不具有显著性,这是由于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刚刚登上竞技跆拳道的舞台,旧的技战术体系已经打破,新的技战术体系尚未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研人员、运动员、教练员的通力合作下,一定会很好把握“电子护具时代”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特征与规律,适应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带来的变化,形成新的技战术体系。届时,“电子护具时代”女子竞技跆拳道势必朝着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2.3.3 “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运用的高级体现。所谓技战术一体化,是指高水平运动员在技术运用过程中与战术意识相融合,在比赛中严密洞察对手技战术特征,创造和把握战机,并灵活地运用技术做出最佳的反应,做到“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这种赋予了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技术运用则为技战术一体化。高水平运动员技战术一体化,一方面表现为技战术运用合理,即高水平运动员能依据比赛时的比分和形势变化,洞悉对手的技战术特征、体能、心理状态,合理利用裁判执法尺度,创造或捕捉战机灵活的运用技战术,战胜对手。另一方面,表现为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应变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下仍具有良好的时空感和灵活的技术应变能力,能根据战机变化及时地重新改变技战术组织进攻,占取主动。[2]在比赛中,运动员洞察情势,创造并把握战机,灵活多变地运用技战术组织进攻,形成“攻防反”一体化的竞技风格是现代竞技跆拳道比赛的技战术发展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减少比赛中裁判的人为因素,增强比赛客观性、公平性,比赛的观赏性增强,对抗更为激烈。

3.1.2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鼓励高难度技术和高位技术的发展,但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影响不明显。

3.1.3 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时代,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于技击“快、准、狠”,直接对抗激烈化;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方向发展。

3.2 建议

3.2.1 建议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教练员认真研究新规则和电子护具时代的特征与规律,把握女子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

3.2.2 提高高位技术和高难度技术的进攻能力,提高技击力度和准确性训练,强化比赛对抗,促进新技战术体系的形成。

[1] http://www.chntkd.org.cn/

[2] 鲁凡,高志红,张雷.世界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跆拳道男队的差距分析———2006年“伊朗公开赛”和“卡拉奇城市金杯赛”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2):96-98

[3] 费瑛,宋华.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18—120

[4] 范小君.第29届奥运会中、韩男子跆拳道技术运用能力的差距与反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5] 高志红,崔志强.我国跆拳道技战术存在的问题及执裁导向[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5,21(6):100-102

[6] 李德详,沈达政.跆拳道实战绝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 刘宝成,赵秋蓉,鲁凡.96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调研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 27(1):112-115

[8] 马波.2002—2004年我国跆拳道锦标赛赛况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98-99

[9] 申旭.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技战术应用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l):69-70

[10] 谢云.中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1] 中国跆拳道协会翻译.首届全国跆拳道教练员培训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2] 朱辉,薛新轩.中外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腿法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2(6):149

[13] 周有财.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术运用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

[14] 程磊,潘慧炬,毛旭江.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7):133-134

[15] 陈有忠. 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10(5):91-94

[16] 方伟.跆拳道技战术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1,6

ResearchonDevelopmentTrendofTaekwondoSkillsandTacticswithElectronicProtector

JIANG J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1,China)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documentary research, video watching and mathematic statistics.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use of electronic protector reduces human factors and increases objectivity as well as fairness during games. The games become more adversarial and Ornamental. 2) The success rate and scoring average of head hit are raised while those of torso hit are decreased. But no distinct difference exists. Electronic protector have no great influence on female Taekwondo athletes in terms of the use of tactics. 3) As for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for Taekwondo skills and tactics, accuracy and strength are bound to be greatly improved; superior difficulty skills and high position skills are to be used more to diversify attack; direct confrontation in the use of all specified capabilities will be intensified; skills are to be blended with tactics; Attack, defend and counterattack will be fully integrated.

electronic protector; athletic taekwondo; skill and tactic; trend study

2013-10-22

江炬(1983-),男,汉族,广州市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G886

A

1007-323X(2014)02-0077-04

猜你喜欢

护具技击技战术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小班幼儿滑行车前迅速戴好护具的方法
电子护具对跆拳道竞赛的影响分析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护膝紧身裤并非运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