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上名校下跪
2014-08-22汤勇
汤勇
很多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校,往往为此煞费苦心,既舍得破费,又能够承受折腾,甚至还丢得下尊严,即便干一些让自己人格受损的事也在所不惜。就在前几天,四川某地家长为孩子读名校竟然长跪在教育局局长办公室门口。这种举动确实不值,更令人匪夷所思。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让孩子一路都上名校,孩子就一定前程似锦,前途无量,否则便人生惨淡,没有前途。果真是这样吗?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四年级,而且是被开除的。当时老师要求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题写作文,他却写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还了得!接下来便是老师的羞辱和除名。他对儿子郑亚旗的教导早已为大众熟知:因为不适应应试教育,儿子小学毕业后郑渊洁就把他领回家里,自编教材,“自我”教育,让儿子同样成才、成功。
孩子个性有差异,兴趣有不同,天赋有高低,成绩有好坏,这是一种必然,注定他们将来会从事不同的职业,都应该拥有一个不同的并最终指向幸福的人生。
然而,家长总喜欢用一把尺子去丈量,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总期待孩子人人会读书,个个像神童,总是过分高估了教育的力量,总是一厢情愿地与孩子的成长规律较量,总是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愿望一股脑儿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是希望孩子能通过上名校考一个好大学,将来大展鸿图,功成名就,显赫门庭。其结果,完全有可能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之处,都有适合他的道路,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按照他的天性去培养,让其按照自己的规律去成长,就是最好的。
其实,不少名校也只是个传说。据我所知,一些名校把学校办成了应试工厂,把学生当成了应试机器,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赢得“名校”桂冠;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到处买学生,挖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这些名校内部的教育生态很不健康。
对名校,不必太在意,也不必太勉强,呵护好孩子喜欢玩的天性,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他们成长的可能,循着他们的个性放飞其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原载2014年8月6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插图 / 孩子终于上名校了! / 梁锦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