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效应
2014-08-22司徒伟智
司徒伟智
暑期又见“招生战”,若干大学的新招之一据说是请来娱乐明星,给校方影像资料出镜。
说实在的,现代大学,不复为古代太学,只管关起门,整日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恐也难。校园,开放,可供参观;讲台,也开放,欢迎摆擂。既然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交流对象,囊括了校外从京剧名角到先锋派美术家,那么今天成龙、张国立、周星驰、张铁林、唐国强们纷纷当上大学客座教授,还有刘谦被苏州大学授予荣誉董事,又有何碍?
不过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沪西一所高校听课,蓦地只见窗外脚步杂沓、人声鼎沸——盖为乒乓球冠军曹燕华和解说名嘴宋世雄乘坐面包车进礼堂,众人呼啸飞奔追随也。想必即使华罗庚、冯友兰来开讲座,场面决计比不上这热闹!大学,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文体明星,效应火辣,又岂能遮掩乃至冲击这条底线?孩子成长中,暂时不懂不要紧,学校当局可得看清门道,切忌乱赶时髦图热闹。
明星效应,或许该分为两种,我有时会这样想。起因是1991年,为《解放日报》的一场讨论采访李国豪院士时,听他叹息的“现在有一种倾向,对有眼前利益的横向课题兴趣大,对纵向的、需要多年努力才会见效的重点课题积极性不高”。打造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要靠纵向课题,而非横向课题。同理,一所综合性大学欲提升形象,根本的也不在拥有横向明星之众——即使公关能力使得,长袖善舞,遍请歌舞影视繁星一片何用哉!端的看你于纵向研究中出类拔萃的学术明星,究竟推得出几个来。
是前年吧,一位晚辈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成归来,交谈中我随口一问:“你们这学校还好吗,有没有诺奖得主?”他答:“有,先后有六个呢。我好几回看到他们夹着书本经过草地走向教学楼。”顿时,无知如我对于加大洛城分校肃然起敬。
最重要的,就是奉献多些再多些纵向明星,亦即学科明星。这也就是“钱学森之问”所殷殷期盼者。当钱老感慨于“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时,我们身当其任的学校掌门人该作何感想?不是又急匆匆推出什么大规划大投入,须知学术大师都不是“规划”出来,或“孵化”出来的。目下亟需的,与其说是开“小灶”,不如营造好大灶,就是建构适合人才天性自然发展的公平大环境。“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前贤言之透彻。
【原载2014年8月1日《联合时报·畅言》】
插图 / 有问有答 / 王复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