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的俭与“奢”
2014-08-22李一凡
杂文选刊 2014年9期
李一凡
众所周知,瑞士始终位列世界人均财富榜首,国民拥有足够的财力享受生活。不过,对于如何利用财富,享受生活,瑞士人有自己的另类哲学。
瑞士素以军刀、钟表及精密制造见长,瑞士人信奉用双手创造财富的生存法则,看似笨拙,却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瑞士人追求务实的消费观。对于欧洲打折季期间,一些外国游客“暴发户”式的挥霍与攀比,很多瑞士人都表示不能理解。
面对人均能源匮乏的问题,瑞士人自觉自愿地履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在日内瓦期间,我对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制度感触颇深。无论老人或幼童,都遵守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流程。在超市购物时,人们推崇可反复利用的布袋;购物推车需要投币,以此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瓶装矿泉水也受冷遇。
瑞士人的“吝啬”似乎超乎常理,但他们其实有着自己的另类之“奢”。比如在食品的选择上,由于对自己的农业信心十足,即使价格比进口食品高昂,瑞士人也会坚持选择瑞士制造的产品。
瑞士人不喜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生活,但对于感知自然毫不吝啬。日内瓦湖畔的咖啡店有一套“潜规则”:露天卡座的饮料价格会比室内略高。即使如此,人们还是抢占一切机会享受阳光,心甘情愿为自然风光埋单。瑞士人喜爱的休闲活动在我们看来也颇为奢侈,多是价格高昂的马术、滑雪、帆船,不为虚荣,只为满足回归自然的享乐。
有时候,瑞士人就像自己发明的钟表发条技术,靠一己之力,蓄势而发,以艰苦的努力和严谨的作风追求极致。但与此同时,他们在享受生活、亲近自然方面也从不亏待自己。这种奢与俭之间的无缝转换,何尝不是高素养的表现。
【原载2014年7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好望角》】
插图 / 奢侈能耗 / 蒋跃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