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授与学子

2014-08-22刘新平

杂文选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官富豪校友

刘新平

先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创办了南开大学和南开女中的张伯苓先生。某一年,南开女中举行毕业典礼。作为校长,先生上台,给毕业生们讲话。话不长,也简单:“你们将来结婚后,要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一定不要劝自己的丈夫升官发财。因为,男人升官发财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想着要休掉你这个原配,换个小老婆。”

笔者晚生福薄,无缘得闻先生这番惊世妙语,但还是能体味出先生对于学生们的爱护之情:试想,如果学生们都能从先生之言,婚后勉励丈夫一心为公为国,做人有做人的骨气,为官有为官的节操,而不是为了物质上的享受,一味要求丈夫升官发财,如此,丈夫们言端行正,人生之路必无大错,而作为妻子,她们也定然能安享幸福,快乐一生!

2012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榜单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了八十四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三千亿元,超越北大成为中国大学造富排行榜冠军。

被清华大学一举超越的北京大学,其实完全不必沮丧,因为北大在另一个方面依旧领袖群雄:有媒体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中,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五十七人,而这一人数还在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此,如果把清华北大称为培养富豪和高官的摇篮,恐怕没人会否认。不过,培养高官和富豪最多,却未必是一种荣耀,更不应该成为炫耀的资本。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流大学之所以是一流大学,在于其培养出众多成就杰出的人才。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迄今为止,走出哈佛校门的毕业生中先后诞生了七位美国总统,这当然令哈佛人感到荣耀。但事实上,真正令哈佛人自豪和骄傲的是,先后有四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哈佛。在哈佛人看来,四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诞生,显示了哈佛作为一所世界超一流大学所应该具有的教学质量、科研氛围和学术高度,而这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髓所在。

但在国内,情况或许恰恰相反。几年前,北京一所著名大学迎来百年校庆。该大学的一位毕业生有这样一段记录:“校园里挤满了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校友,从西南联大时期的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到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但他们似乎不是这一事件的主角。只有那些达到一定级别的高官和大名鼎鼎的亿万富豪,才被众星捧月地奉为座上宾。学校里盒饭和各种纪念品的兜售,使校园像是一个大型的市场,出版商与电视台不断地推出与学校相关的产品,但是当我试图寻找一本完整的关于学校的历史著作或影像作品时,却毫无收获。我们还被不断告知,因为这场庆典,学校又收到了多少捐款,它将用于修建多少层的高楼……”

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早就说过“大学之大,并非有大楼也,乃有大师也”。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曾说过:“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规。”铿锵大师之言,掷地如金石之音;坦荡文人风骨,隔空有惊世回响。时隔近百年的2013年,就任北大校长的王恩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但就在当时当下,这些年来真实的状况却是,许多大学校园内的建筑越来越高大、堂皇,而大学本身却从学术和思想的摇篮变成了经济和政治精英批发量产的基地。大楼林立,罕见大师——校园里难得一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莘莘学子倾心授业的大师的身影,只有一个个富豪班,一个个官员博士,渲染着校园里的浮华。王恩哥校长说,“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但在老师和大学生们心里,早已认定了只有成为富豪和大官才是成功,才能得到人生的诸多荣耀。

【原载2014年第12期《中国青年》】

插图 / “一叶障目” / 佚 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官富豪校友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本期导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