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

2014-08-22郑夏冰

艺海 2014年8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

郑夏冰

[摘 要]本文将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不含钢琴协奏曲)中福建民间戏曲、曲艺及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的运用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分析其钢琴作品中与这些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丰富其钢琴作品理解与演奏上的研究。

[关键词]郭祖荣 钢琴作品 福建民间 音乐因素

郭祖荣是福建省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他所创作的的音乐作品数量庞大,目前为止已创作了艺术歌曲、合唱曲、室内乐、器乐作品、交响曲、管弦乐等各种体裁作品两百多篇,在中国现当代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作品多反映大自然的景象;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对祖国及社会的思考等等。许多作品都兼具现代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在郭祖荣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数量众多,在他的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常常运用现代创作技法,但却又不失民族风味,有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使用了许多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如福建民歌、福建曲艺、福建戏曲等等,这些音乐因素在郭祖荣的钢琴作品中比比皆是,如:钢琴组曲《闽江行》(1961)、《第一钢琴协奏曲》(1954——1955)、《二月春草青》(1954)、《闽剧曲牌选奏十五首》(1954)等等。郭祖荣钢琴作品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与他生活成长的地方——福建紧紧相连。他把许多极具地方色彩的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经过高度提炼后再结合现代创作技法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常常可听到各种福建民间音乐因素,如福建民歌(茶歌、褒歌、闽西山歌)、福建曲艺(锦歌)、福建戏曲(闽剧、芗剧)及福建其它综合性乐种(南音)等。

本文将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不含钢琴协奏曲)中福建民间戏曲、曲艺及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的运用做个初步梳理分析,分析其钢琴作品中与这些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丰富其钢琴作品理解与演奏上的研究。

一、福建民间戏曲音乐因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1、闽剧音乐因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郭祖荣从小就生活在福州,对家乡当地的剧种――闽剧自然十分熟悉、喜爱,他在1954年创作了一部教材式的组曲《闽剧曲牌选奏十五首》,作为当时福建师院艺术系的钢琴补充教材,同时也是郭祖荣把地方戏曲音乐与西洋乐器进行结合的大胆尝试。闽剧属于曲牌体剧种,也叫福州戏,用福州方言演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唱腔分为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及其它。郭祖荣挑选了这些唱腔中的代表曲目进行改编,其中以洋歌居多。江湖的声腔特点是声调高昂、通俗,旋律音调与语言音调关系密切;洋歌的曲调短小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结构形式一般由引子、正曲、结尾三部分组成;逗腔较有戏剧性,既有悲愤、激昂、快速的《急板叠》唱腔又有深沉悲壮的《观容吟》唱腔;另有一类唱腔是小调等,以吸收外来戏曲曲牌或外来小调为特点。《闽剧曲牌选奏十五首》中的小曲大多都直接采用原有唱腔曲调并以所选曲牌命名,同时把乐器伴奏及帮腔等因素也化为小曲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复调性。属于洋歌唱腔的小曲有多首,如《纱窗外》、《花鼓相骂》、《花鼓》、《山坡羊》、《金湘》、《赏花》、《双蝴蝶》等,曲调主要采用了洋歌各曲牌中常见的特性音调,这些特性音调被郭祖荣运用到每一首小曲中时,大多使用不同调式,节奏、节拍也各不相同,有的跳跃、欢快,有的舒缓、抒情。在这些乐曲中,模仿唱腔曲调的乐句之间穿插着闽剧的伴奏乐器和帮腔的曲调,在创作技法上,郭祖荣一方面运用了支声复调、模仿复调、对比复调等多种方法使钢琴小曲更生动、流畅。另一方面,在纵向上也使用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尝试让音响效果更具有立体化,如:《大补缸》中,和弦被削弱了功能性,二度叠置的合音或和弦具有戏曲中打击乐器的味道,或使用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增加色彩性。郭祖荣在模仿唱腔的乐句中常使用装饰音的写法来达到润腔的效果,如:《下山坡》、《铁断桥》。《下山坡》的织体中,由双手一起弹奏的琶音体现了伴奏乐器中拨弦乐器的弹奏特点。

2、芗剧音乐因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芗剧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福建另一主要剧种。流行于福建的龙溪地区、晋江地区和厦门、漳州两市。因为主要流行于闽南芗江流域一带,故称为芗剧。芗剧唱腔大致分为五类:七字调、哭调、台湾杂念调、内地杂碎调、小调及其它。其中,七字调风格最为独特,地方色彩也最为浓郁。因其唱词七字为一句、四句成一段而得名。郭祖荣的钢琴组曲《闽江行》之“武夷山下” 采用了芗剧“七字调”的音调特点,突出强调角音和羽音。

《闽江行》钢琴组曲中的《武夷山下》这部作品创作于1961年8月,描写了当时福建省当时的社会风貌: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人民安居乐业,火车开进了大山时人民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武夷山下,泛指福建省范围,而不是只局限于武夷山。这首《武夷山下》的曲式结构为变奏回旋曲式,在横向曲调上有浓郁的芗剧唱腔味道。在纵向上,整首乐曲多采用色彩性和声,通过附加音、嵌入音等方式改变和弦原有结构,如在三和弦基础上附加大六度色彩音;在大三和弦中嵌入大二度,小三和弦嵌入四度音,使和弦具有芗剧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乐曲一开始,左手声部就由二度、三度音程不断交替进行,尖锐的和声效果像是火车的车轮声、汽笛声。这种色彩性和声结合着固定节奏伴随全曲。

二、福建民间曲艺音乐因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郭祖荣钢琴音乐中还常采用福建民间曲艺的音乐因素,如流行于福建南部龙溪地区的漳州市及附近几个县的锦歌就是其中一种。锦歌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使用当地语言闽南话来说唱。在长期的发展中,受到了许多其它乐种的影响,曲调种类很丰富,唱腔风格也有多种流派,从调式上看,锦歌的曲调大多是强调角、羽音的徵调式,旋律进行中多小跳和级进进行。郭祖荣的钢琴《前奏曲》第一号是具有锦歌曲调特点的乐曲,创作于1954年 6月,三部曲式,使用降A徵调式。第一段主题中右手部分的节奏显得较为自由,曲调则带有锦歌《四空仔》的唱腔特点。整个乐句围绕着mi –sol- la- do、 re –do-la- sol这个音列发展,使用经过音让旋律上下迂回婉转,在节奏上,采用一长数短的办法使其更具有弹性,曲调显得委婉缠绵。调式上强调角、羽音,并且落在徵音上,属于徵调式。

三、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在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在郭祖荣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可以听到许多有南音味道的乐曲,如《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副部主题。南音是福建特有的乐种,流行于闽南等地。音乐学家王耀华认为:南音的乐器(横抱琵琶、洞箫、二弦)、宫调、节奏、腔韵等与唐宋音乐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当地民间音乐。南音的曲调优美,节奏徐缓,演唱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艺术风格古朴幽雅,委婉深情。唱腔旋法中,最为突出的是“多重大三度并置”①。

南音的旋法特征是以上行大三度紧接一个下行大二度的框架结构为主要音调结构。南音的调式以七声调式为主,其中,变宫、变徵两音是最具特点的色彩音,经常作为经过音、上倚音,使曲调更为婉转。虽然这两个音是偏音,但常常起着以偏代正(以变宫代宫,以变徵代徵)的作用。郭祖荣在创作有南音韵味的作品时,主要采用的是南音的调式、旋法等特点来创作。第四钢琴奏鸣曲――《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就采用了南音的音乐因素来创作。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材料是由两次的“沉思”动机和三小节歌唱性乐句组成,调式为C大调;副部主题则采用了南音的调式和旋法特征来创作,其中变徵音升f、变宫音b的运用使南音曲调跃然纸上。谱例中a2和升c3的上行大三度进行后紧接着下行大二度进行体现了南音旋法特征,而d3和升f 3之间虽然有经过音e3,但仍然可看出上行大三度的倾向,这种多重大三度并置反复出现,使曲调显得更为迂回婉转。节奏上也很优雅、舒缓,整个副部主题用如歌的行板演奏,显得古色古香。

郭祖荣的音乐个性鲜明,从这些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很少直接采用原有的民间戏曲音乐因素,而是汲取民间戏曲音乐的精华,将其发展、变化,为自己所用。作品中充分反映了他的创作思想、美学思想。他特别注重对民族音乐素材的汲取,更原意投入到人民的情感中去;他自由地融合各种素材,使作品更具有灵感,更具有个性。以下这段话可以集中概括出郭祖荣的创作思想:“音乐创作是一种自我感情的表现,这感情来自于生活体验,所以他是精神的寄托。在创造中,我的心好似飞向广阔的天空,拥抱着山山水水,向人们倾诉哀曲,因此在创作里,更激发我热爱生活,对祖国、人民更深情。”② (责任编辑:刘小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
浅析查理德曼钢琴抒情方式的表达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从《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绪情感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手法研究
浅析巴赫钢琴作品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