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宜兴紫砂泥料
2014-08-22吴燕萍
吴燕萍
摘 要:宜兴紫砂壶的盛名,首先归功于得天独厚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而且原料颜色鲜艳,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红泥、黛色的绿泥……这些陶土烧成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着一种砂质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
关键词:紫砂;特性;泥料
1 宜兴紫砂泥料的特性
作为紫砂陶,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坯胎在手工成型过程中要求有良好的可塑性,较小的干燥收缩率,高的生坯强度。在烧成时,要求烧成温度范围要宽,烧成收缩要小,矿物组织中玻璃相要少,以保证器物外形方圆完整。即线条要挺直,弧度要浑圆,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热震性。从紫砂泥的物理、化学测试结果来看,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宜兴陶土矿,是一种富硅高铁的沉积型矿床。大约在2~4亿年前就形成了。宜兴紫砂泥矿床属陆相碎屑建造沉积矿床,由于地壳升降的不平衡,在宜兴所在的江南古大陆的边缘,形成一系列内陆湖盆、水洼地,而他处坚硬的岩石风化成粘土物质后,借风力或水力搬移,一些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它矿物移到上述水域里第二次沉积下来,形成二次粘土。由于地质年代较长,蔬松粘土经覆盖层长期压实即结成坚硬半坚硬的页岩。并且当时气候干燥炎热,铁质容易氧化,故紫砂泥中含赤铁矿较多。
1974年,建材部地质公司对紫砂泥岩矿进行鉴定并作出了报告,定命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综合分析紫泥主要矿物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和铁质等。
2 宜兴紫砂泥料的颜色
宜兴的紫砂泥料,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润众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紫砂泥。而一般则仅分为白泥、嫩泥、甲泥、紫泥、红泥、绿泥。
白泥是一种单纯粗砂质铝土质黏土,用于生产砂锅或彩釉工艺陶,原泥呈灰白、象牙白等色,烧成后呈象牙色。
嫩泥又称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黄色和黄红色等,此泥可以保持日用陶瓷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所以它是日用陶瓷中常用的结合料。
甲泥又称夹泥,是一种硬质骨架泥岩,粉砂质黏土,未经风化时叫石骨。颜色有紫红色、紫青色、浅紫色和棕红色,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紫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紫泥的种类较多。有梨皮泥,烧后呈碧绿色,密口泥,烧后呈青褐色。还有一种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表面光滑如脂,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红泥,又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石呈橙黄色,埋于泥矿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后变成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产量少,一般作水平小壶,或着色的原料。
绿泥,亦称段泥,是紫砂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气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度底,大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
根据1925年地质普查资料以及1978年地质普查资料,宜兴陶土资源共发现55处重点矿点,陶土矿占全省总储量的95%以上,而且都产于丁蜀镇附近几十里范围的山区和田野,宜兴境内的陶土总量达1000亿吨以上。
3 结语
宜兴独特的陶土原料,加上宜兴陶瓷产业的高度发达,以及宜兴深厚的文化积淀,终于造就了紫砂陶这个世界唯一的陶瓷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