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对陶刻的影响

2014-08-22张庆成

佛山陶瓷 2014年7期
关键词:构图陶刻中国画

张庆成

摘 要:陶刻与中国画同根同源,不仅仅在技法上,以用刀之深浅、勾折取代毛笔,做到以刀代笔,更在构图构图上多有体现,本文试以此为突破点,浅谈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对陶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陶刻;构图

1 前言

陶刻艺术创作以中国画题材为主题,以绘画理论为基础,以表现笔墨意境为最终目的。因此,题材的选择、画稿的构图,刀法如何表现画稿的笔墨语言,中国画中的意境如何在陶刻作品中体现都是陶刻家们需要明了表现的。他们从中国画中汲取灵感,将中国画的创作体系以刀代笔的展示出来。

历代画家对于构图都十分重视,构图要精心营造、位置适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特别是陶刻器具的刻面没有中国画那么大,需要构图得当,所以构图不能太复杂,要不必失全局,所以要注意精准布局、主次分明、疏密相间、虚实得当、刀纵横思。

在陶刻时,所遵循的各种构图法离不开中国画的构图法限制。但是,由于中国画是完全的平面创作,而陶刻则大多是各种各样曲面的创作,故在对中国画的构图法借鉴、运用的同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下面从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分别举例说明中国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1 散点透视构图

画中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刻画山以深远、高远的布局。画面分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远山则虚虚带过,宾主分明。作者以近景石头平坡开始,斜坡缀石,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绵延到远山上,最后以远山山岭作为整个画面的结语,水面波平宁静。近景树在石后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近景石头的大块面与中景逐步嶙峋聚合的石头有鲜明的对比,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2.2 虚实得当,讲究空白

在这幅画中,近景的树与中景的石头留白,自然的过度,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如果这块区域不留白,山树全都连在一起,没法分出主次、近远,会造成压抑堆叠。而在左上题字刻款瞬间使画面丰富了起来,位置不近不远,而这款章犹如太阳升于空中,恰到好处。

2.3 画境的体现

此刻绘描写了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树、水,布局巧妙,运刀流畅,画面富有层次又明净,很好地体现了春日美景,生动鲜明,寄予了作者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生活,心情却又恬淡舒通、潇洒高雅的意趣。

3 中国花鸟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3.1 对角构图,花枝穿插交错有致

这幅画作者是任淦庭,是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代表了宜兴本地的雕刻精巧水平。画面采用了对角线构图法:桃花枝从右下角伸出向左上角出势,在枝上所缀桃花大小、高低、向背、偃仰姿态优美。枝条相互穿插交错,富有动感又交错有致,犹如在微风中摇曳,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画面富有意趣。

3.2 取势与写势

该作品中的构图正好体现了画面中鸟为主体,画面有以下几个阶段:起点,从右下角出的桃枝,枝干道劲;承接,桃枝欲左先上,枝上有两三朵桃花点缀,恰到好处的承托出了主体;转势,桃枝上一只鸟俯瞰转头向出枝处,动态感极其强烈;收合,画面上两枝主干旁的枝条围绕主干向左上角延伸,枝干上同时缀满了桃花,枝干自然有韧劲,犹如随风舞动,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枝条延伸到了鸟嘴下方如同鸟随枝干在舞动,给人无限退想的空间。起、承、开、合的各部分衔接的恰到好处,画面繁简得当又具有节奏感。

4 中国人物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4.1 呼与应

画面的呼应就是画面中的物象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在这幅作品中呼应非常明显,传神的表达了两人口如在互相交流而手如在互相传递的动感姿态,表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4.2 宾主分明

宾主即为主次,陶刻的形象与中国画一样需要有重点与衬托。在历代的画中特别是描写皇宫的人物,都是把皇帝或位高权重的人的形象夸大,使之成为重点,而侍女、太监使之相应变小,强调等级。这幅画中苏东坡与童子两个人物中,显然苏东坡是主体。两人站于同一平面更加明显。这样也能使画面达到稳定的效果。

5 结语

从以上山水、人物、花鸟的构图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陶刻的构图法则与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是一样的,中国画对陶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也丰富了陶刻的主题。

陶刻的常用器形有紫砂壶、花瓶、花盆、挂盘、笔筒等。茶壶、花瓶、花盆上大部分都是曲面,要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由于曲面,所以要考虑突出重点,画幅横纵均可,幅面形式类似于条幅。而花瓶、花盆上宽下窄,与屏条又有不同。

挂盘为平面,中国画幅式在挂盘上就如(下接第45页)一幅小品,挂盘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圆形,幅式横纵均可。笔筒比较特殊,纵向横向构图都可,纵向类似立轴,而横向类似横批。要对不同的器形做具体的画面分析,应用不同的幅式。

陶刻是以刀代笔。一般画之前可以用毛笔勾勒出画的大概,再用陶刻刀循迹刻绘,要求运刀自如,不留痕迹。上文提到书法多用双刀,绘画多用单刀。单刀的刀法与毛笔用侧锋绘画十分相似,工笔的话钉头鼠尾描在之中运用极多,工笔与写意的刀法表现空间宽,变化十分大,走刀时意在刀先,顺刀、逆刀、提按起侧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到起落一气呵成,且观其整体上下左右、前后顾盼,和谐而生动。如山水中的树木、山石、景点、人物及亭台等,全是以单刀刻绘为主的,特别是山石、峰峦刻划可分顿挫、深浅、轻重,线条转折及线与面的表现在一刀中完成,达到生动、简练、传神的效果。但层层重叠的层次感还是较难完美表现得。如果想表现这种效果也可以在刻画完画之后用红泥、绿泥等附在画面上,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为颜色不同烧出来时会有不错的上色效果,能表现出画的层次、颜色深浅、轻重,但现在我们宜兴本地开始用丙烯在陶瓷器上绘画,是烧成后绘上颜色非常鲜艳而立体。

参考文献

[1] 郭颖.浅谈中国画的构图法则[J].美术大观,2010(09).

[2] 邵立平.浅谈紫砂陶刻与中国画的关系[J].江苏陶瓷,2013(03).

摘 要:陶刻与中国画同根同源,不仅仅在技法上,以用刀之深浅、勾折取代毛笔,做到以刀代笔,更在构图构图上多有体现,本文试以此为突破点,浅谈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对陶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陶刻;构图

1 前言

陶刻艺术创作以中国画题材为主题,以绘画理论为基础,以表现笔墨意境为最终目的。因此,题材的选择、画稿的构图,刀法如何表现画稿的笔墨语言,中国画中的意境如何在陶刻作品中体现都是陶刻家们需要明了表现的。他们从中国画中汲取灵感,将中国画的创作体系以刀代笔的展示出来。

历代画家对于构图都十分重视,构图要精心营造、位置适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特别是陶刻器具的刻面没有中国画那么大,需要构图得当,所以构图不能太复杂,要不必失全局,所以要注意精准布局、主次分明、疏密相间、虚实得当、刀纵横思。

在陶刻时,所遵循的各种构图法离不开中国画的构图法限制。但是,由于中国画是完全的平面创作,而陶刻则大多是各种各样曲面的创作,故在对中国画的构图法借鉴、运用的同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下面从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分别举例说明中国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1 散点透视构图

画中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刻画山以深远、高远的布局。画面分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远山则虚虚带过,宾主分明。作者以近景石头平坡开始,斜坡缀石,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绵延到远山上,最后以远山山岭作为整个画面的结语,水面波平宁静。近景树在石后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近景石头的大块面与中景逐步嶙峋聚合的石头有鲜明的对比,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2.2 虚实得当,讲究空白

在这幅画中,近景的树与中景的石头留白,自然的过度,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如果这块区域不留白,山树全都连在一起,没法分出主次、近远,会造成压抑堆叠。而在左上题字刻款瞬间使画面丰富了起来,位置不近不远,而这款章犹如太阳升于空中,恰到好处。

2.3 画境的体现

此刻绘描写了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树、水,布局巧妙,运刀流畅,画面富有层次又明净,很好地体现了春日美景,生动鲜明,寄予了作者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生活,心情却又恬淡舒通、潇洒高雅的意趣。

3 中国花鸟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3.1 对角构图,花枝穿插交错有致

这幅画作者是任淦庭,是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代表了宜兴本地的雕刻精巧水平。画面采用了对角线构图法:桃花枝从右下角伸出向左上角出势,在枝上所缀桃花大小、高低、向背、偃仰姿态优美。枝条相互穿插交错,富有动感又交错有致,犹如在微风中摇曳,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画面富有意趣。

3.2 取势与写势

该作品中的构图正好体现了画面中鸟为主体,画面有以下几个阶段:起点,从右下角出的桃枝,枝干道劲;承接,桃枝欲左先上,枝上有两三朵桃花点缀,恰到好处的承托出了主体;转势,桃枝上一只鸟俯瞰转头向出枝处,动态感极其强烈;收合,画面上两枝主干旁的枝条围绕主干向左上角延伸,枝干上同时缀满了桃花,枝干自然有韧劲,犹如随风舞动,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枝条延伸到了鸟嘴下方如同鸟随枝干在舞动,给人无限退想的空间。起、承、开、合的各部分衔接的恰到好处,画面繁简得当又具有节奏感。

4 中国人物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4.1 呼与应

画面的呼应就是画面中的物象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在这幅作品中呼应非常明显,传神的表达了两人口如在互相交流而手如在互相传递的动感姿态,表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4.2 宾主分明

宾主即为主次,陶刻的形象与中国画一样需要有重点与衬托。在历代的画中特别是描写皇宫的人物,都是把皇帝或位高权重的人的形象夸大,使之成为重点,而侍女、太监使之相应变小,强调等级。这幅画中苏东坡与童子两个人物中,显然苏东坡是主体。两人站于同一平面更加明显。这样也能使画面达到稳定的效果。

5 结语

从以上山水、人物、花鸟的构图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陶刻的构图法则与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是一样的,中国画对陶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也丰富了陶刻的主题。

陶刻的常用器形有紫砂壶、花瓶、花盆、挂盘、笔筒等。茶壶、花瓶、花盆上大部分都是曲面,要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由于曲面,所以要考虑突出重点,画幅横纵均可,幅面形式类似于条幅。而花瓶、花盆上宽下窄,与屏条又有不同。

挂盘为平面,中国画幅式在挂盘上就如(下接第45页)一幅小品,挂盘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圆形,幅式横纵均可。笔筒比较特殊,纵向横向构图都可,纵向类似立轴,而横向类似横批。要对不同的器形做具体的画面分析,应用不同的幅式。

陶刻是以刀代笔。一般画之前可以用毛笔勾勒出画的大概,再用陶刻刀循迹刻绘,要求运刀自如,不留痕迹。上文提到书法多用双刀,绘画多用单刀。单刀的刀法与毛笔用侧锋绘画十分相似,工笔的话钉头鼠尾描在之中运用极多,工笔与写意的刀法表现空间宽,变化十分大,走刀时意在刀先,顺刀、逆刀、提按起侧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到起落一气呵成,且观其整体上下左右、前后顾盼,和谐而生动。如山水中的树木、山石、景点、人物及亭台等,全是以单刀刻绘为主的,特别是山石、峰峦刻划可分顿挫、深浅、轻重,线条转折及线与面的表现在一刀中完成,达到生动、简练、传神的效果。但层层重叠的层次感还是较难完美表现得。如果想表现这种效果也可以在刻画完画之后用红泥、绿泥等附在画面上,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为颜色不同烧出来时会有不错的上色效果,能表现出画的层次、颜色深浅、轻重,但现在我们宜兴本地开始用丙烯在陶瓷器上绘画,是烧成后绘上颜色非常鲜艳而立体。

参考文献

[1] 郭颖.浅谈中国画的构图法则[J].美术大观,2010(09).

[2] 邵立平.浅谈紫砂陶刻与中国画的关系[J].江苏陶瓷,2013(03).

摘 要:陶刻与中国画同根同源,不仅仅在技法上,以用刀之深浅、勾折取代毛笔,做到以刀代笔,更在构图构图上多有体现,本文试以此为突破点,浅谈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对陶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陶刻;构图

1 前言

陶刻艺术创作以中国画题材为主题,以绘画理论为基础,以表现笔墨意境为最终目的。因此,题材的选择、画稿的构图,刀法如何表现画稿的笔墨语言,中国画中的意境如何在陶刻作品中体现都是陶刻家们需要明了表现的。他们从中国画中汲取灵感,将中国画的创作体系以刀代笔的展示出来。

历代画家对于构图都十分重视,构图要精心营造、位置适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特别是陶刻器具的刻面没有中国画那么大,需要构图得当,所以构图不能太复杂,要不必失全局,所以要注意精准布局、主次分明、疏密相间、虚实得当、刀纵横思。

在陶刻时,所遵循的各种构图法离不开中国画的构图法限制。但是,由于中国画是完全的平面创作,而陶刻则大多是各种各样曲面的创作,故在对中国画的构图法借鉴、运用的同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下面从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分别举例说明中国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2.1 散点透视构图

画中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刻画山以深远、高远的布局。画面分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远山则虚虚带过,宾主分明。作者以近景石头平坡开始,斜坡缀石,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绵延到远山上,最后以远山山岭作为整个画面的结语,水面波平宁静。近景树在石后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近景石头的大块面与中景逐步嶙峋聚合的石头有鲜明的对比,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2.2 虚实得当,讲究空白

在这幅画中,近景的树与中景的石头留白,自然的过度,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如果这块区域不留白,山树全都连在一起,没法分出主次、近远,会造成压抑堆叠。而在左上题字刻款瞬间使画面丰富了起来,位置不近不远,而这款章犹如太阳升于空中,恰到好处。

2.3 画境的体现

此刻绘描写了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树、水,布局巧妙,运刀流畅,画面富有层次又明净,很好地体现了春日美景,生动鲜明,寄予了作者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生活,心情却又恬淡舒通、潇洒高雅的意趣。

3 中国花鸟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3.1 对角构图,花枝穿插交错有致

这幅画作者是任淦庭,是宜兴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代表了宜兴本地的雕刻精巧水平。画面采用了对角线构图法:桃花枝从右下角伸出向左上角出势,在枝上所缀桃花大小、高低、向背、偃仰姿态优美。枝条相互穿插交错,富有动感又交错有致,犹如在微风中摇曳,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画面富有意趣。

3.2 取势与写势

该作品中的构图正好体现了画面中鸟为主体,画面有以下几个阶段:起点,从右下角出的桃枝,枝干道劲;承接,桃枝欲左先上,枝上有两三朵桃花点缀,恰到好处的承托出了主体;转势,桃枝上一只鸟俯瞰转头向出枝处,动态感极其强烈;收合,画面上两枝主干旁的枝条围绕主干向左上角延伸,枝干上同时缀满了桃花,枝干自然有韧劲,犹如随风舞动,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枝条延伸到了鸟嘴下方如同鸟随枝干在舞动,给人无限退想的空间。起、承、开、合的各部分衔接的恰到好处,画面繁简得当又具有节奏感。

4 中国人物画构图对陶刻构图的影响

4.1 呼与应

画面的呼应就是画面中的物象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在这幅作品中呼应非常明显,传神的表达了两人口如在互相交流而手如在互相传递的动感姿态,表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4.2 宾主分明

宾主即为主次,陶刻的形象与中国画一样需要有重点与衬托。在历代的画中特别是描写皇宫的人物,都是把皇帝或位高权重的人的形象夸大,使之成为重点,而侍女、太监使之相应变小,强调等级。这幅画中苏东坡与童子两个人物中,显然苏东坡是主体。两人站于同一平面更加明显。这样也能使画面达到稳定的效果。

5 结语

从以上山水、人物、花鸟的构图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陶刻的构图法则与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是一样的,中国画对陶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也丰富了陶刻的主题。

陶刻的常用器形有紫砂壶、花瓶、花盆、挂盘、笔筒等。茶壶、花瓶、花盆上大部分都是曲面,要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由于曲面,所以要考虑突出重点,画幅横纵均可,幅面形式类似于条幅。而花瓶、花盆上宽下窄,与屏条又有不同。

挂盘为平面,中国画幅式在挂盘上就如(下接第45页)一幅小品,挂盘没有上下之分都是圆形,幅式横纵均可。笔筒比较特殊,纵向横向构图都可,纵向类似立轴,而横向类似横批。要对不同的器形做具体的画面分析,应用不同的幅式。

陶刻是以刀代笔。一般画之前可以用毛笔勾勒出画的大概,再用陶刻刀循迹刻绘,要求运刀自如,不留痕迹。上文提到书法多用双刀,绘画多用单刀。单刀的刀法与毛笔用侧锋绘画十分相似,工笔的话钉头鼠尾描在之中运用极多,工笔与写意的刀法表现空间宽,变化十分大,走刀时意在刀先,顺刀、逆刀、提按起侧自然,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运到起落一气呵成,且观其整体上下左右、前后顾盼,和谐而生动。如山水中的树木、山石、景点、人物及亭台等,全是以单刀刻绘为主的,特别是山石、峰峦刻划可分顿挫、深浅、轻重,线条转折及线与面的表现在一刀中完成,达到生动、简练、传神的效果。但层层重叠的层次感还是较难完美表现得。如果想表现这种效果也可以在刻画完画之后用红泥、绿泥等附在画面上,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因为颜色不同烧出来时会有不错的上色效果,能表现出画的层次、颜色深浅、轻重,但现在我们宜兴本地开始用丙烯在陶瓷器上绘画,是烧成后绘上颜色非常鲜艳而立体。

参考文献

[1] 郭颖.浅谈中国画的构图法则[J].美术大观,2010(09).

[2] 邵立平.浅谈紫砂陶刻与中国画的关系[J].江苏陶瓷,2013(03).

猜你喜欢

构图陶刻中国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中国画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