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入”字条词意识得失及公众词感研究

2014-08-22曹家鹏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入团字条

曹家鹏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中型汉语辞书,一直都把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作为编纂的指导思想。《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单字条目为纲领,收录了词、成语等总共69000多条。它继承了第5版全面区分词和非词的特点,给词标注词性,体现出了鲜明的词意识。这是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深入科学普及领域的表现,体现了词典编写的时代性,标志着我国词典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在一些具体条目上,该词典还存在词意识处理上的失误。本文以“入”字条为例,具体探讨相关问题。

一、字条“入”词意识得失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入”字有5个义项。其中义项①的解释是:“[动]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仓(放进仓库)|~汛(进入汛期)|投~|~冬|由浅~深|纳~正轨。”义项②的解释是:“[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成为它的成员:~学|~团|~伍。”义项③的解释是:“收入:岁~|~不敷出|量~为出。”义项④的解释是:“合乎:~时|~情|~理。”义项⑤的解释是:“入声:平上去~。”词典把义项①划分成了动词,但是在举例上,没有体现出它作为词的性质。“入仓”后面有说明是“放进仓库”,但是我们不能把“入”作为动词代入“放进仓库”中形成“入仓库”,也不能用“仓”替换“仓库”形成“放进仓”,可见“入仓”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词。“入汛”后面有说明是“进入汛期”,但是它和“入仓”一样,“进入汛期”不能说成“入汛期”或者“进入汛”,“入汛”也是词。“投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本身就作为词条收入。“由浅入深”是成语,在句子中和词的功能是一样的。上述四个举例都不能说明“入”是词。此外,义项①是不是词还有待商榷。词典对义项①的解释是:“[动]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那么,作为义项①的“入”应该能够和“进入”等具有相同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词相互替换使用,但是,以下例子说明了“入”和“进入”不能够相互替换:

(1)高压锅、铝茶壶、电饭煲等已大量进入家庭。

(2)甲基汞进入水体后,靠水体自净难以消除,就使鱼、贝类体内富集了甲基汞。

(3)这些都说明,此时已进入观象授时相当发达的时代。

(4)春运返程客流进入高峰。

(5)入冬后,进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

把以上语料中的“进入”替换成“入”,则成为:

*(1)高压锅、铝茶壶、电饭煲等已大量入家庭。

*(2)甲基汞入水体后,靠水体自净难以消除,就使鱼、贝类体内富集了甲基汞。

*(3)这些都说明,此时已入观象授时相当发达的时代。

*(4)春运返程客流入高峰。

*(5)入冬后,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

替换后的*(1)、*(2)、*(3)、*(4)、*(5)在句义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说法已经很罕见,因此把“进入”替换成“入”,不符合现代汉语使用现实。

又比如:

(6)四川不允许携带禽鸟入川。

(7)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不久,便俘获了成千上万的“联合国军”。

(8)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与罗荣桓率部入关。

(9)公元七八世纪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远嫁吐蕃。

以上例句中,“入川”、“入朝”、“入关”、“入藏”看上去是词组,但是用“进入”替换“入”后,便成为“进入川”、“进入朝”、“进入关”、“进入藏”,同样不符合现代汉语使用现实。“入川”、“入朝”、“入蜀”、“入粤”等形式是词语而不是词组,“入”不能替换成“进入”。可见,词典中对义项①的解释是没有错误的,“入”的确表示“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但是义项①作为动词使用则应该属于古代汉语词汇,而不是现代汉语词汇。词典把义项①处理成词是不正确的。

词典把义项②划分成了动词,但是在举例上,同样没有体现出它作为词的性质。“入学”、“入团”、“入伍”是词而不是词组,其中“入伍”、“入学”本身就作为词条收录在词典中,词典的举例不能说明义项②是词,但是下面例子说明了义项②似乎是动词:

(10)1913年春天,周恩来身穿一件褪色的蓝布长衫,来到天津,入南开学校读书。

(11)6岁时朱德入私塾,20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

(12)邓演达(1895-1931年),广东惠阳人。早年曾入保定军校学习,后到福州参加孙中山组织的援闽粤军。

(13)A:“你入不入团?”B:“入。”

义项②是不是词,很值得探讨。(10)、(11)、(12)中虽然出现了义项②作为词来使用的现象,但是在普通话中,义项②已经没有作为词使用的事实。这些在书面语中作为词的用法,其实是夹杂了文言词,不是真正的普通话中的词。义项②在(13)这种情况下似乎可以单独使用,但是提问“入不入团”是“入团还是不入团”的省略式,回答“入”是“入团”的省略式,因此,义项②并不是作为词来单独使用的。可见,义项②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成词语素,词典把它处理成词是不正确的。

词典把义项③、④、⑤当作不成词语素处理是正确的。“入”作为义项③、④、⑤不能单独成词,它们组成的词语具有不可拆分性。比如:“他的收入很高”不能说成“他的收和入很高”,或者“他的入很高”;“他说得入理”不能说成“他说得入道理”;“屋在古代读入声”不能说成“屋在古代读入”。

综上所述,“入”字条的5个义项都不是词,“入”在现代汉语中只是一个不成词语素,词典不应该把义项①和义项②处理成词。

二、字条“入”词意识大众语感调查

为了检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中的“入”字条在词意识上的处理是否符合大众语感,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选择包含“入”字的典型词语放在句子中,让接受调查的大众划分词,再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一)调查条目和调查对象说明

调查“入”字条的大众词感表现,我们是通过发放问卷方式进行的。为了充分调动被调查者的语感能力,使调查结果更为客观,我们放弃了采用询问某个包含“入”的字组是不是词的方式,例如,单独问“入夜”是否是词。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把包含“入”字的典型词语放在句子中,作为测试条目,也不说明词的科学定义,而是让被调查者仅凭语感从字符串中切分出所有词来,以期测试结果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语感。

限于条件,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60份。为了保证调查的效度与信度,我们根据言语社团的不同教育背景结构,主要选择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文科生10人,理科生25人,中学生15人,社会人士10人。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是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条目总共有12个。鉴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中“入”字条义项①、②标注了词类,义项③、④、⑤没有标注词类,我们在统计社会语感实验结果的时候,把包含义项①、②的条目设计成表格1(见下),把包含义项③、④、⑤的条目设计成表格2(见下)。表格中的“/”是大众切分词的界限使用的符号。

表1 包含有义项①、②的条目的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公众认为,包含义项①的“入场”、“入川”、“入冬”和包含义项②的“入学”、“入团”是词的倾向性较高。对此,分别有52人(87%)、34人(57%)、41人(68%)、47人(78%)、48人(80%)认可这一结论。在这些条目中,大多数人没有把“入”划分成词。由此可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把义项①、②处理成词不符合人们的实际语感。

不能忽略的是,有3成左右的受众把“入冬”和“入川”中的“入”当成了词。“入冬”是词,不能拆分。“入川”只是文言词“入”加“四川”的简称“川”形成的词,也不能拆分。“入”不属于现代汉语中的词。受众把“入”当成词,这只是因为书面语有夹杂文言词的习惯。

表2 包含有义项③、④、⑤的条目的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公众认为,包含义项③的“收入”、“量入为出”、“岁入”,包含义项④的“入时”、“入情入理”、“入味”和包含义项⑤的“入声”是词的倾向性较高。对此,分别有58人(97%)、51人(85%)、47人(78%)、43人(72%)、49人(82%)、48人(80%)、8人(80%)认可这一结论。在这些条目中,大多数人没有把“入”划分成词。因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把义项③、④、⑤处理成不成词语素,符合人们的实际语感。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入团字条
一张字条引发的思考
那些年,我收到过的“小字条”
入团理财需“审”“慎”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入团感受
互不理睬
《兵经百篇》“巧”字条今译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不要不发展“大青年”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