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频现历史人物的透视与引导

2014-08-22王明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现实生活高考作文

王明德

历史人物作为热门素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都有不少作文凭借历史人物的“复活”博取阅卷者的好评而获得高分。为什么历史人物深受考生青睐,能成为百写不厌的题材呢?

一、从历史人物进入高考作文的佳作中管窥其切入视角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分析历史人物成为高考作文热门素材的现象,本文选取了2005年以来高考中以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作为素材并获得好评的10篇作文,对作文的选例角度或者事例概述如下,以管窥这类作文的切入视角。

序号

人物

省、市作文题目或话题

选用角度或事例概要

1

苏轼

什么是不朽(2014年江苏卷),考生作文题目为“空山新雨后”

苏轼少年成名,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自身努力,不断进取的结果。

2

辛弃疾

读(2006年安徽卷),考生作文题目为“读郁孤台之魂”

辛弃疾郁孤台凭栏远眺的身影至今清晰,郁孤台上传承着爱国情怀民族魂。〖BHDG3*2〗

3

诸葛亮

摔了一跤(2007年全国卷Ⅰ),考生作文题目为“五丈原之泪”

诸葛亮五丈原前反思全力辅佐刘禅却没有培养他独立治国的能力,聪明勤勉一世的诸葛亮“摔了一跤”。

4

庄子

好奇心(2008年江苏卷)

通过庄子与惠子观鱼、庄周梦蝶、剖葫为舟三个故事,揭示好奇的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

5

项羽

弯道超越(2009年安徽卷),考生作文题目为“乌江巧遇项羽,对话明白人生”

通过杜牧与项羽的对话,使项羽明白成功需要抓住机遇,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越,超越别人和超越自己。

6

李清照

站在〖ZZ(Z〗〖ZZ)〗的门口(2009年湖北卷),考生作文题目为“站在她的门口”

选取李清照生活中几个典型场景,写出她坎坷的际遇,走进她的内心世界。〖BH〗

7

墨子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0年北京卷),作文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通过书信形式写自己对墨子认识的变化,从“守不竟,即赴死”的严酷,到“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的实干家形象,揭示主题。〖BH〗

8

孟子

与你为邻(2010年广东卷)

通过对“孟母三迁”的现代版演绎,揭示了环境污染、拜金主义、恐怖主义对人生存环境的摧残,呼吁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BH〗

9

苏轼

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卷)

借苏轼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评“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与苏轼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索,表达“拒绝平庸”的主旨。〖BG)〗

通过上述高考作文试题与历史素材的运用角度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考生选取历史人物作为素材的角度,多是选取历史人物的性格品质,或是选取历史人物的复杂经历,或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与作文话题或主题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提取主要历史事件、演绎历史故事和阐述相关道理等方式连缀成文。

二、历史人物成为高考作文热门素材的原因透视

1.历史人物生活阅历的丰富性和性格品质的复杂性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从而成为作文的“万能”素材

多元解读本身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体现了读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人性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在世界,性格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系统,人物性格又是与其生活阅历息息相关的。苏轼、李白、屈原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性格大都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他们也大多有过坎坷的遭遇,这些都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性,为考生提供了说不完道不尽的“万能”素材。2006年全国各地以苏轼为素材并在报刊发表的高考优秀作文有十多篇,有的写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有的写他“得势与失势”的淡然,有的写他“为官一处,惠及一方”的功勋,有的写他“既乐山,又乐水”的悠闲,有的写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遭遇。“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苏东坡”,苏东坡成为考场作文的“万能”素材。熟读《苏东坡传》,再加上对他诗文的阅读,基本上就能对苏东坡有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解,如他的生活阅历,他的性格特征,对他的思想性格与生活阅历的述评等。学生很容易在考试时选取其中某个适合高考作文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智慧,将素材叙述的角度变一变,将素材内涵与作文主旨联系起来,写出“说不尽的苏东坡”。

2.将历史人物丰富的人生阅历、复杂的个性特征与高考作文主题联系起来

这些大家熟悉的素材,经过多种形式的演绎和提炼,文字表述已经基本成型,有较为成熟的语言表述方式,考生在考场上就省去了临时组织文章语言的工夫;在对历史人物的品格理解和评价上也相对成熟,历史自有定论,考生也省却了考试时即时评价的麻烦。例如李白,从西域到大唐游历名山大川的丰富经历,让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的狂放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洒脱和才气;陶潜弃官归隐,“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操;项羽从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的悲剧,与虞姬可歌可泣的爱情等。当这些历史事例与高考作文的话题(主题)有一定的联系或者不谋而合时,就成为考生比较省心又讨巧的切入角度。再加上有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有意识地将这些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与作文话题(主题)建立联系,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素材就成为“变形金刚”,更加成型和成熟了。一旦考场作文与此有关,一拍即合,再运用这些素材就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3. 历史人物一直活跃在语文课堂和学生阅读视野中,在考试时容易被唤醒和激活,与作文话题或者主题建立“超链接”

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在选文时都以名篇佳作为主,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和有关他们的佳作俯拾即是。例如李白,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有《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有“豪放飘逸”的李白专题,名篇佳作如《将进酒》等不下10首,加上小学、初中学过的诗歌,不下20首。知人论世,诗人的生活阅历和个性特征等必然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话题,所以对于李白的认识应该是较为全面和丰富的。苏轼的作品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钟山记》以及《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等,也不少于10篇(首)。他的复杂的人生阅历和性格也广为人知。对于埋头于题海的莘莘学子来说,语文教材中的这些篇目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JP+1〗阅读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之一。名家名著名篇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内容后,这些素材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拿到作文题时,第一反应往往是从脑海中积极搜索、联想与回忆,这些在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历史素材就很容易进入视野,并且在瞬间被激活,迅速在作文题目和素材之间建立“超链接”。学生对素材的某个部件进行的充分分析很容易成为作文的“酵母”,在“叙议结合”等作文技巧的作用下,成为作文的主打素材,从而创作出契合题意的作文来。

三、历史人物频频进入高考作文需要理性评价和科学引导

1.历史人物成为高考作文热门素材反映了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灵活运用,而素材的频频“撞车”现象则反映了考生阅读面的狭窄和思维的雷同

考生在高考作文时积极运用阅读过的历史素材,其实是将长期大量的阅读思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的一种表现。在写作时准确巧妙地选取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或言论作为主要素材,与高考作文主题相契合,将阅读素材的积累有机融合到自己的考场作文中,这与我们引导学生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是一致的,体现了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灵活运用。

化用历史人物素材虽然不乏优秀作文,但是同一历史人物频繁进入高考作文的“撞车”现象又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和思维雷同。这些作文所使用的素材内容相似,对于同一个作文话题而言,立意也大同小异,有些难免牵强附会,生套话题。正如有人言:“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及其事迹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一谈“好奇心”,满眼都是牛顿和苹果,学生的阅读面何其狭窄!思维的同一性何其严重!试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考生的作文中写的都是苏轼、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司马迁、李清照、牛顿、爱迪生,会是怎样浩大的气势和深沉的悲哀啊!以创新为灵魂的作文却“千篇一人”,千篇一律,不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悲哀吗?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积累更多更鲜活的生活素材。同时在作文指导时,也要开阔思路,在选择作文素材的时候多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不能将作文取胜的希望都寄托在历史人物身上。

2.对历史人物素材的简单“复制”反映了考生缺少自己的表述方式。不必一味“复古”,深入观察、体验与思考现实生活,才是高考作文的“硬道理”

屈原投江、李白纵酒、苏轼被贬成为每年高考作文的常见面孔后,有高考作文专家又大声棒喝:打倒这类作文!要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如果不能指出一条新的出路,只是将有关历史素材的作文一棒子打死,学生的作文不走“复古”路,但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方向,仍旧会茫然地徘徊在十字路口。引导学生理性地选择历史人物进入作文,同时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笔墨投入对现实生活的书写,才是高考作文的“硬道理”。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有一篇经过几次评分最终给了高分的作文,写自己如何从父母的辛劳中有所感悟。很难说这篇作文具有多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它是为数并不太多的写现实生活的作文,所以还是被阅卷组给了高分,而且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还专门写了点评文章,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最真实的源头活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淡化素材的整合性运用,多让学生在拓展阅读范围上下功夫。博览群书,才能旁征博引;重视阅读,更要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自我的内心体验和成长历程。当然,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需要自己独立立意,不像历史人物有很多现成的评价;叙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需要建立自己的话语表达系统,不像描述历史人物已有许多现成的表达方式。但是,眼前的现实生活才是更丰富、更值得玩味的,才是作文最鲜活和最具生命力的素材。不是近处没有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缺少思考,缺少富有个性和灵性的表达。作文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也是值得玩味的,不必都去赶古人的时髦,而漠视甚至抛开现实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在,“现在”的生活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亲身体验的,怎能拒绝现在而一味“复古”呢?

作文有“我”更精彩。关注现实,关注自我,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作文的素材,从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挖掘深意,是写好作文的一大法宝。有“我”的作文更增添一份真实感,有“我”的作文叙述更自由,有“我”的作文更能促进自己的心灵成长。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哪怕一点个性化的理解,一点新意,一点深意,也比在历史人物的素材中反复咀嚼来得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现实生活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