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老艺人”:三代家传童子功

2014-08-22李锦华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燕儿唱戏练功

李锦华

在第三季“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的演出中,有个段子属于“此处必有掌声”。在记者看来,除了掌声,此处还必有叹服。那就是小王刚与搭档燕儿的一个绝活——女士下腰,男士站在女士腰上,两人继续高歌。

演出每每进行到这一阶段,现场都会爆出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可以看出,与记者一样,观众同样被这一绝活征服了。如果说下腰在各种文艺表演中屡见不鲜,那么脚蹬10公分的高跟鞋去做下腰撑人、侧抬腿单脚站立等高难度动作则实属不易。看着燕儿把右腿慢慢侧抬直至耳边,再看着她缓缓地放开给右腿力量的右手,双手抱于胸前,记者每次都紧紧盯着那只不停摇晃以平衡分量的左脚,在心里为她捏把汗。

在后台采访过燕儿,记者才明白,自己的紧张实属多余。除了搞笑逗乐的桥段,二人转作为一种地方戏曲,也有硬功夫,一旦找好使力的角度,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并不费力。但这需要演员从小开始练功并常年坚持,一旦间断,容易偏废。“我从13岁开始练功,穿高跟鞋练功也有五六年。最早是我爸教的,前两年最疼,不想练偷懒的时候,爸爸就用鞭子揍。现在想想多亏了那条鞭子,否则练不出来。” 燕儿告诉记者,如今她不穿高跟鞋练功反而觉得不稳。

燕儿出生在二人转世家,爷爷、姥姥、爸爸、妈妈都是唱二人转的。十三岁那年,她不顾家长的反对,因为喜欢,坚定地选择走上学习二人转的艺术道路。或许是耳濡目染,或许是天赋异禀,听了一个月的戏,燕儿就能背下整本古文戏像模像样地上台演出。父亲看她确实有学二人转的天赋,才同意她女承父业,成为家里的第三代二人转艺人。

“我小时候看过姥姥、爷爷辈唱二人转,后来跟着父辈演出,到如今自己登台,已经算经历过三代二人转表演了。”燕儿虽然年纪不大,但三代人的演出经历让她成为了“小老艺人”。

“最早的时候,女人唱戏要被看低,所以姥姥就女扮男装演,翻跟头唱男腔样样精通。但二人转不能缺女角儿,所以我爷爷当年也有男扮女装的演出经历。在那个年代,舞台就是农村的大炕,观众就是炕沿前的一屋子人,门票只有几毛钱而已。”燕儿直言,那个年代的二人转没有什么花哨活,是纯正的唱戏,一出戏唱40分钟,有完整的故事和戏本。如今她仍然能唱这样的老戏,但很多年轻的二人转演员可能就不会了。

“到了父母亲这辈儿,二人转已经有些变化,中间穿插点歌曲,观众就觉得比较新鲜洋气了。”这时候的门票涨到了10多元,通常由三对搭档完成一台演出。“但是,我父亲他们也没赶上好时候,那时候还是很不容易,没什么市场。”

如今,在本山传媒的推动下,二人转按照观众的口味,不断吸收其他艺术种类的长处,逐步改良为更易被接受、受欢迎程度更高的一种“拼盘”艺术。“我们现在的演出环境也好、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也好,都比我爷爷、父亲辈儿的好太多了,我是赶上了好时候。” 比起前两代人,燕儿的艺术表演生涯走得容易顺利得多。老人感到放心的同时,也时不时地发些牢骚:“你们现在的演出咋都不好好唱戏了,净整些啥玩意啊。”这时候,时尚洋气的燕儿总是笑嘻嘻地说:“这叫与时俱进,你们都老啦,原来那些戏没人爱看了。以后还不定变成什么样儿呢。”

回顾前两季行程,大篷车从黑龙江到福建,从江西到湖南,二人转表演不仅在北方受到欢迎,在南方同样掀起观看热潮。不管表演形式如何花样翻新,观众爆发的热情与掌声始终是演员们最满足的肯定。

猜你喜欢

燕儿唱戏练功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练功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嫦娥奔月
练功
练功
政府搭台 自由唱戏
山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搭台与唱戏
一周新娘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