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与矿车在架棚施工中的组合运用
2014-08-22苏蓉昊
苏蓉昊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板集煤矿,安徽 亳州236744)
0 概述
受特殊地质条件限制,板集煤矿副井马头门布置在4煤顶板泥岩中,前期由于马头门多次变形、破坏严重,虽在原支护基础上进行补强,因上覆岩层受重复扰动影响,致使马头门支护失效。马头门处围岩压力显现较为明显,马头门净宽由5.8m缩到5.06m,缩量达0.74m,顶底板破坏严重。现副井马头门上覆岩层历经沉降趋稳,并对马头门修复前注浆加固,来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力;支护形式将原直墙半圆拱改为“马蹄”形断面,来提高支护断面形式的受力状况。由于马头门支护断面大,修复工期长,为避免大面开挖集中来压,达到及时有效支护目的,修复采取由上向下分四层修复及时支护方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情况
此次马头门修复是对原支护全部破除后进行高强度支护修复,支护断面由原直墙半圆拱改为“马蹄”形断面,双36U型棚封闭式支护,双筋大厚高强C60钢钎混土支护。
马头门第一分层高度2.75m,先清理刷扩后进行锚网喷支护,然后根据架设双36U型棚,每架组合梁长3.4米,梁弧长7.809m,对焊双36U型棚重641.6kg,为便于施工设计成三节,节间焊0.02钢板用螺栓缝接,顶梁设计长2.971m,重240.2 kg,侧梁长各2.419m,重各200.7 kg。
图1 “马蹄”形棚支护结构
1.2 支护设计
根据设计将副井井筒井底车场连接处分成四个段高。第一段高为2.75m,第二段高为2.5m,第三段高为2.5m,第四段高为3.9m。连接处断面纵向清理按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到底部的顺序,分四段高,具体高度以方便人工进行支护及挖掘梁窝、安装工字钢横撑为宜,上分层顶板清淤长度距井筒中心线13.4m,下分层距井筒中心线8.5m,顶部一层(约2.75m)清淤完后,再清淤中部侧墙(2.5 m×2个段高),最后清淤下部(3.9m),每层清淤高度超深1000mm,以便挖掘梁窝。连接处东、西两侧底板均距井筒中心线8.5m,下部分层破除后、锚网架支护,一次支护与井筒底部破除支护同时进行,待一次支护完成后,由井底向上逐层段高进行浇筑施工(如图1)。
2 施工工序
梁1采用三段槽钢,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梁,设计总长度9180mm。使用3T手拉葫芦先安装梁窝部分的工字钢,梁窝中工字钢安装完后,在使用3T手拉葫芦起吊梁1中间部分,使用M20×80mm的高强螺栓固定使钢梁的三部分连接成整体,最后固定钢梁找平并校正及时进行喷浆充填,喷射砼强度等级C20。使用3T手拉葫芦起吊梁6,将托梁6安装在梁1上并使用M20×80mm的高强螺栓固定,托梁设计长度3400mm,托梁6下方设置钢钎,钢钎应打入稳定围岩中,钢钎采用Φ36mm圆钢加工,钢钎长度800mm,间距680mm,钢钎外口与托梁外口齐平,钢钎长度和间距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U型钢支架安装在梁6上,U型钢支架底脚支撑与梁6采用M20×80mm的高强螺栓固定,U型支架应预紧,U型钢支架设计间距340mm。U型支架架设完成后,安装第一段高U型钢支架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安装两侧双36U型钢支架,使用3T手拉葫芦将要安装的侧梁升起到设计位置,用高强螺栓将侧梁与梁6连接并安装好全部连接螺栓,两侧U型钢支架安装完毕后,再安装顶部U型钢支架。
第二步安装顶部双36U型钢支架,在矿用材料车的中部安装一个液压点柱,液压点柱与矿用材料车连接牢固,使用3T手拉葫芦把需要安装的顶部双36U型钢支架放在液压点柱上,慢慢升起液压点柱使顶部双36U型钢支架到达设计位置并与两侧的双36U型钢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使用M20×80mm的高强螺栓固定。U型钢支架与顶板之间局部使用10#槽钢结合铁楔背实。
施工顺序即:先架设横向大梁,然后固定边梁,再架设侧梁,最后架设顶梁,梁与梁间均用螺栓缝接。为确保第一分层顶梁安装安全及工效,结合现场实际及自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拱部双36U对焊棚,梁弧长7.809m,重641.6kg,架设施工困难,利用现有材料车配轨道作移动及固定装置,用水压单体作动力装置,组合加工单体液压架棚机,实现了架棚半自动化,减轻架棚体力劳动及架棚安全性。
3 单体液压架棚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单体初撑力计算
井筒处于修复期,单体以水压为动力,井筒垂深750m,静水压力7.5MPa,由此计算DW20型单体,注入7.5MPa水压单体初撑力为:
换算质量单位:58.8×1000÷9.8=6000 kg
经计算单体水压动力方案可行。
附:DW20型外注式单体设计技术参数(表1).
表1
3.2 组成结构
水平横向大梁9加工安装前以梁中为参照加工轨道固定块螺栓眼;轨道8用固定块固定在大梁上;固定缸套7用螺栓固定在材车6的底托架上;单体上端固定加板5采用螺栓固定在材料车上沿两帮;托架3扣夹在单体4顶部受力板上;梁1平放于梁托架3上(如图2)。
图2 单体液压架棚机结构示意图
3.3 工作原理
棚梁升降:利用液压单体加压与卸压实现棚梁自动升降。
棚梁前后位移:利用材料车轮毂在轨道滚动实现棚梁的前后位移调整。
操作工序:侧梁首先安装固定在纵梁上,然后将轨道、材料车、单体固定,单体复位到最小高度1240mm,棚梁一次人工抬到材料车帮上,调整梁两边等长后,将梁架到单体顶端梁托上,调整梁重心并使梁升后位置偏固定位300mm左右,用水枪对单体缓慢加压,梁慢慢升起,等超过固定梁位水平高约50mm,停止加压。前后人工移动材料车,使用梁入位,然后缓慢降压,使梁端对接好后穿好螺栓固定连接。
3.4 单体液压架棚工艺工效
液动架棚比传统人工架棚前探梁临时支撑劳动强度减小一半以上,将抬举高度控制在1-1.2m的用力范围,棚梁升降靠液压单体升降,不仅提高架棚速度,还在架棚安梁安全上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此次液动架棚机设计与应用,是接合现场实际,针对双36U较重,对接要求严格,马头分层分阶段施工空间有限,特殊条件下施工工艺,现场施工人工效率高,安全效果好。
4 结束语
单体液压架棚机针对性较强,不过其原理简单,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推广到岩巷二次支护套棚施工中,通过更换单体提高行程,通过安装双单体实现双梁同上,可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