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肘管综合征"
2014-08-22杨昆
杨昆
李大爷今年63岁,去年年末,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小手指出现了麻木的状态,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只以为自己平日压力过大,没有休息好。但这种手麻的症状一直持续,并且加重,后来他感觉自己的手肘和手指不那么灵活了,最近,连拿笔写字都很困难。他以为是得了脑血栓,但用药治疗了几个月后症状仍然没见缓解。一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建议他去手外科看看。没想到,李大爷的病根还真就在手外科被查了出来,原来是肘管综合征。
常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虽然医生们认识这种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也较为常见,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还常常会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说,肘关节处的尺神经卡压所致的肘管综合征是手部常见的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见于中年后的男性,与肘关节体位不当、反复活动及创伤劳损有关。一旦发生肘关节屈曲过度或过久引起的手部环小指麻木及骨间肌、小鱼际肌肉萎缩,手部不能做灵活动作,如:弹琴、绣花、捻针、捏笔写字等,应注意是否存在尺神经在肘部受压的病症,这时就应考虑是否得了肘管综合征。
这根“神经”很重要
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行云流水似的演奏、天工神斧般的雕塑,均有赖于完美协调的手。手的活动非常复杂,主要由主管手指运动的前臂肌肉群与手内部小肌肉肌群共同完成,这些肌肉又受到相应的神经组织的管理,这些神经组织包括外周的臂丛神经及其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而其中的尺神经显得尤为重要。
顾玉东教授表示,尺神经支配的肌肉主要是手内部19块小肌肉中的17块,即骨间肌7块、小鱼际肌4块、大鱼际肌2块、蚓状肌4块。这17块小肌肉的活动使手部产生变化无穷的活动。美国当代灵长类学专家约翰·拉塞尔·内皮尔教授在他的重要著作《手》一书中指出人类能做70万种手势。这是人类特有的肌肉,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正是由于尺神经支配的手内部肌而形成的手功能作为劳动工具而创造了世界的一切文明与成果。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手中的这根尺神经。
治疗过程比较漫长
尺神经受到压迫会引发手麻肌肉萎缩等肘管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顾玉东教授解释说,肘关节过度与过久屈曲后造成尺神经受到牵拉与压迫,引起尺神经内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尺神经血氧供应不足、神经内电兴奋波的传导障碍,尺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在缺氧条件下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手部尺侧2个手指(即环小指)的麻痛不适,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由于得不到神经纤维内轴浆流提供的营养物质及神经营养因子,最终肌纤维发生变性、萎缩,严重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当然,如果只是偶尔的尺神经压迫,比如弹击肘关节或是睡觉时枕着手臂睡觉,只是造成功能性损害,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长期损伤尺神经,引发器质性损害,比如引起尺神经炎,轻度的话还能实现可逆,一旦出现神经变性,就是不可逆的了。
而即使是可逆的修复,也是一个挺漫长的过程。从肘部到手的尺神经长度为30厘米,神经的生长速度很慢,从损害部位开始往远端进行修复,一般每天只能修复1毫米,这样算下来,30厘米的修复过程大概就要耗时一年左右。
顾玉东教授指出,一旦发生肘管综合征,早期应改变不良体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B6及地巴唑)及康复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一旦出现手部肌肉萎缩,则应查明病因,多半需手术治疗,也能恢复手的正常功能。
预防发病最为重要
手部最娇贵的神经就是尺神经。在肘部上肢与手有三大神经通过,其中正中神经与桡神经在肘关节前面通过,唯独尺神经在肘关节后面通过。因此,肘关节一旦屈曲超过90度,尺神经就受到牵拉。曾有学者进行试验,证实尺神经内部张力增加了2~3倍,不仅尺神经内部压力增加,而且在肘关节屈曲位时,由于关节囊及关节韧带的拉紧,致使肘管容积减小,增加了尺神经的外部压力,从而影响尺神经的微循环。因此,肘关节最佳位置是屈曲小于90度。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顾玉东教授建议:(1)座位应离桌边远一点,不要紧贴桌边坐;(2)不要将前臂放在桌面上工作;(3)睡眠时双手不要放在胸前,应放在脐孔以下;(4)避免长时间肘关节反复活动。
编辑/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