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总要有点情怀和营养

2014-08-21柴爱新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赵宝刚郑晓龙冯小刚

柴爱新

郑晓龙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冯小刚、王朔在一起,聊起每个人的人生精彩瞬间,郑晓龙想象中人生最牛的瞬间是这样的:

刚从战场上回来,他开着军用吉普车,冯小刚坐在后面,抱着卡宾枪,说我们家的奶牛不下奶了之类的,他说“太讨厌了!”接着,他们被警察拦住。他说,我们必须赶回司令部去。警察说,不行,你闯了红灯。他从驾驶舱跳下来,摘下手套,往吉普车的前保险杠上一扫,赫然露出四颗将星。那警察马上手杵着太阳穴,敬礼。他就特牛地,开车走了。

后来,这一场景被冯小刚用在了《甲方乙方》里的“巴顿将军”身上。

郑晓龙向本刊记者重新演绎他的这个“最牛瞬间”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做出一根一根从手指上拉下手套的动作,已经年过花甲的他,脸上带着几分调皮。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关部门评出了30部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其中有两部是郑晓龙导演的,三部由郑晓龙组织策划。

那之后不久,郑晓龙推出了他导演的首部古装剧《甄嬛传》,也很快占据了各大卫视的荧屏。

2014年7月的一个上午,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的一个小院,郑晓龙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专访。

我不愿意让作品去说教

《瞭望东方周刊》:你做电视剧的标准是什么?

郑晓龙:其实,我没有那么与时俱进,也没有那么超前,只不过始终秉承一致的想法,就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我的片子是有价值观的,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现实问题的批判。电视剧总要有点情怀,有点营养吧。就是有点对善良、美好、正直的追求。

正直,我说的不是政治。人应该有正直的品格,对美好人性有一点追求,但不是简单的讲大话。我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主任的时候,都不愿意让作品去说教。

我们拍《渴望》那会儿,很多作品在说政治大话,其实纯粹是为了宣传。但党的宣传也不应该那么做。我常说我们的领导和宣传干部,要学点接受心理学,想想怎么宣传才有效。光说空话大话,竖一些让人无法摸得着看得见的标杆,其实是害我们党。

所以说文艺作品,最好的方式是松土的作用。不要跟老百姓讲舍己为人的高标准,你先讲讲人是不是应该善良?是不是要诚实?别老让每个老百姓都做雷锋。

现在很多电视剧,好像只要政治正确,道德高低没关系,怎么庸俗、甚至低俗都没关系,我觉得特别可怕。

《瞭望东方周刊》:比如抗战剧?

郑晓龙:拿手榴弹打(鬼子的)飞机也可以;恨鬼子把他撕了你不能说不成吧?反正,抗战,又不反党,政治上没问题。就是钻政策的空子,没有一个政策说庸俗不行。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一个采访中说“你们媒体不要光讲好的,要反映一下制作业的心声”,具体的指什么?

郑晓龙:我希望领导少开审查会,多开一些创作会,好好讨论一下创作。过去呢,老说我们没钱,现在不能说缺钱了吧?现在的创作进步真的不多。

《瞭望东方周刊》:甚至有些倒退。

郑晓龙:对!我们需要有创新的,艺术样式又好的,又让老百姓喜欢的作品。还有,要认真做。但现在都市场化了,只要能赚钱,随便粗制滥造。

文艺作品这事和其他东西不一样,你看生产个缸子,生产个电视机,质量差一点,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但是文化作品做不好是荼毒民族灵魂。现在电视台好像专门播那种完全娱乐化的、庸俗化的劣质作品。

再不拍戏就老了

成立于1982年的北京电视中心,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剧专业制作单位,是北京市属事业单位。一年后,中国电视制作中心成立,郑晓龙把后者称为“国家队”。“国家队”的主要成绩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更侧重的是原创作品。

2010年9月,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立28周年之际,郑晓龙正式辞职。他在这28年里,当了10年副主任、16年主任。

《瞭望东方周刊》:同为电视剧制作的事业单位,你所在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好像比中国电视制作中心更有创作活力。

郑晓龙:我们的创作都是来自生活的,没有政治诉求。他们是国家队的,要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而且他们重用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王扶林(1987版《红楼梦》导演)、杨洁(六小龄童版《西游记》导演),都是比我们大一辈的老人了。我们当时是小年轻,敢闯,一帮无产者,“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当时这样开玩笑。

《瞭望东方周刊》:北京电视中心,你当时的团队里培养出了很多大腕级的人物啊,冯小刚、赵宝刚、姜文……

郑晓龙:那个时候我比他们大三四岁,有的跟我年龄也差不多,赵宝刚比我小一岁,这些人又都想做事,所以比较容易凑在一块儿。我又在那个位置,在中心当主任,管这事儿,还比较投缘吧。

《瞭望东方周刊》:你把冯小刚啊、赵宝刚啊、葛优啊一群人捧红了,你因为有个主任的职务,创作上就一直不温不火的,有没有觉得遗憾?

郑晓龙:我不愿意当那种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来的大腕,而且,我现在也挺好的。王朔我们经常在一块吃个饭什么的,赵宝刚去领奖,还说“向郑晓龙学习”。

《瞭望东方周刊》:我听说,你2010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辞职的时候,中心是不想放你的,你说,“再不拍戏就老了,不能在里面耗着了。”

郑晓龙:这是我说的。从1995年开始,我搞了常青藤剧场,就希望中心改革,把戏做好了,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才出来嘛。但是我们中心就是改不下去。搞了10年,到2005年,我实在是心灰意懒。

《瞭望东方周刊》:你想怎么改呢?

郑晓龙:要股份化、市场化啊,改变用人机制。我们中心是事业单位,无法优胜劣汰,做得好的人奖励不了,不做事的人放不出去。拍戏好的,冯小刚、赵宝刚都在外面拍戏。

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从上到下,改不下去。最后,我觉得没有意义了,自己拍了《金婚》。之后别人说,晓龙拍戏挺棒的呀,我说,你真把我当个行政领导,以为我不会拍呐。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宝刚郑晓龙冯小刚
赵宝刚新剧《特工任务》发布杀青特辑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我的剧本你来导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深海利剑》开机
郑晓龙:成就我的不是甄嬛,也不是芈月
第三次请求
《芈月传》导演郑晓龙:遇到精彩的女人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