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的作用
2014-08-21魏登云
【摘 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极好载体;红色文化有利于塑造人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操;红色文化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软实力”侵蚀的一把利剑。
【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用
无论什么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任何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基本维持的精神所依。当代中国社会也不列外,其核心价值体系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价值的典型代表,而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红色文化?它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在不断选择、吸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载体。此文化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起过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当今面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平年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同样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概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红色文化所起的作用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极好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中,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并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蕴含着令人惊叹的巨大历史变迁:从上海法租界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悄然诞生;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江西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黔北名城遵义——力挽狂澜生死攸关转折之城;革命圣地延安——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发源地;河北西柏坡——全国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所。这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红飘带,是无论用任何优美词语来形容赞美都不为过的红飘带。这些广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遍布各地的红色文化是一部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斗争史,披荆斩棘、荜路蓝缕的创业史,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奋进史,蕴藏着非常厚重的民族情感、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熊熊燃烧的革命理想,是民族革命精神的集中彰显。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足,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此情况下,红色文化就成为人们情感归依之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接踵而至、无孔不入,在此情况下,红色文化就成为人们抵制西化、凝聚民族精神之物。质言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源泉。让这些历经革命战争血与火无情洗礼的红色文化穿越辽阔时空与火热的社会现实生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开辟了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种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塑造方式,使他们“认清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陶冶自己的灵魂和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可以说是一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崇高理念的熏陶,使他们“牢固树立公朴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党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红色之路,是一条使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的幸福之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就是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之路。
二、红色文化有利于塑造人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政治信念既不是空洞的原则,也不尽是精神世界的产物,通常是建立在人们一定的“三观”基础之上的。一个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就会长期甚至终生保持其不变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领引实践的精神财富,是立足现实、脚踏实地、着眼未来的崇高信仰,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永不满足的不竭动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信念就是灵魂,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就是坚定前行的方向盘。红色文化的弘扬对于塑造人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效果极为明显。无数革命先辈,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特别是敌强我弱、险象环生的情况下,能够坚忍不拔,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大公无私,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怀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的共性都突出体现了中国革命必胜的政治信念。在井冈山精神即“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闹新路、艰苦奋斗、勇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中所彰显出的“红旗永远不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牢不可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漫漫征途中,形成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其最为显著特点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其奉行不变的主题。长征胜利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留在延安,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达13年的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其核心内容就是抗战必胜和解放全中国的坚定革命信念。在此信念的驱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抗战胜利后,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战争转入和平、由农村转入城市,由革命转入建设,以便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一政治思想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永放光芒的西柏坡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其复杂性前所未有,在此情况下,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全体中国人民必须借助红色文化,塑造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endprint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国家里诞生和成长,从而必然会对自己的祖国产生深厚的感情,他们热爱祖国美丽如画的江山、光辉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何谓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非常精辟地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在此,列宁阐明了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含义,即爱国主义是作为人们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人们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毛泽东曾豪迈地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既是对毛泽东爱国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毛泽东对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高度重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高屋见瓴地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这就将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的重要性提到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高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在全国各民族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同样非常重视,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其中所强调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就包括了红色文化。的确,红色文化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拿“红歌”来说,“红歌”的传唱仿佛能把人带到那炮声隆隆、战火纷飞的苦难岁月,带到那万马奔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地,让人们在缅怀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产生一种肃然崇敬之情,一种热情澎拜、激情豪迈的英雄气概,催人奋进,令人自新。人们欣赏“红歌”,既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愉乐身心,又能从中吸取精神食粮,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熏陶。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由于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思想文化传播的影响,不少人在接受西方现代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学习。而“红歌”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作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蕴含着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
四、红色文化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软实力”侵蚀的一把利剑
美国对外扩张,除了使用“硬实力”外,也从未轻视“软实力”的作用。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非常露骨地说:“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这表明美国对外文化扩张已成为其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为美国保持全球霸权地位扫清文化意识上的阻碍。中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毋庸置疑就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点对象。美国有一套专门针对中国并力图瓦解中国人意志与价值观的完整战略方案,这可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诫令》窥其端倪。《十条诫令》中有如是规定:“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寻找机会,分裂他们的国土,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由此不难看出,美国的文化扩张并不是其所标榜的传播先进文明,给世界人们带来福音,而是赤祼祼的“文化侵略”,它力图瓦解我们的意志、控制我们的思想,最终使我们丧失自己的“身份和灵魂,从而形成21世纪的殖民地”。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牺牲,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是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鲜活载体。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首红色歌曲,每一部经典影视,每一堂革命讲座,每一个革命故事,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再现了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艰辛历程,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依托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髓,能够让人们真切地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天才思想家杜撰出来的,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就能消除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们年轻一代的侵蚀,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支持改革开放、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使红色文化成为反击西方敌对势力的一把利剑。
综上所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红色文化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以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 王员,曾绍东.论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5,(2) .
[2] 列宁选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 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政党论坛,2001,(9).
基金项目: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资源与遵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11ZC07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魏登云,男,湖南桃源人,中国古代史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地方经济和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