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2014-08-21任少婷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摘 要】语言和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的先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在这一新的领域解释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中国借鉴西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列出五个基本论点构筑成为“语言与经济”研究之理论框架。文章立足于中国近几年提出的“语言与经济”研究之理论框架中的三点,分别从语言具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第二语言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投资和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与经济;语言的经济价值;生产投资;协调发展

“语言与经济”是继“语言与文化”这一研究热门之后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语言与经济的关系研究是一项跨语言学、经济学、信息学、人口学、统计学和规划学等门类的大工程。语言经济学是对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巨大的发展,语言与经济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语言不仅仅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

每种语言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但其经济价值却有着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价值从微观上决定着语言的流通程度,从宏观上涉及该语言所属国家的国民经济。某一特定的语言的经济价值取决于诸多因素,其种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在于经济强国之间的竞争结果和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的使用程度和供求法则。

(一)政治因素:经济强国之间的竞争影响语言。经济强国的竞争对语言经济价值具有绝对的影响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大力向外推介英语,任何国家要发展都不可能忽视美国的存在。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随之进一步加强。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在二战中被彻底摧毁,但两国经济在战后发展迅速,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实力增强后,两国都大力向外推广自己的语言。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有助于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

(二)社会因素:语言的使用程度和供求法则。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主要是根据雇主本人的语言技能或雇主所需的语言技能人才,他们在市场中使用的何种语言和他们进行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的。总的来说,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

语言的使用程度与供求法则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就业。在现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剧和开放进程的加快,原来以“熟练掌握英语”为优势进入职场的人士,现在优势已经不在。因此,不少学子启动了“二外”计划,在学好英语后,再学一门法语、德语、韩语或是西班牙语等非英语语种,以增加自身砝码。

二、学习第二语言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投资

人们决定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语言,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第二语言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第二语言作为一种经济投资,其费用取决于学习该语言所花费的时间、学费、学习用具以及训练期间所放弃的收入;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着学成该语言后使用该语言的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

个人投资与收益: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西班牙语人才成为中国最为稀缺的语言型人才。西语专业毕业生可谓薪酬不错。据业内人士透露,与同等学历的英语类人才相比,从事西语的工作人员月薪一般都在6000—8000元,高则上万。看到了收益,当然我们也要做一个预期的投资。据了解市场上学习500个课时的西班牙语需要花费的费用为6700元人民币,需要投资的时间为1000小时。西班牙语的考级费用也是价格不菲的: 对外西班牙语水平证书(DELE)A级别:470元,B级别:720元,C级别:825元。

国家投资与收益: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倾力向世界推行英语,英语的势力急剧扩张,成为当今的超级语言。非英语的国家和民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学习英语。当然掌握了英语,与英美国家加强交流也会使非英语国家获得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三、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必须协调发展

学习语言是对人力资本产生的一种经济投资,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这就意味着外语教育与发展经济建立了一种必然的联系。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力量不仅为外语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对外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外语教育反过来又能动的存进经济发展,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必须协调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英语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仍然非常高。英语教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及,大部分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班鳞次栉比,英语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语言相对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在我国对英语的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二者协调发展。

四、结语

语言与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立足于中国近几年提出的“语言与经济”研究之理论框架中的三点,分别得出三个结论:(1)每种语言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但其经济价值却有着高低之分。其种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在于政治因素——经济强国之间的竞争结果和社会因素——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的使用程度和供求法则。(2)学习第二语言(尤其是世界通用语种——英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投资,其中包含个人的投资与收益以及国家的投资与收益。(3)学习语言是对人力资本产生的一种经济投资,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这就意味着外语教育与发展经济建立了一种必然的联系。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从这三个结论我们总结出:语言与经济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加强“语言与经济”的研究在我国知识经济初见倪端这一历史时期更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Jacob Marschak. 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

[2] 许其潮.语言与经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

作者简介:任少婷(1989.02- ),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