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敢”的辩证

2014-08-21杨席宇羊群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勇敢苏格拉底

杨席宇 羊群

【摘 要】在《普罗塔格拉》中,柏拉图通过普罗塔格拉与苏格拉底的辩论先后多次提到“勇敢”之德性。何谓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不是孤立的,它是智慧之勇、节制之勇、正义之勇、虔敬之勇的复合体。因此,对于勇敢的辩证认识离不开其与胆儿大的甑别、人的天性的赋予、智慧的衔接。

【关键词】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勇敢;辩证认知

《普罗塔格拉》中的普罗塔格拉,能言善辩,学富五车,周游各邦,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智术师,并且以兜售美德和政治术为生存之本。这样的智术师或斗士在当时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大腕”,但起码也算得上是勇敢的另类“大师”。然而,这位“大师”的勇敢的真正目的不是着眼于培育人真正的美德和智慧,而是着眼于攫取人生的快乐、财富和名声。因此,这样的勇敢在苏格拉底看来对于多数人的勇敢和少数人的勇敢都是一种伤害,是一种“僭主”之勇,而非真正的勇敢。所以对于勇敢的辩证认知需要把它与胆儿大、知识、天性、智慧联结起来,才能真正发现真正勇敢的合理性内涵。

一、勇敢就是胆儿大吗?[349b-351b]

显然,在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和虔敬的彼此关系上,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格拉的观点是有区别的。[349b]苏格拉底认为,“我想的话,是这样一个问题: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和虔敬,这五种名称涉及的是一件事情,抑或每个这样的名称各有某种属己的所是,各是一回事情,各有自己的能力,它们的这一个都与那一个不同?……要是这些在你看来仍旧是如当初[你说的]那样,就说是:但要是有些不同了,就区分这[不同],反正我不会给你记上一笔账,如果你这会儿说得不同。毕竟,我不会感到惊讶,如果你当时说的这些不过为了考考我而已。”普罗塔格拉的回应确实体现了这种差异性。[349d]普罗塔格拉说道,“所有这些都是德性的部分,其中四种多多少少相互相像,但勇敢与所有这些都极不相似。你会认识到,我这样子讲说的是真实:毕竟,你会发现,世人中许多极不正义、不虔敬、不节制、没学识,却[d5]极为出众地勇敢。”

普罗塔格拉反对苏格拉底关于五种德性统一性,而极力坚持勇敢与其他德性的与众不同。普罗塔格拉之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勇敢与“极不正义、极不虔敬、极不节制、极没学识”联系在一起,最后突出自己“极为出众地勇敢”。显然,普罗塔格拉“僭主”式的勇敢对他人和社会是一种可怕的勇敢。试问:一个践踏正义、恶贯满盈、亵渎神灵、愚蠢无比却极为“勇敢”的人是有德性的人吗?勇敢如果离开了智慧、节制、正义、虔敬作伴还被称为勇敢吗?普罗塔格拉为了自己的好名声和潜在的学生已经义无反顾,忽视甚至背叛了自己最初的判断[349e]“德性是美[高贵]的东西吧,所以[e5]你才让你自己做一个[教]这种美的东西的教师?”针对普罗塔格拉露出的破绽,苏格拉底继续追问道,[349e] “且慢,我说,你说的的确值得考察一下。你是说,勇敢就是大胆,还是什么?”很显然,真正的勇敢是一种高贵而且美的德性,此所谓智慧之勇;而低俗的勇敢只能是胆儿大,此所谓匹夫之勇。对此,普罗泰戈拉不得不在众人面前对勇敢进行了修正,[351a-351b],“毕竟,能力和强壮不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出自知识,也就是能力,当然,还出自疯狂和血气,至于[身体]强壮,则出于天性和身体养育得好。同样,在这儿,大胆和[a5]勇敢不是同一个东西。所以,碰巧勇敢的人是胆大的人,但并非所有胆大的人都是勇敢的人。毕竟,对常人来说,胆大来自技艺,正如[351b]能力来自血气和来自疯狂,而勇敢则来自天性和灵魂滋养得好。”对于普罗泰戈拉的长篇大论的回答,在场的观众并没有给予喝彩,说明大家对于他的认同感已经下降,或者说普罗泰戈拉关于的勇敢的解读已经无法形成与在场人共鸣。事实上,就勇敢的习得而言,可分为学习而得的勇敢和天生的勇敢即胆儿大;就勇敢的品质而言,可分为高贵的勇敢即是作为德性的勇敢和低俗的勇敢即所谓的鲁莽;就勇敢的人群而言,可分为多数人的勇敢即常人的勇敢和少数人的勇敢即非常人的勇敢。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之所以讨论勇敢与胆儿大的区别,其根本目的在于指出普罗泰戈拉的勇敢表里不一,前后矛盾,其“僭主”式的勇敢既非常人的勇敢,亦非高贵的美的德性的勇敢,相反这种勇敢对城邦的共同体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的学生更具危险性。因为这种勇敢看起来盛气凌人,其实败絮其中,因为它本身“极不正义”!

二、勇敢与知识、智慧相关吗?[349b-351b]

苏格拉底在[350a-350a5]先后提到三种人:潜水夫,骑手,盾牌兵。首先,这三种人不是常人想做就能做的,它是需要学习相关的技艺才能担任的,所以学习知识可以使人变得勇敢。对此普罗塔格拉也有同感,他说[a5],“有知识的比没知识的更胆大。他们自己[350b]一旦学习就比学习之前更胆大。”但是,普罗塔格拉并非赞同智慧就是勇敢。对于这一点,[350d-351b],普罗塔格拉进行了大段的反驳。企图证明胆大来自技艺,而勇敢却来自天性,与智慧无关。

关于勇敢与知识、智慧的辩证最早源于普罗塔格拉最初的言论。普罗塔格拉作为德性老师希望在城邦招收到像希珀克拉底这样具有政治抱负有愿意交费学习的“有志”青年。苏格拉底对于像普罗塔格拉少数的“僭主”式的勇敢和希珀克拉底式莽撞式的勇敢已经早有察觉,为了纠正和教育这两种都有可能危及他人和城邦的勇敢,苏格拉底展开了新一轮辨析。如果说西蒙尼德斯的诗歌的用意是展示西蒙尼德斯是智慧的但不勇敢,而希波克拉底却刚好相反,勇敢却不智慧。

勇敢与智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方面,对于知识和技艺的学习可以获得一些勇敢,如潜水夫、骑手、盾牌兵等等,这就说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勇敢的德性,因而勇敢与知识是有关系的,或者说获得知识是获得勇敢一个必要条件。相反,普罗塔格拉主张勇敢来自天性和灵魂的滋养,企图否定勇敢就是智慧,而且他特意区分了大胆与勇敢,他说[350e5],“按照我所同意的,智慧就是[身体]强壮。可是,我根本就不同意且也没同意过,有能力的人就是强壮的人,即便[我同意]强壮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351a]毕竟,能力和强壮不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出自知识,也就是能力,当然,还出自疯狂和血气,至于[身体]强壮,则出于天性和身体养育得好。”普罗塔格拉说这段话的本意是说明智慧不是同一个东西,尽管他用了不同的词汇,如“强壮”、“能力”、“血气”、“天性”、“灵魂”等等,然而他的辩驳恰好进一步说明智慧和勇敢是一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相反,苏格拉底借用普罗塔格拉的辩驳反向说明了智慧与勇敢紧密相关。因为普罗塔格拉的再一次的诠释违背了其最初的含义,显示了对于勇敢的理解与苏格拉底的差异性,违背了他一贯坚持的原则,即“某些人极不正义、极不智慧、极不虔敬、极不节制却极为勇敢”。从中可以看出,普罗塔格拉所倡导的“勇敢来自天性和灵魂的滋养”并非美的和高贵的德性。相反普罗塔格拉自诩拥有政治术和美德知识,可以向城邦子弟兜售他所谓的德性和“灵魂的滋养”,正如《普罗塔格拉》最初的交流,希珀克拉底等潜在弟子尚不了解普罗塔格拉何许人也,就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一个智术师照料,苏格拉底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他说,[没觉察到]“你打算把自己的灵魂交[312c]付给一个你称为智术师的人照看。我很好奇,你是否知道,一个智术师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是说,要是你并不知道在把灵魂交付给谁,你就不知道正在把灵魂交付给要么好要么坏[的事情]。”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是灵魂的一次大冒险。普罗塔格拉作为一名智术师,考兜售养育灵魂的东西,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财路和名声,并不在乎自己兜售的东西对于灵魂的滋养是有益的抑或是有害的。因为在购买智术师的知识后,灵魂就会吸收这些知识,没有搁置和退货的余地,对于灵魂而言要么受损要么受益。普罗塔格拉企图掩盖智慧与勇敢的差异,剥离勇敢与智慧的衔接,显然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试想,一个没有正义、节制、虔敬、智慧的勇敢的政治领袖对于国家和城邦共同体是一个多大的危害呀!所以苏格拉底看到了普罗塔格拉企图掩饰的东西和智术师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有通过教育希珀克拉底[多数人]和普罗塔格拉[少数人],才能让大家明白勇敢与智慧真正的关联,这种关联让人们去追求本真的勇敢和智慧,这就是所谓的高贵的美的德性。勇敢只有与这些高贵的美的德性相伴才会称得上真正的勇敢。endprint

三、勇敢是什么?[358a-360e]

对于勇敢究竟是什么,柏拉图用了大量的虚拟对话进行了多层次的呈现。讨论之初,苏格拉底用了一个非常好的修饰词“共同的”,[358a]这些大概就是咱们对多数人的回答。不过,我想要问你们,希琵阿斯和普洛狄科,连同普罗塔戈拉一起[问]——毕竟,这个道理对你们来说是共同的,在你们看来,我说的是真实[a5]还是说假话呢?”因此,苏格拉底希望最后的交谈能够达到大家的共识:勇敢不是一种孤立地德性,而是与虔敬、正义、节制、智慧的融合,这种融合使勇敢成为大家向往的一种德性。

勇敢是一种德性,这种德性必须是高贵的美的东西。苏格拉底在讨论每一种德性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提及。所有知识的获得,勇敢品质的形成必须是对高贵和美的德性的坚持。德性的五个部分,也不是孤立无依,而是彼此紧密相关的。因此,德性之勇的特征就是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勇敢与知识融合生成的勇敢具有知性之美,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知识让勇敢更加沉稳、凝练、高贵、典雅。第二,勇敢与节制融合生成节制之勇、进退之勇、索取与奉献之勇。老子曰:“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节制之勇告诉人们必须取之有度,切不可”竭泽而渔”,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第三,勇敢与正义融合生成正义之勇。正义是社会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捍卫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唐朝著名诗人韩愈有云,“不畏义死,不荣幸生”,敢于为社会之正义而奉献生命,这是一种大勇,勇而忘己,见义勇为,人之大德。第四,勇敢与智慧融合生成智慧之勇。当今社会不缺智者,也不缺勇者,却极缺智慧的勇者。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离不开智勇兼备的人英勇开拓,更离不开人们对智慧之勇的德性追索。著名诗人屈原曾经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五,智慧与虔敬融合生成虔敬之勇,让人在勇敢之余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有所敬,心有所畏。过去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皇帝,因为神灵可以主宰往生的命运,皇帝握有生杀大权,所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现在我们要有一颗敬畏法律、敬畏道德的虔敬之勇。知道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知其可为而善为之,知其不可为而远之、拒之、戒之。唯此,做人能心态平和、无忧无虑、身心泰然;做官亦能“身正不怕影儿斜”,对上无愧于国家,对下亦可为民之表率。

综上所述,勇敢是一种具有融合性而不能孤立的德性,这种德性如同一个勇敢的冲锋陷阵的战士,知识和智慧好比它的大脑,正义就是它的躯干,而虔敬就是它的四肢。勇敢能否成为社会前进的美好品德,关键在于勇敢与知识、智慧、节制、正义、虔敬的融合与再生。这种融合与再生与人们的实践相联接,更与人们的辩证认知相关联。在学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让我们秉承勇敢的优良品德,坚持学习,追求智慧、正义,坚守节制、虔敬,我们一定是社会中最勇敢的人。

作者简介:杨席宇(1974- ),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羊群(1981- ),女,凯里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图书管理及文献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勇敢苏格拉底
双倍的学费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当代国内学界“勇敢”美德研究进展及问题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