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

2014-08-21孙梦婵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具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政治保证、凝聚共识、社会整合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愈发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渗透到社会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思想的整合和价值的导向,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增强复杂环境中社会治理的应变性和柔韧性,实现社会治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充分重视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治理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到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彭宇事件”等危害公共生活的恶性事件的频发,也从侧面体现了目前我国社会治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变革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社会成员的协调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其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对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协调,全面提高成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德素质,引导其培养政治认同感,凝聚社会共识,调节整合不同利益诉求,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有的社会治理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结合的必然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治理”这个概念,这是有别于“社会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提法,这也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行五位一体建设之后,党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党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安排。

“社会治理”区别于“社会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通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治理内容从以“管”为主走向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公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各司其职,优势互补,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并行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在以前的社会管理中,更多依靠的是政府的力量,通过强制性地发号施令进行社会管理活动;而社会治理在坚持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之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并运用法律的、市场的、文化的、教育的多种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活动。

而在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的这一过程中,更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政治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在依托法治这种“刚性”社会治理手段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对治理对象的“软性”治理,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年龄阶段、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等的不同特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社会治理活动。社会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源的学科基础、一致的工作对象与共通的最终目标,决定了两者结合的必然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社会治理功能。它通过社会舆论导向、主体人格塑造、社会风尚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等方式,引导公民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提升,现实社会活动行为选择的引导,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社会现实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方式,具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治理功能,能对社会发挥强大的整合和治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的首要环节,更是弥补“刚性”社会管理缺陷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使传统社会管理方式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

(一)政治保证功能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核心方式,只有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的前提之下进行,才能保障其正确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因此,我国的社会治理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更好地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社会治理活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将国家的性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贯彻其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指明社会主义方向。社会治理不仅具有社会性、经济性,更具有政治性的特点,它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与当前政治现实,必须为维系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现阶段社会治理的主体,党委和政府仍然是其中坚力量。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分散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而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方法都亟待创新,尤其需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念和政治内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追求,使人们将之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行为,固化为习惯和追求。“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畅通的教育渠道,阐发我国社会治理的社会主义目标,思想观念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并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而保证社会治理的社会主义方向。endprint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提供政治素质保证和政治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党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先进作风,通过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改进,形成了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成为我党的光荣传统。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的社会治理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我国要持续继承与创新群众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社会治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软性”的方式,它运用疏导教育法、激励教育法、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解决人民群众政治素质不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知识匮乏等问题,并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性质和政治方向等知识进行宣传和传播,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社会治理创建坚实的政治保证与思想保证。而这个内容的实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发挥。

(二)凝聚共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而为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传播贯彻的重要途径,它通过价值信念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价值导向,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价值指导,提高人的行为认知水平,为社会管理凝聚、整合精神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的凝聚共识功能。

首先,“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更加强调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互相协商,共同合作,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科学性,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而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和谐合作,就需要解决多元社会主体价值观凝聚的问题。若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目标、价值观分歧,那么社会治理无法正常推进,社会秩序无法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无法得到真正保证。如何将治理主体的目标同一化,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协调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治理,只有靠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多元主体进行引导教育,使之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外化为具体行为上来,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作用。

其次,社会治理要顺利地推进,必须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普遍支持、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导向的重要方式,有着重要的凝聚共识的功能,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对社会治理的目标、政策、制度等形成认同感,加强社会治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此同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群众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治理主体有着某些偏见和不满情绪,而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功能,运用和风细雨式的群众工作方法来进行法制宣传与心理沟通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人民在各种精神生活领域的问题凸显,这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只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共识的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优良传统,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尚,努力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为推进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三)社会整合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利益格局面临重要调整,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人们的价值观面临分歧,这使个人(群体)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引导不同利益群体的正确利益导向,调节整合不同的利益诉求,是必要而紧迫的。

“社会整合,就是社会成员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方面,取得共同性、一致性、协同性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整合途径,能通过利益调控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以及情绪疏导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调节与整合,从而减少社会摩擦,削减社会治理成本,使具有不同利益目标、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群体)之间按照既定的社会规则进行协调沟通,形成互利和谐的利益关系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好各种治理主体的协同作用,保证社会治理的和谐有序开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利益沟通来实现社会治理中利益的整合功能。只有让不同利益主体平等交流,民主地进行利益表达,才能全面了解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整合与协调的基础上推动社会治理的良性运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功能的渗透,在牢牢发挥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优势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推动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解决社会摩擦。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利益协调来实现社会治理中利益的整合功能。利益协调是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重要方式,随着基层利益矛盾的大量积聚,村委会、居委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党的各种基层组织和群众组织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解压阀”的责任。这些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维权工作、调查走访、解决纠纷等方式,解决基层利益矛盾,如劳资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协调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利益纠纷、协调利益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206491.htm?fr=wordsearch.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杜奉瑛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研究论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 李堂.略论社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孙梦婵,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