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大学生“族化”现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思考

2014-08-21谭毅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就业压力就业指导

谭毅

【摘 要】近年来就业难是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的实际情况,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正确的了解未来要承受的就业压力和生存状况,走出校门后面对就业等的困难、挫折和压力无法适应,从而催生出“蚁族”、“校漂族”、“候鸟族”、“啃老族”等现象。“族化”群体的境遇令人担心,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安定密切相关。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清楚认识到就业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关键词】族化;就业压力;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

在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就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就业工作面临着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的思考。

一、通过对大学生“族化”现象的思考不难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影响全球的就业形势。其中发达国家就业率大幅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经过6年来的经济恢复,全球就业率有所回升,但总的情况并不乐观。(2)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面临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速度的变慢对就业市场的拉动就必然有所减弱,提供的岗位数量较之前一阶段有所减少。但自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的应届毕业人数逐年成倍数递增。到2013年毕业人数达到699万人,整体的就业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3)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这期间的毕业生还面临以往大学毕业生未面临的社会转型的压力。由于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产生了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不公平”现象。社会岗位之间的地位、待遇等方面的不均衡也引起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

(二)内部原因

(1)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导致学生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精通,基本职业素质缺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低于岗位要求的能力。(2)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效果不大。在观念上过于看中高校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后的回访等方面。在机构上院系的就业分工不明确,为学生就业办事效率低,有时工作还存在重复操作。在就业对象方面,大多数只是单纯的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缺少对其他年级的指导;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专业指导帮助较少。工作模式也局限于讲座、上课等形式,实际的操作实践较少,往往流于形式。(3)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自我认识的不到位,就业观念的陈旧,吃困耐劳的意识不强等。

二、改善“族化”现象,提高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思考

(一)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熟悉就业市场、国家就业政策和企业的人才要求,才能做好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从而未雨绸缪增加就业竞争实力。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前景并把学生的特长、爱好等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学习中,而不应是简单的针对即将毕业的年级,应急的做出指导。首先,在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初,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在最初了解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自我的评价和认识、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了的职业定位,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形势、市场有一个初步认识,大大有益于之后的大学有目的性的学习,并可随就业形势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增加就业能力。最后有利于建立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和明确职业生涯的目标。

(三)改变旧的择业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加,我国的用人办法不断多元化发展:合同用工、招聘等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方向。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人才流动也将为就业提供新机遇,以前旧的择业观,例如专业必须对口就业,盲目追求高收入、找个铁饭碗,就业只在一线大城市等都会减少就业范围,丢失就业机会。调查表明:2014年一线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16%,二线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24%,三线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20%;为了吸引大学生到中西部就业国家也有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企业也较之一线城市企业能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创新就业指导模式

避免之前就业模式的缺乏实际性,除了讲座、校友谈心、就业指导课等形式,增加让学生接触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精神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在岗位上发挥自身价值,避免学生频繁跳槽造成的资源浪费。

(五)创新就业服务渠道

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如班级就业 QQ 群、飞信群和微信群等,使更大面积的大学生更快的了解最新的各项就业政策、获得最新、最快的就业指导;不断更新企业用人信息和学生的个人信息,搭建校企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培训面试技巧、对其它年级学生进行能力素质测评、对毕业年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政策优惠信息和往届学生创业经验。

(六)“因人而异”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服务指导不能吃大锅饭,辅导员要根据平时把握的学生的情况,包括就业意愿、存在的困难及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将毕业生加以归类分析,尤其重视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指导服务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求职挫折,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力,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等多重因素,大学生就业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困难,这就更显示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这更要求我们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指导学生客观理性的认识目前的就业环境、就业动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永新,包伟,何玥.关于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 卢玲.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3] 曹敏娟.周超.浅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职业时空,2011.

[4] 焦晨贝,周彪.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

[5] 龚维斌,赵宇新,崔玉丽.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Z].2013- 2014学年度下学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就业压力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