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志愿者”模式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的实践

2014-08-21岳洁汪彬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社工救助志愿者

岳洁 汪彬

【摘 要】社工与志愿者是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两支重要力量,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目前,较多省市的福利救助体系开始着手促进社工和志愿者的合作,形成“第三方力量”,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救助体系。文章介绍该模式了特点,将该模式与传统单一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于我国的“社工+志愿者”实践方法。

【关键词】流浪未成年人;社工;志愿者;救助

我国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的工作事关权利保护和社会稳定,涉及多个部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参与主体有各级民政、公安、城管、卫生、财政部门。但在此基础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简单化的救助方式、专业人员的缺乏、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这些都会导致我国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问题上寸步难行。同时,这也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突破口。因此,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方面,加强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也是本文重点要说明的。“社工+志愿者”模式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在很多领域,此种模式都得到了应用。有广为人知的“上海模式”和“深圳联动模式”。湖北省荆州市救助管理站依托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社工+志愿者”模式的实践。

一、“社工+志愿者”模式的特点

“社工+志愿者”模式指的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通过共同参与社会事务,区别于以往单一主体行动的方式。在此种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志愿者则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两者相互促进,完善当前我国在处理社会事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国各地的及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社工+志愿者”模式的特点。

(一)在日常服务中,社工督导与志愿者实践。志愿者充满热情、富有爱心,但在服务过程中如何尊重服务对象、如何激发对象的自尊与自信,却不一定考虑周到。社工在积极配合志愿组织开展日常服务活动的同时,善于进行专业反思,可对志愿者服务进行督导,从而取得更好地效果。

(二)在专业服务中,社工服务与志愿者配合。就目前而言,有些社工还缺乏社会经验和事务经验,在专业服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的志愿者的配合非常有必要的。

(三)在大型服务中,社工组织与志愿者实施。中国近年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会,志愿者都成为非常积极的力量。社会工作者既发挥专业知识与技巧,指导志愿者做好大型服务;也积极争当专业志愿者,在专业性、特殊性服务岗位发挥作用。

(四)在应急服务中,社工评估与志愿者参与。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开展逐渐扩大领域,从专门针对自然灾害、重大事件的服务,扩大到各类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应急服务。2008年,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介入“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服务和灾后重建服务,是加强合作、应对特殊事件、帮助社会人群的典型案例。社工机构、志愿组织的拓展,能在群体事件的干预服务、日常应急的救援服务、生活突变的应对服务等等,以志愿者的爱心和社工的专业性相结合,为社会人群提供富有成效的帮助。

(五)在倡导服务中,社工推动与志愿者传播。不论是社工机构还是志愿组织,都发现社会服务不仅仅是针对具体事件进行补救措施,还包括对于志愿精神、慈善文化、文明社会的倡导和普及,也包括积极影响政府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影响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社工与志愿者就是文明的传播者,公益的倡导者,幸福社会的建设者。

二、“社工+志愿者”模式与传统单一救助模式进行比较

(一)“社工+志愿者”救助模式的优势。针对我国目前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可结合“社工+志愿者”模式的特点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得完善。

1. 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可有效解决志愿者队伍不稳定问题。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松散、流动性强、缺乏引导。社工可为志愿者提供定期职业培训,使志愿服务精神内化、提高服务技巧与能力;扩大其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参与度,使志愿者能有所获、有所思,主动承担作为这一团体成员的责任,增强团队凝聚力。荆州市救助站拥有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但是,其志愿服务缺乏持久性、重复性。使得志愿者不断流失,服务效果不明显。此时,社工的督导室极有必要的。

2. 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可缓解社工人才缺乏问题。我国社会工作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服务技能与实务经验。社工人才的缺乏势必会导致服务范围小、社会工作者工作压力大、服务质量不达标、服务效率低下、社工人才流失严重等。但是,我国却有着大量的志愿者,他们的加入,不仅提高了社会民众的参与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使资源得以整合,避免资源浪费。由于笔者是大三学生,专业能力尚不完善,在实地调研活动中,有经验志愿者的配合使得服务关系更加的协调。

3. 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这就导致了社工压力大、效率低、成果小,此时,志愿者的加入无疑给了社工一个喘息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笔者的在调研开始之前就考到社工人员缺乏问题,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招募了10名有经验的志愿者,使得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4. 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工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志愿者几乎在每个社会都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社工通过与志愿者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增进民众对社工的了解,也对社会工作起了宣传作用。

(二)“社工+志愿者”模式中社工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从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志愿服务的产生要早于社会工作,而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化的社会服务。

志愿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参与,社会工作者能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能帮助案主使其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志愿者也是社会工作者可发现和组织的资源,能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更多延伸服务,且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有利于弘扬人们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整个社会所提倡和需要的。虽然志愿服务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但如果缺乏了有效懂得引导,特别是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志愿活动的督导,很多的志愿服务往往是流于形式的,仅在表面停留,不能深入为案主服务。在荆州市救助站,福利院都会有很多志愿者义务帮助受救助者和老人,但大部分志愿者都是为了完成指定的任务而来,做的活动多是重复且无意义的。但社工在服务中就会尽可能的避免盲从性,针对不同案主做不一样的工作方案。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需求及其身心健康的辅导中,专业社工所体现的是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如在初次的接触中,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流浪经历,社工一般都不会直接询问,而是努力与这些流浪未成年人搭建专业关系,谈话内容多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从中寻找突破口,在逐步消除了陌生感,获取了孩子们的信任后,再逐步展开工作。而在此些方面,志愿者是缺乏专业性的,因而志愿者的活动开展是需要社工加以引导和培训的,有了培训和督导的志愿者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服务。endprint

当然在社工发展的道路上同样离不开志愿者的陪伴。在社工发展的路径探究中,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专业地位的提升,曾有一段时期,社会工作者们放弃了与志愿者的平等合作的关系,志愿者们也一度认为,只能在社会服务中扮演辅助的角色,从属于更为专业和科学化的社工团队。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西方学者们开始反思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发展的策略。亚当斯曾告诫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要求社工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因为他们是最接近贫困群众的,他们也最希望改善现实的生活处境”。诚然,正如亚当斯所说,志愿者是最贴近群众的人,而且他们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改变社会不公正的愿望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烈感召下,志愿者们乐于奉献,是不可多得的支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进步力量。在社工发展的道路上,和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式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社工队伍整体的发展,能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做出更大的贡献。自然,在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方面,志愿者的加入会让社工的服务更有效的贴近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两者的合作能让流浪未成年得到更好的照顾,能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更健康的成长。

三、结论

不论是社工还是志愿者的服务,都很明确了社会服务不仅仅是针对具体事务进行补救措施,还包括了对志愿精神,慈善文化,文明社会的倡导和普及,也包括了积极影响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正如王思斌教授所说;以“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发展水平,把准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趋势的脉络。今后应当将志愿者队伍庞大、人才众多的群体优势与社会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借助社工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有效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创建一个“三赢”的格局,不但使社工受益,使志愿者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更优质的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立国.序言[A].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编.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关系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

[2] 谭建光,周宏峰主编.社会志愿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

[3] 谭建光.中国城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探析[A].王志纲等主编.城市观察[C].广州:广东省报刊发行局.2011:95.

[4] 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5] 陈涛,赵莉.和谐社会与青年志愿者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基金项目:2013年长江大学第六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社工+志愿者”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研究(2-13011)。

本文指导老师:王贤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工救助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我是小小志愿者
水下救助抢险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