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

2014-08-21高雷吴宏

祖国 2014年6期
关键词:改革经济发展

高雷++++吴宏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4%,略低于今年全年的平均增长目标7.5%,创20个季度来新低。这一数值较2013年四季度7.7%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从最新数据上来看,一季度GDP数据明确显示,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经济正进行增速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个方面中,投资和消费都显得略微疲软。

经济形势总体疲软,那么这种局面还将维持多久?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就这些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困难和风险并存

连维良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但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和风险。其中,就投资方面来说,制造业产能过剩、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投资更趋谨慎。此外,受地方债风险增大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也受到限制。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见一斑,我国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64.9%,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3%。工业和投资增速都较市场预期低。我国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在一季度放缓。

而消费方面,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同样影响消费的增长。与此相比,外部因素显得相对乐观,影响我国进出口的三个主要经济体,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洲经济触底反弹,日本经济开始摆脱长期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这使得“三驾马车”中的出口一项较去年稍好。

连维良认为,工业、投资、出口的增速回落,在较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和主动调控的结果,是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是阵痛期的正常反映,但也反映出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连维良介绍说,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改革创新,着力提质增效,着力改善民生,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形势稳定。前两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99万人,同比多增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1000万人)的19.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

二是市场销售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网络消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8.9%;通讯器材、汽车等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财政收入和货币信贷增长平稳。财税形势总体好于预期,前2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1%,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9.2%,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资金较为充裕,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13.3%,前2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6万亿元,同比多增2714亿元。

四是夏季粮油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冬小麦、冬油菜播种面积为3.38亿亩、1.05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和95万亩;目前主产区土壤墒情适宜,农作物长势普遍好于常年。春耕备耕有序展开,农作物播种进度与上年持平;农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中有降。

五是煤电油运运行态势有所好转。比如,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发电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5个百分点,比1—2月提高2.3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铁路货运量降幅环比收窄2.1个百分点,成品油销量保持小幅增长。

六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前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2月份上涨2%,比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远低于年初确定的3.5%左右的年度调控目标。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体制改革推进力度显著加大,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在看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据连维良介绍,工业、投资、出口的增速回落,在较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和主动调控的结果,是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是阵痛期的正常反映,但也反映出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连维良认为,经济下行走势有一定惯性,不能任其发展。等到滑出合理区间下限后再出招,就会被动。中央反复要求要做好政策储备,最近,有些措施已开始陆续出台。“我们相信,只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研判,做好预案,有效应对,中国经济有条件稳定在合理的运行区间。” 连维良说。

中高速增长仍将继续

连维良介绍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但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许多新的有力支撑和难得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我国GDP总量达56.9万亿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商品贸易大国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这些都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将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进一步加强,改革攻坚将取得新的突破,势必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动力源泉。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余地很大。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700美元,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进入了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生态文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将会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拓展发展空间。endprint

四是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年来,我们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过程中,发展理念不断升华,调控经验不断积累,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去年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适时采取应对之策,成功战胜了经济下行的挑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连维良强调说,当前关键是要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既保持定力,又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既不断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又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简政放权释放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今年的重点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下发了2014年工作要点。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中央抓改革的措施坚决而有力,2014年的改革要点具体而又明确。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我们期待和深信,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消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连维良介绍说,今年将继续把简政放权放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首位,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将进一步取消那些对创新创业创造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限度地给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必将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更大程度让人民群众受益。通过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也可以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我们国家机关来讲,简政放权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一是能不能下决心把权力放下去,不放,就谈不上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能不能使监管真正跟上,监管跟不上,就谈不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监管很重要,但很不容易。”连维良说。

深化改革增效升级

连维良深信,唱好财税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必将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他认为,科学合理的财税体制,能够有效引导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将以增强透明度为抓手,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使预算编制执行更加阳光,使财政资金使用更有绩效;按照税收法定、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以营改增、煤炭资源税等为重点,稳步推进税制改革,清费立税,将会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引导社会消费,促进经济转型。”连维良认为,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有效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秩序、加强监管,全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机制也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

在连维良看来,深化国企、科技、价格等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力地促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前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科技创新等,将极大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公平竞争,加快结构调整。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把握好改革时机,处理好推进改革与防通胀、保民生、改善环境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促进能源等行业改革和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推进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各项改革,将倒逼国内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连维良认为有理由相信,深化户籍、土地等体制改革,必将有力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三个一亿人”战略目标,推进户籍、土地等相关改革,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扩大内需。土地等相关体制改革,按照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守住底线、试点先行,在授权范围内慎重、稳妥、有序推进,将会走出一条节约和合理用地的新路子。

“推进社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民生的进一步改善。”连维良说,围绕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就业创业、收入分配、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制度改革,构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必将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带动全局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将在强化污染防治、加大节能减排、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改革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但这一轮的改革攻坚,更多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更多需要自上而下的主动革命。因此,国家机关责任重大。我们期待也坚信,国家机关也一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生力军。”连维良最后强调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