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2014-08-21赵科峰
赵科峰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目前,世界各国的旅游业都在本国占位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产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都运行良好。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世界旅游组织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出了非常高的预期,其预测为:到2015年时,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我国将位列第一;在世界旅游客源国中,我国将位列第四;我国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的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刻不容缓。笔者针对旅游管理的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
1.1 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先进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思维并增强其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照本宣科很难达到预定的目的,不利于学生以后在旅行社的工作。而案例教学可以把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施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使课堂不再以老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活跃课堂气氛。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1.3 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将选定的典型案例发给学生,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学习阅读,掌握案例的事实细节。所用的材料要有普遍性、实践性,符合学生所具备的实际水平,必须满足他们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案例的质量越高,就越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理论基本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地设计案例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做到案例是对真实情景的分析。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结合本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从双师型建设、名师工程等多个环节进行尝试与努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教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学评估、教学法研讨及公开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其授课艺术、教学方法。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加入教师学术梯队,给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教授当助手,边学习边提高,加强实际工作锻炼,在短期内突破教学关。
3.健全实习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一方面要完善或按需要新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落到实处,实现教学与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与培训的有效统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1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与本科院校学生进行竞争,学校就必须培养出具有竞争性的行业人才,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酒吧实训室、模拟旅行社、模拟导游微格实训室、模拟旅游策划和研发、茶艺茶道室、形体训练室等专业实验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基本技能及服务与管理技能。
3.2 进行顶岗实习
虽然校内实训室的建立能够让学生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但完全凭借模拟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高校要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2]。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一批充满活力、易于管理且相对比较稳定的实习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4.理论知识结构全面化
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与指南。要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出这种旅游人才,高校应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选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大体可以开设经济学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
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可以开设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等。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学校应该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可开设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四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强调动手能力[3]。
实践课程模块可根据旅游季节的淡旺情况具体而定,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文化、公司章程,在旺季接纳学生一线岗位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后严格考核,由实习基地对每个学生出具实习鉴定、实习证明,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并撰写毕业论文等。
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只有逐渐加强、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勇于改革,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2007(1).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
[3]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