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挑战与对策

2014-08-21朱银勉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思政

朱银勉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公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功能,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在公寓内开展思政教育面临很多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面临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公寓硬件设施不足,影响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公寓的设计上没有将学生的需要考虑进去,也不能聘请优秀的设计公司进行合理设计,有的院校即便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有了合理的设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会因为受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最终未能付诸实现,这就为后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比如水电方面的问题:很多学校不能保证一天24小时有热水,或者宿舍的水电设施经常出问题,学生在住宿过程中会因为这些小问题产生不满情绪,这些小情绪一旦扩大化,就会成为大问题,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又如,很多学生公寓没有设立自习室、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学习、宣传、休闲、娱乐、心理咨询等设施,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少阵地,无法在公寓内开展长期化、规范化的思政教育活动,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思政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高职院校公寓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公寓中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为了节约成本,不仅学生公寓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高。有些高职院校一栋学生公寓只配备两名值班员轮流值班,单从人数上看就远远不足。而且,大部分高校配备的公寓值班员文化程度较低,缺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管理服务理念,也把握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学生沟通时容易出问题,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冲突。加之入职后的业务培训也不多,值班员自身素质难以提升。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只能对公寓的财、物进行管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权利十分有限,既无能力又无权利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局面对于大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学生公寓管理分工不明,责权不分,公寓思政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在学生公寓管理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学生公寓由企业主管的管理模式,高校与后勤达成协议,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并承担物业管理,若干年后再交由学校管理;二是学生公寓由后勤部门主管的模式;三是学生公寓有学工部门主管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都只片面强调了一、两种职能,但无法兼顾学生公寓的三种职能,因此这三种模式都不可能发挥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1]我认为高校学生公寓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管理好的,必须多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公寓方面的主要问题分为安全问题、物业管理问题和思政教育问题,要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的保卫部门、后勤部门和学工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安全问题可交由学校的保卫部门主管,物业管理方面的事宜有后勤部门主管,学工部门主抓学生公寓的思政教育工作。然而,在现实中,公寓管理还是只突出对“物”的管理,即对公寓内设备设施的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公寓安全管理由于其特殊重要性,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后勤部门、学工部门、保卫部门都相当重视,分工尚不明晰,大家一窝蜂堵在安全管理上,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不显著,还导致本该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腾不出人手和精力而无法开展。

(四)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精神,公寓思政教育缺乏人气和地气。很多高校都有学生公寓自治组织,但是与学校其他社团或协会相比,没有鲜明特色,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人气很低,不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传统的公寓管理体系主要是靠管理制度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学生是纯粹的被管理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和利用,效果并不理想”[2]。很多高校仍然采用过去那种封闭式、保姆制、灌输式的管理方式,没有认识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接地气,忽视了管理育人功能,也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此外,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经费、场地,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教育与管理。高校管理者对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足够重视,政工人员少,还身兼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无法专心进行公寓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对策

(一)顶层设计,合理建设学生公寓,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提供物质设施保障。学生公寓是给学生使用的,因此要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公寓的建筑样式。在动工建设学生公寓前,可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希望在公寓内应有哪些设备、设施、场所,也可参考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倾听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意见,设计出多种模型,请全校师生进行投票,选出师生满意的公寓样式。为了方便在公寓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公寓设计图纸时就将公寓活动室、自习室等活动场所纳入其中,公寓建成后还要配备相应的安全、学习、宣传、休闲、娱乐、心理咨询等设施。

(二)增加公寓管理人员配备,提高人员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提供人力保障。高职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要公寓管理上狠下工夫,高职院校应加大公寓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提高其整体素质。公寓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按照公寓管理中不同方面的问题对口合理配置。后勤部门要增加公寓值班人员数量,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增强他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工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公寓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在公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保卫部门要有专门人员专职负责学生公寓的安全教育工作,认真在公寓内进行安全教育,为学生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提供制度保障。新形势下,建立多部门综合管理机制,合理分工,责权分明,创新制度,实现公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围绕育人主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后勤部门、学工部门、保卫部门紧密联合起来,形成共同育人机制,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一方面建立学生公寓日常行为量化考评机制,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纳入学生德育考核体系,并作为学生评奖学金、助学金、入党评优的重要参考要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公寓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通过这样的持续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院校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公寓管理方面的制度,充分考量公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制度。后勤部门针对宿舍的卫生问题可制定卫生标准制度、卫生检查和督促制度、卫生评比和奖惩制度等。保卫部门针对公寓的安全问题可制定公寓安全监督制度、公寓违规用电处罚制度等。学工部门针对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制定政工干部走访宿舍制度、公寓辅导员办公室工作制度、公寓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使公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终实现管理育人。

(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为目标,大学生迟早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比教育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仍然能够把握好人生方向。学生公寓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场所,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寓管理,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制定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公寓管理工作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还要成立学生公寓自治组织,指定专门老师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和活动,如:公寓安全活动月、公寓文化节、公寓趣味体育节、寝室装饰设计大赛等活动,将公寓活动打造成系列活动、品牌活动,以活动形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张雪萍.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08:11-12.

[2]邱悦颜.论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10(3):178.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