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东师范大学:构建全媒体的宣传服务平台

2014-08-21刘欢卢蓓蓉陈建香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4期
关键词:门户网站站点框架

文/刘欢 卢蓓蓉 陈建香

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最热门的议题,其迅猛发展对于高校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高校的信息宣传工作。要面对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挑战,除了从改变文风、改变新闻宣传工作思维等内容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外,更需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主导,转变理念,在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推进框架下,构建一个基于Web的新型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以发挥信息的多平台协同效应,促进学校各种内容信息的共享,从软硬件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宣传工作的强大支撑,使其最终转化成为学校的软实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华东师范大学于2011年底启动了新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集门户网站、二级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应用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

建设目标

平台的目标是建成以网站群为主框架,以中、英、法文网站为门户,以校内二级网站为基础支撑,以新闻网、视频网、信息公开网等网站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教师个人主页、大夏学术网、讲座报告网、国际会议网等网站为服务教学科研的工具载体,以移动应用、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应用为外延扩展的统一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平台总体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在此框架上建成的平台包含了图文、视频等多语种内容信息,涵盖了新闻、通知、讲座、会议、个人主页等信息类型,形成了从门户网站、分类信息网站、教学科研网站到二级网站的群集,能够基本涵盖华东师范大学校级层面及校内二级部门的信息发布需求。

图1 平台总体建设框架

图2 平台总体建设路线图

建设路线

平台遵循自下而上的建设思路。网站群框架作为整个平台的基础,需要首先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通知公告、学术讲座、信息公开、教师个人主页等基础功能网站及部分校内二级网站。首批创建的这些网站可以为日后门户网站的推出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并通过测试和调试对网站群系统进行优化。继而创建多语种门户网站、新闻网、学术网等重要网站,进一步对网站群进行定制开发,使其符合学校信息宣传工作实际需求。最后,在成熟稳定的网站群框架基础上,逐步开展校内二级网站向网站群的迁移工作,并开发移动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拓展平台的辐射范围。平台的总体建设路线如图2所示。

建设过程

平台的建设过程分四个阶段,分别为网站群框架建设阶段、基础网站建设阶段、完善优化阶段及成熟拓展阶段。

网站群框架建设阶段

从平台建设伊始,网站群便被确定作为平台的基础主框架。华东师范大学网站群采用Webplus高校网站群平台进行构建,采用制作和发布分开的系统部署方式,如图3所示。其中,网站群的制作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后台。网站群的发布服务器实现网站的前端访问,所有站点的页面生成均从制作服务器获取相应数据,并静态发布到发布服务器上。在制作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之间,采用SSL加密标准和防篡改程序,保障两者间的数据传输安全。此外,网站群还集成了校园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实现用户的分级授权,并建立了完善的信息采集、流程管理、信息同步和检索统计机制。

基础网站建设阶段

网站群框架初步建成后,平台进入随后的基础网站建设阶段。第一批建设的网站包括模板站点、通知公告网站、讲座报告网站、信息公开网站、教师个人主页等基础功能网站,以及部分二级部门网站。其中,模板站点和教师个人主页是本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

模板站点可以大大节省平台建站的时间和人力。在模板站点中预设了栏目、频道、样式、外观等一系列站点参数。当需要创建新网站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心仪的模板,并通过站点克隆的方式直接建站。教师个人主页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将教师个人主页纳入学校的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校级教师个人主页系统,使所有教师信息得到聚合,实现教师的跨院系查询,从而充分发挥个人主页的价值。

完善优化阶段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规划了平台面向新媒体环境的完善和优化路线,并推进建设了学校中英法文门户网站、新闻网、大夏学术网、视频网等重要网站。

多语种门户网站的改版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契机。针对过去门户网站漠视移动设备、用户体验差、页面不美观等常见问题,我们制定了使用响应式设计解决移动化问题,注重交互性以改善用户体验,并强调网站设计美感的策略,设计开发了兼容多种浏览器和主流移动设备的新版网站。

新闻网是学校的内容信息门户。在其重构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栏目分类模式,将内容重新分为资讯、视觉和平台等区块,强调校内资讯通过新媒体渠道的对外辐射。新闻网的每条资讯中都添加了二维码信息和社会化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信息分享到人人、贴吧、微博等主流社交网站,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此外,我们还通过大夏学术网、国际会议网站、视频网等站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平台对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功能,并实现平台对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全媒体覆盖。

图3 网站群服务器部署方式

成熟拓展阶段

2013年至今是平台的成熟拓展阶段,在此阶段一方面确保门户网站、新闻网等重要站点的高质量平稳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对平台进行不断拓展。其间主要完成了iECNU移动应用、微信公共平台的开发。

在iECNU中包含了师大新闻、通知公告、学术讲座、教室查询、教师名录、校园黄页、班车查询、校园地图等多个栏目,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基于移动应用与网站群平台之间的有机结合。在移动应用的技术框架选择方面,我们对原生和混合两种开发模式进行了对比,采用了基于HTML5、jQuery Mobile和PhoneGap的移

动开发路线。

微信公众平台附着于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其独立核心为一个使用codeIgniter框架搭建的小型应用,数据层面基本来自网站群。平台包含了中英法文校园新闻、通知公告和讲座信息、教师信息、校园卡服务、校园生活信息等交互功能。

实施效果

平台自建成上线后,访问流量大幅提升。2013年门户网站总访问次数同比上升了10.54%,浏览量同比上升52.07%,新访问次数同比增加15.39%。

通过精心编排的图文内容大大增强了门户网站的用户粘性,用户在站点页面上停留的平均时长同比增长了28.96%,每次访问的页面浏览量增长37.57%。这些因素都有力助推了学校的Alexa世界排名值。

与此同时,移动应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大幅增长,华东师范大学新浪微博的关注数量超过10万人,微信的关注数量也超过8000人。

基于良好的实施效果,回顾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我们认为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价值:

集中性

平台通过网站群基础框架实现了校内网站的统一部署,形成了涵盖学校新闻、通知、学术、信息公开乃至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的校园网站群集,使从门户网站到二级网站的零散内容信息得到集中,便于内容的共享,并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其他应用程序提供了数据基础。

跨平台

通过HTML5、响应式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台实现了内容信息的跨平台支持,即确保所有站群中的内容信息既能在传统的桌面电脑中浏览,也能够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乃至社会化媒体应用中优化显示,从而将站群信息的应用范围拓展到各种新媒体环境中。

整体性

信息化宣传服务平台不仅包括传统网站,也包括视频、iECNU移动应用、微博、微信、浏览器工具条等其它外延应用。校内信息可以通过平台的多种渠道进行整体性发布,确保了信息宣传的全方位和一致性,拓展了内容辐射的广度和深度。

全媒体

平台覆盖的内容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图片、文字,还包括了视频、音频、即时信息、手机提醒、应用共享等。用户能够从平台中按需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形式,藉由平台的全媒体服务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为主

平台以用户为主导,实现了宣传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为师生提供了人性化的使用感受。

猜你喜欢

门户网站站点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YouTube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