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中桃花源

2014-08-21王剑冰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桃花源车子桃花

王剑冰

江南的雨下得早,至四月,那雨不知下了几多回。

沿着彭泽边上的道路蜿蜒而去,是寻了一个人的踪迹。此时,山青雾嶂,云彩在其间飞来绕去,树渐渐浓颜。树多是樟树,蓬蓬勃勃,渐渐浓艳。

路愈加崎岖,早已进入了山石小道,人家也渐渐稀少,只有一道水伴着车子不断地流响。雨渐渐大起来,风把一些树枝折在了地上,眼见得前边没有了路径。正疑间,车子猛一拐,踅进了山的褶皱中。就这样,往往是以峭岩遮挡,或以巨石挺立,便有狭路旁溢而出。也有山溪横路,哗啦啦一阵涌渡,车子还是得以前行。这样走下来,从山口处算起,也有十数里远近,却仍是没寻到那个“极狭处”。那或许是陶潜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个悬念。多少年来,人们为试解这个悬念而一遍遍找寻。

带着我们而来的,就是当地研究而探寻了多少年的文史专家。终于走得连车子也再无能为力,人们只有弃车,卷起裤腿,执伞而行。这里的风也怪,一会儿将那伞掳上去,又盖下来,一个个明明灭灭,像玩着伞的把戏。雨把一半的衣服吹湿,寒冷阵阵袭来,不是有一种意志催发,真的要裹足不前了。似乎在让你寻到这禁域之前,要把曲折甘苦尝遍。

也就在这时,有人发声喊,说声快到了,已看见朱熹的题字,果然一个个抖擞精神。在攀过一个个乱石高坎,钻进一个极狭的峰口,弯腰抚过低矮的古樟后,果然眼前现出了一片天地。

山间豁然开朗起来,平坦处还有田地,生长的也是黄黄的油菜。田地间散落着三两座土黄的房屋,房屋四周撑开一棵棵叫不上名字的树,那树都苍劲虬枝,刚强的筋骨,不知走过多少时光。就这些树,也让这个地方与外界有了疏离感。房屋前有群鸡悠闲,一两声狗吠,使这山野愈显空旷。

雨中,斜风吹来一种更大的声响,回头望,是一条巨大的瀑布,如白练,从山上猛抛而下。也就在这时,看见了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灿灿然然,装点了整个山谷。一些花瓣在风雨中像慢镜头一样展落,渐渐地,在树下铺成了一片晶莹的花坛。

正惊奇间,一个屋门开启,跑出来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长得极为乖巧,一双大眼睛对着这些外来人,闪着疑惑的光。又是红光一闪,闪出一个年轻少妇,同样是俊俏脸庞,细眉亮眼,抱起了孩子,露出一脸酽酽的笑意。再闪出一人,是一个苍髯老者,见雨中猛然来了几位不熟识的客人,忙招呼进屋,说别受了凉,声音爽快而宏亮。

进屋坐定,简陋的木桌上瞬间就摆上来山间的甘果。水端上来,绿绿的茶在里边捂,身上顿时有了暖意,那暖意直透入心里。也便闻到了一股清香,那香,是屋子里摊晒的新采的茶叶。人们兴奋起来,同老人女人和孩子聊起了话语,欢快的笑从小屋弥漫出去,融在了桃花细雨中。问起老人的生活,得到的回答是满足而自乐,不愁吃喝,虽没有出门远行过,不知外边的世界,但常有人来,把一些稀罕的问题和事情带进来。

相辞离去,雨声仍未减。什么时候,风把一些桃花瓣刮满了小径。一些桃花也被带进了溪中,感觉溪水流得好迅猛。

归时回望,老人、女子和孩子仍站在门口,那是一个彩色的点缀,和这瀑布、桃花形成了一幅难得的乡间野景。我把它摄入了镜头。

再过那些沟坎,那条小溪,那棵弯垂的古樟。风猛然大起来,雨打得人脸生疼,伞亦成了无用之物。紧走慢跑,大呼小喘登车离去,再望,是绿色障眼的高高山峦,哪里还看得着刚才的小径。

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一片片白色的云彩从四下里极快地飞,顷刻间,连那座山也看不见了。(节选自《人民代表报》2011年3月19日)

【感悟借鉴】

这是一篇大自然的颂歌。作者以人物行踪为线索,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次雨中寻访“桃花源”的情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淳朴而优美的图画,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1.结构清晰,线索分明。文章以人物行动的踪迹作为文章叙事和组织材料的线索。或写景,或抒怀,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开头点明,“寻了一个人的踪迹”,接着写雨中路上的情境,再写“屋门开启,与一家人交谈”最后写“相辞离去”以及“归时回望”。文章结构清楚,线索分明,给人以结构上的美感。

2.遣词炼字,底蕴深厚。通篇文章语言灵动优美,也不乏凝炼与形象。例如,“一会儿将那伞掳上去,又盖下来,一个个明明灭灭,像玩着伞的把戏。”这其中的“掳”字就很形象传神,它把山风的那股猛劲、蹿劲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像玩着伞的把戏”这个比喻也很巧妙传神,它把山风的古怪莫测不可捉摸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再如,“又是红光一闪,闪出一个年轻少妇,同样是俊俏脸庞,细眉亮眼,抱起了孩子,露出一脸酽酽的笑意。再闪出一人,是一个苍髯老者,……”这其中的两个“闪”字很有韵味。因为是雨天,远距离是看不清楚人的,只有到了近处才能看的分明。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前者突出的是“红光”,后者突出的是“苍髯”,不同点颜色给人以不同的意境。

3.词语重叠,情趣盎然。重迭这种修辞方法的功用是独特的。本文中的词语重叠最为典型,它寄托着作者饱满的感情,蕴藉着丰富的韵味,读后给人留下美好的享受。

(1)形容词的重叠。例如,“蓬蓬勃勃”“ 明明灭灭”“ 灿灿然然” “酽酽” “绿绿” “高高”等。作者运用这些重叠词语把“桃花源”的情境、风姿,以及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数量词重迭。例如“一个个”“ 一片片”“ 一棵棵”等。这些重叠的数量词不仅形容贴切。而且音韵铿锵,文气舒缓,读之琅琅上口,听之回环悠扬,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

(3)象声词的重叠。例如“哗啦啦” 等。 这些象声词十分形象逼真地写出水的响声,那清脆的水声仿佛也叩击着读者的耳膜。

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级,去爬也没有人阻止。我爬上几级,贴身抬头,长久地仰望着它。它经过几千年“做旧”,已经失去任何细部的整齐,一切直角变成了圆钝,一切直线变成了颤笔,因此很像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生成物,但在总体上,细部的嶙峋仍然综合成直笔。

——余秋雨《出走十五年》

真有离别吗?如果,如果在离别之后,一切的记忆反而更形清晰,所以在相聚时被忽略了的细节也都一一想起,并且在心里反复地温习。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回溯时都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变化在回首之时也都有了层更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

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从此以后,你的笑容在每一个月色清朗的夜里都会重新出现,你的悲哀也会随着逐渐加深的暮色侵蚀进我的心里。所有过去的岁月竟然象是一张蚀刻的铜版,把每一划的刻痕都记录下来了,有深有浅,有满盈也有空白,然后,在每次回顾的时候,它都可以给你复印出一张完全一样的画面出来。

那么,果真能够如此的话,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

——席慕容《一个春日的下午》

猜你喜欢

桃花源车子桃花
桃花眼
好玩的车轮
菊与星
喊桃花
请注意,奇形怪状的车出没
斗牛犬“桃花”
《桃花源记》
你心中的桃花源
蜜月旅行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