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公路水毁灾害频发之后的几点思考

2014-08-21刘琴丽

科技视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国道陇南泥石流

刘琴丽

(陇南公路管理局 康县公路管理段,甘肃 陇南746500)

0 引言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 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美誉的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属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形成了丘陵盆地地貌区;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形成了中深切割高山地貌区;西部向青藏高原北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形成了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区;是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陇南又属我国四大泥石流频发区,就近3 年来发生的公路水毁灾害列举如下,2010 年发生了舟曲8.8 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作为与舟曲依山连水的陇南市宕昌县同样受灾严重,宕昌境内国道212 线兰渝路受损严重,多处发生泥石流、塌方,导致国道中断;同年发生在成县黄渚的8.12 暴洪灾害, 导致国道316 线福兰路及多条地方道路被洪水冲毁, 交通一度中断;2011 年8 月17 日徽县麻沿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国道316 线多处路基形成缺口,泥石流堆积如山;2012 年岷县5.10 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殃及陇南, 国道212 线多处发生泥石流、塌方及路基缺口; 同年发生在康县的7.21 暴洪灾害导致县道482 线康阳路受损严重,8.13 日发生在两当的暴洪灾害导致国道316 线K2394+500 段发生大规模滑坡, 滑坡体经勘测数量为62400 立方米,道路中断数十小时;2013 年陇南文县境内自进入6 月以来, 暴雨不断,持续时间近25 天,导致文县境内国道212 线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塌方、路基滑移等地质灾害;同年7 月25 日发生在天水市与陇南徽县交界处的暴洪灾害,导致国道316 线再次受损严重,经统计共发生塌方、泥石流20 余万立方米,冲毁防护工程2.6 万立方米,形成路基缺口1350 米/7 处,冲毁公路养管房屋26 间,灾害导致国道316 线交通被迫中断达82 小时;8 月7 日陇南文县再次发生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264mm,导致文县碧口古镇发生严重内涝灾害,国道多处中断。 以上只列举了规模较大的公路水毁灾害,陇南汛期较长,每年自4 月初至9 月底只要下雨,陇南公路水毁就时刻在发生。

面对如此境况,陇南公路人确实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艰辛,真正发扬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确保了辖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如此频发且大规模发生的公路水毁灾害, 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因此,了解公路水毁的成因,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对彻底根治公路水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保障公路畅通的一个必备前提之一,本人就自身浅显认识,归纳以下几点。

1 造成陇南公路水毁频发的原因

1)陇南自身地形、地质及气候因素。 陇南山大沟深,地形地质复杂,地下水及地表水丰富,降雨频繁、气候湿润,且过境公路多属越岭线和沿溪线两大类。

2)历史原因。以往粗犷型公路建设模式,大填大挖路段较多,石方路段多采用爆破作业,对山体震动较大,长时间难以愈合,公路沿线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3)先天不足。 以往公路设计及建设标准较低,沿线配套设施不够完备,局部路段为追求线型,未对灾害隐患进行避绕或对灾害隐患处治力度不足。

4)公路以外其它工程统筹不够。沿溪路段河道部门及部分村落对河道整治欠规划,随意压缩河床较多,致使河道排洪能力不足,对公路防洪形成隐患。

5)公路灾害防、排、挡设施投入不足。 公路沿线上、下边坡及所经沟床上下游绿化不够。

6)公路灾害预警系统不够完备,信息化程度较低。

2 水毁的防治措施

多年来,由于有关部门忽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修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变迁淤塞,洪水位相应提高,加上原公路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要完全消灭水毁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以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修一处,保一处,把水毁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陇南公路建设,设计要力求合理,应尽可能考虑避免破坏原有岩体及植被,减小公路水毁灾害的发生。

2)对路线所经区域自然灾害易发频发路段,进行专项设计,如增加抗滑墙、抗滑桩、路堤式挡土墙、内挡墙、护面墙、拱形骨架护坡等支挡防护设施。

3)设计宜多采用抗灾能力较强的方案和工艺,如多修建隧道、半山桥、渡槽、棚洞等设施,有效排除公路水毁隐患。

4)加大公路绿化投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公路自身抗灾能力。如成县公路管理段用生态处治法在省道205 线公路沿线边坡栽植和播种洋槐树,不但绿化公路,提升路容路貌,全面绿化、美化路域环境;而且利用洋槐树发达的根系稳固边坡,有效预防和处治浅表性滑坡及泥石流。

5)加大公路灾害预警投入,设立永久性的监测点,提高公路设施信息化程度。

6)加强公路规划和地方规划建设部门的沟通协调,避免区域内整体规划发生冲突。

7)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养护保畅通思想。 按“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证畅通”的公路工作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将养护工作放在首位,使建、养、管协调发展。 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水毁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8)完善公路的排水设施,增强公路抗灾能力。 要因地制宜设置路基排水设施, 路基边坡面的防护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缓和溪流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沿溪线路段的冲刷的防护与加固沿河路段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边坡和坡脚,应根据水深、流速,采用挡土墙、护岸等防护设施。

9)全面养护,预防为主。 对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这样才能预防或减轻公路水毁。

3 结语

虽然造成公路水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多方面重视预防水毁,公路水毁灾害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水毁损失也将大大的减少。

猜你喜欢

国道陇南泥石流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
207国道黄集至伙牌段破损严重亟待维修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