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雅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014-08-21黄建华

科技视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高雅价值观大学生

黄建华

(四川文理学院 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1 高雅文化与高校中的高雅文化

高雅,是指高尚雅致。古人早对此有着诠释:《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唐王勃 《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明李东阳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这里我们论述的高雅文化,有时也称纯文化,或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对应。高雅文化关注人的价值内涵和精神世界,具备底蕴深厚、人文内涵丰富、格调典雅,是以追求真、善、美为目的意识形态。它涵盖哲学、美学、史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比如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念、精美的艺术成果、深刻的文学著作、高素养的行为规范等等,诉诸读者以严肃的思考、体验和想象,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食粮。

当今的高校校园,各种非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交融在一起,受社会上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实用主义等的冲击,高校中的高雅文化也遇到巨大的挑战。不少大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通俗艺术如数家珍,却对经典的高雅艺术一无所知。[1]因此,加强高校高雅文化建设,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健全人格品味、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和主观创造力,引领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高雅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2.1 高雅文化的熏陶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源泉

对“价值”作出哲学意义上的界定是我们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深入研究的基础,对此不同学者作出了不同解释。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种:用意义界定价值,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以有用性界定价值,以和目的性界定价值,以效应界定价值。[2]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在这个多元的文化大背景下,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也是多样化的,从高雅文化的含义不难看出,它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流文化,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途径。大学生必须倡导高雅文化,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2.2 高雅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判断选择、好恶取舍,适配着他们的行为。[3]在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意识自主,个性特点鲜明,价值追求多样,在流行文化等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尤其要加强高雅文化教育,这对于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3 高雅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1 坚持高雅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1)要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中阐发高雅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以提高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高雅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高雅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高雅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主动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民族梦发展相结合起来。

(2)坚持高雅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在高雅文化教育中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3)坚持弘扬中华高雅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高雅文化成果相结合。要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抓好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高度重视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4)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高雅文化教育,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要努力寻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衡点,父母要主动联系学校,建立与学校的沟通机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受系统的社会教育,使他们的社会态度、社会认识、社会情感、社会能力与其生存的时代和社会的脉搏合拍,最终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社会人。

3.2 不断加强高雅文化校园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校风、教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和习惯、学生社团及文化活动、学校的环境布局等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源,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高雅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革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高雅艺术表演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等领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3.3 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高雅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高雅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高雅文化精品佳作。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高雅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高雅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设立高雅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

3.4 完善高雅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

高校要制定高雅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高雅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将高雅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确保高雅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取得实效。

[1]徐朝亮,王栓.论高校高雅文化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6):131.

[2]董文明,单博迪.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

[3]满海龙.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4):109.

[4]王刚,孔国庆.浅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商业经济,2011(6):118.

猜你喜欢

高雅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大学生之歌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完美 品味高雅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