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纳森·休斯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考察点

2014-08-21潘承彬

科技视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休斯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

潘承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英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乔纳森·休斯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反驳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恰当解决环境问题这一广泛持有的观点。休斯“试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核心论题(这些论题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反对环保主义者对其进行的公开指责,同时表明得到恰当诠释的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针对威胁和危害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所提出的政治发展对策提供一个解释性和规范性的思考框架。”[1]

1 生态问题的核心问题

休斯提出两个定义生态问题的核心问题:“(1)在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哪些可视为生态问题?(2)导致这些现象被视为问题的价值观念或者道德准则是什么?”[2]这两个核心问题可以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对前一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以后一个问题为依据,而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必然以前一个问题为基础。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概念太过模糊。在古代中国人眼里,自然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既包括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可见自然是道的源泉。另外,古人说的“天地”即是指自然,但是“天地”在古人眼中是一个神化的概念,是一种在道德上和思想上都超凡的存在。这种概念的宏大造成理论上的不确定,导致对自然问题的模糊化。

在西方人看来,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从这个角度讲,生态问题与自然环境问题是等同的。于是,物质世界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两个部分。这就造成一种误解,似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独立的,而为了人类的利益而牺牲自然似乎没有道德上的责任,因为道德准则只是对人类社会有效,对自然界却是无效的。

生态问题的道德价值判断是生态问题的核心问题,主要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自身才具有道德价值,我们保护环境是因为这是人类的栖息地,如果人类不需要这个栖息地,那么需不需要保护环境就不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判断。“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将道德价值归因于部分或全部非人类的自然。

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态问题

休斯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归结为三个原则:第一,生态依赖原则。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必须依赖自然。第二,生态影响原则。人类的行为,会对自然造成重要的影响,包括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行为的无意识后果。第三,生态包含原则。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5]马克思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必须依赖自然,并且人类的行为对自然产生影响。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类与自然之间表现的三种原则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十分恰当地展现出来。但是,有人认为,在马克思的后期著作中抛弃了生态依赖原则,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前后期著作的一个断裂,休斯认为,这种观点的产生源自对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的误解,认为马克思的生态依赖原则与生产力发展理论相矛盾。这就需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理论进行考察。

3 生产力的发展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桎梏

马克思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马克思的论断: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使人们付出更少的努力和花费更少的时间而生产更多他们需要的产品;二是,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应用和增强;三是,马克思所盼望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高级水平。因此,可以认为,马克思将生产力的发展视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而这也许是马克思最容易受到质疑和攻击的方面:马克思赞扬资本主义技术进步,为实现共产主义铺平道路,但却似乎忽略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对此,休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并不等同于技术的发展的结论。实际上,技术只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还包括劳动者的体能、原料和自然给予的生产资料等等。生产技术的发展可以不依赖于生产力的总体发展,有时生产技术发展保持不动或者略有发展,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却下降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但是,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的技术方面,人们的生产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增加。

虽然生产力的发展不等同于技术的发展,但是如果技术的发展会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桎梏,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休斯指出:“新技术可能并且经常是耗费更多的原料,燃烧掉更多的燃料,并且比它所替代的技术带来更多的污染。然而,问题并不是这样的后果是否可能,而是它们是否是所有形式的技术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伴随物,或者在另一个方面,是否存在满足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准则而又能避免这样后果的技术发展形式。”[6]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产生生态问题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必然性。

对于技术危险的担忧,休斯认为,强有力的并且具有潜在危险的技术已经存在,虽然没有任何一种这样的技术,我们或许也能生存下去,但是考虑到当前的人口数量水平,我们的生产和基础设施对电力的依赖等等,我们是不能离开所有这样的技术而继续生存下去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新技术是否会带来危险,而是这些技术带来的危险是否比已经存在的技术所带来的危险更严重或者较轻微一些。

休斯在分析和批判了一些主张技术的发展必将导致生态问题的学者的观点之后,提出了技术的发展与生态问题没有必然联系。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况,在这个大背景下,讨论技术该不该发展没有任何意义,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对新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自动化生产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和原材料而得到更多的产品,从这些方面看,虽然技术的发展不足以彻底解决生态问题,但是它和生态问题的产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1][2][6]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张晓琼,侯晓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8,18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8.

[4]老子[M].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6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

猜你喜欢

休斯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疯狂忒休斯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大生意和一张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