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造“有生命”的建筑—记中元国际医疗建筑设计大师黄锡璆

2014-08-21陈道隆高妍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建筑

文/陈道隆 高妍

“黄锡璆博士对公共建筑特别是医院建筑的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做了革命性的变更和创新,提出矩阵排列、庭院格局、顺畅交通等理念和手法,最大限度地使医院建筑与大自然亲近和谐、最大程度地使医患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2012年12月21日,凭借对中国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卓越贡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大师黄锡璆博士,荣膺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并获得以上评价。

“梁思成建筑奖”是当下我国建筑学界最高荣誉,有“中国建筑师终身成就奖”之称。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包括吴良镛、张锦秋、何镜堂等在内的18位优秀建筑师获奖。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黄锡璆“感到非常荣幸与感激,同时也感到惶恐与忐忑。能得到这一奖项,对于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他将这份殊荣的获得,归功于社会的发展与各界人士对于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关切和爱护,归功于单位领导的关心指导、同事们的鼎力相助,以及合作各方的大力支持。

简短的获奖感言,饱含了这位建筑设计大师的谦逊与感恩。而悠悠的岁月长河,见证了黄锡璆大师与建筑的缘,也永远铭记着他为中国医疗建筑发展和现代化医院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他出生于印尼,16岁漂洋过海回国,18岁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与建筑之缘从此结下;

他1984年考取公派比利时鲁汶大学人居研究中心,专攻医疗建筑方向,带着博士学位和先进的理念回国,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医疗建筑的留学博士;

他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率先提出医院系统工程的综合优化设计理念,开启了中国现代医院的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医疗建筑设计的开拓者;

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主持了120多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医院的规划与设计,从空间布局、诊疗流程、医疗环境、安全环境、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了我国医院设计水平;

他负责或主持编辑审查了16本医疗建筑的国家规范、标准或图集,使我国的医疗建筑设计行业得以规范发展;

…………。

从壮志青年,到有成中年,再到如今的白发老人,黄锡璆心心念念的,是“让国外先进理念在国内医疗建筑领域落地生根,为中国人建造自己的现代化医院,改善中国人的就医环境”。这是他毕生追求的梦想,也是他潜心一生、躬身践行的目标。

功能至上 人本为先

作为人类与疾病持久斗争中形成的医疗活动场所,医院陪伴着人类的生老病死、繁衍生息,也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期冀与对生命的渴望。

粤北人民医院门诊楼外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景

北京协和医院

佛山肿瘤中心南立面实景

在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都应列为建筑规划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创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筑造一个“有生命”的建筑,是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需要,也是医疗建筑师的职责。

“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功能需求为首”的原则。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在对病人的终极关怀基础之上,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并注重病人的心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医院的功能也从过去的单一医疗型,逐步扩展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乃至于教学、研究”的复合型,而医院内的人流和物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在黄锡璆看来,医疗建筑的复杂和讲究是因为它服务的对象是病患和医务人员。他始终坚持医院建设要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融入设计中,以保障病人和医患人员的利益为核心。“医疗建筑中最重要的是医院内部平面的合理安排,而这种设计的基础,就是对病人的关怀。应将功能与人性巧妙结合,方能彰显医疗建筑设计之内涵。”

近30年来,黄锡璆带领团队先后承接了百余项医疗设施规划与设计工程,努力以系统工程概念统领设计,既注意采用先进理念包括新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又联系实际注重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诊疗与服务流程、医疗环境、环境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医疗设施现代化。在实践中,他们针对医院项目的不同功能定位、项目所在地点的不同地域环境与具体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采取相应对策,力求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底。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佛山医院”)可说是黄锡璆的成名作,正是从这座医院的规划设计开始,他将从国外带回来的先进理念真正融入到了中国的医院建筑设计中。

在佛山医院的设计过程中,黄锡璆立足当地,结合项目资金、技术现状、业务流程、地域文化和未来发展等多种复杂因素,与业主反复沟通,极力说服、引导业主接受国际先进医院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他结合多年来对中国医院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开创性地采用了方格网络交通模式设计和医疗主街设计,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半集中式布局。

方格网络交通模式和医院主街设计的采用,顺应了医院中不同人群的活动模式,能够有机联系各功能部门,又满足了各部门分别独立的功能需要。半集中式布局即将门诊、医技、住院分别集中,再通过走廊、交通枢纽等组合到一起,既能够保留传统分散式布局利于隔离、环境安静、便于分期建造等优点,又能够起到节约用地和投资、便于各部门联系、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实现绿色生态等作用。

此外,佛山医院的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地下停车库等也均属国内医院首次采用,引领了中国现代医院建设的模式。

此后,黄锡璆承担更多的是在医院原有基础上的改扩建工程。“与新建医院不同,改扩建项目不仅要在有限的用地上规划合理的医疗流程,还要照顾到原有建筑的状况和交通流线等,以利资源整合,交通重组;同时需要合理安排分期建设,以保障医院基本运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

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扎根当地,切实了解医院的现实情况,反复与医生、病人聊天了解用户的需求,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之后,才潜心琢磨设计。就是在这种“较真”的态度下,黄锡璆带领团队将点滴的创新理念融入了更多的医院规划设计中。

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中,他根据医院实际条件,从整体规划入手,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在不停诊不停床的前提下,实现了科学合理的方格网交通模式架构的医院布局并半集中的建筑形式,且根据各功能科室相互间功能的矩阵关系,合理安排各科室,使功能布局合理、流程简洁、节能环保、经济高效。

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则在护理单元采用了病区与服务区区隔的设计,并在国内医院首次设置室内花园,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更使工作其中的医护人员心情舒畅。

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系统的大型综合医院。针对该医院外科大楼的设计中,黄锡璆实施了护理单元员工与病人分区设廊、手术部组团式布局等先进理念,并配置了我国医院第一部污衣收集传输系统,以及垃圾收集传输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

泉州东海分院鸟瞰

此外,北京医院老北楼的钢结构及中央管道除尘系统、解放军总医院的自动步行道、安贞医院的多层机械化停车库、朝阳医院的分区分级急诊部、广东粤北人民医院的物配中心,以及病床灭菌、自动小车、基础隔震、智能化综合布线、移动查房、医护无线定位等等,多为国际先进理念首次在国内落地生根。这些新技术与装配的应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医院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人性化医疗空间的更高需求。

经过论证与实践检验,这些新概念、新布局与新技术装备为业主所接受,受到医院使用各方欢迎。

安全可靠 绿色环保

医院是公共场所,病人集中,人流量大,污浊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体的滋生与传播,影响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医院除了在平时要为民众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服务,更要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到即时响应,抢救生命。

这些都决定了医院的规划设计与其他公共建筑的不同,要特别满足日常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防止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需求,这些都对医院的环境安全、生物安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以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中传染病门诊及住院部的设计为例,黄锡璆介绍,在这些场所,清洁区、半清洁或半污染区、污染区要明确划分,有的还要做到严格的分区与分流。“在院内总体布置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明晰的功能分区,应当注意医疗区内各建筑物间的合理间距,在处理好人流物流交通、解决好洁污分区分流的同时,保证各建筑物内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基本条件。”

泉州东海分院局部透视

小汤山医院是非典时期的应急医疗设施,专门收治非典型肺炎患者,耗时7天7夜由多方协同奋战完成投入使用。尽管时间紧迫,但小汤山医院仍然严格遵照传染病医院洁污分区与分流的基本概念进行设计,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整个院区被分为三块,新建成的病区是控制区,医护人员的居住区域是缓冲区域,行政和后勤的办公区域是清洁区,各个区域的人员分区活动,防止污染扩散。病区内则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通道各不相同,病人是通过病房门前半开放式的走廊通道进出病房,而医护人员则是从专用的工作通道进出。从清洁区到病房污染区,相关人员要经过几道消毒,三次更衣。”此外,为了保护医院周围环境不受污染,还专门新建了污水处理站,且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装置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化学灭菌再焚烧处理。

这座临时医院的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内各医疗机构分散收治SARS患者不利于隔离和管理的压力,对有效控制与隔离感染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是亚洲一流传染病诊疗、研究中心,为北京市突发卫生事件救治基地之一。根据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要求,黄锡璆改为设计采用了三区三廊设计,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域、办公区、医疗区,完全做到人流、物流分开。各个楼梯既相对独立、又有走廊将其并联一体,形成一个在传染病暴发时能战,在平时又能做到传染病治疗、防控的平战结合的现代化综合传染病医院。

在北京佑安医院的规划设计中,各楼均按传染病医院设计要求严格分区与分流。手术部手术室、产房等均设有负压装置;实验室、病理、太平间均按生物安全要求设计;还设置了负压呼吸道重症监护病房,最大程度上满足环境安全与生物安全的特殊要求。

在安全医院的推进方面,有一个案例不得不提。那就是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减震垫的应用,这是国内医院首次采用隔震防震技术,效果良好,很好地发展了安全医院的概念。

医院是一种高耗能的公共建筑,如何在满足医院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黄锡璆也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尽最大可能推动绿色医院概念的落实。比如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设计中采用局部竖向叠合的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运行费用,改善医疗环境;广东粤北人民医院的设计则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气候特点,门急诊病房楼及住院楼的主厅设计为半开敞空间,不设中央空调,节能能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东海分院同样将入口大厅和医疗主街设计为半开敞空间,与室外相通,省略中央空调……

安全医院、绿色医院,在有些人仍在空喊概念的时候,黄锡璆已经带领团队在一点一滴的实现。

大师之大 在于才德

由于学风严谨,品德高尚,在专业领域贡献突出,黄锡璆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各种奖励无数,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6年被评为国机集团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2013年荣获“国机精神楷模”荣誉称号。黄锡璆将这些荣誉归功于团队,归功于领导和合作方的支持,归功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相对于奖励和荣誉,他更关心的是中国医疗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是新一代年轻建筑师的尽快成长。

他说,我们与国外医疗设施水平的距离正在缩小,但从整体水平上看,我们的基础薄弱,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代化医疗设施发展中,可以研究、可以探讨、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他说,相对其他类型的建筑,设计医疗建筑需要建筑师不但具有高超的设计技能,还要了解医院的每一个环节,关心国际上最新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以及医院服务模式等的应用与发展,应该成为一名广义的建筑师。

他说,年轻人应该出场了,越不出场越不利……新人应该尽快成长起来。

黄锡璆2001年退休,但他从未离开学术研究和工程设计第一线。“我虽年已过七旬,但我愿意脚踏实地与广大同行一道继续前行,不断进取,为改善我国的医疗设施面貌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