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声传情的声乐情感表现

2014-08-20杨莉莉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诗情

杨莉莉

摘要:情为声所托,声为情所系,声乐表演的过程就是以声传情的情感传递过程。演唱者需要深刻理解诗情、充分酝酿曲情、合理控制声情,结合艺术想象和生活体验将内心感悟释放出来形成艺术形象。这样才能使情感具有鲜活的感召力,将词曲作者、演唱者和听众的内心感受紧密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声乐情感表现 诗情 曲情 声情 艺术想象

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来源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只有声音和情感同时完美时,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才能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声乐创作的综合性与多环节性使之在艺术情感的创造上形成了由诗情、曲情到声情的情感体现过程,声乐的思想情感不仅要借助于歌词语言与声乐曲调,更要结合艺术想象通过情感的细微变化传达。

一、诗情的深刻理解

歌词由词情与诗情两部分组成,词是载体与外在表现,情感则是精髓与生命。词作者将勃发的情感凝练为歌词,词情的美就美在强烈情感的抒发上,正所谓“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此从词义入手理解诗情,是声乐演唱艺术的基础。

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一般经历了从局部分析到整体概括,从感性形象认知到理性逻辑分析的过程。正确理解了词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词的形式与内容及其所含情感,再通过自身感受加以演绎,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表演样式,有感而唱,以情动人。

如《我住长江头》是今人谱曲的古诗词,演唱者不仅要理解原词意境,更需要理解曲作者创作的具体背景和意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该曲诗情。原词是北宋词人李之仪模仿民歌风格所作,描写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情怀念,借助上下两阙平行反复结构,反复的咏唱突出真切执着之思。但曲作者廖尚果在给它谱曲时却采用了借喻的手法,深刻、简洁、含蓄地寄托了大革命失败后在黑暗的统治下,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以及对美好明天的渴望。理解了创作背景和借喻的意义,才能将原本婉转哀怨的情思唱出悲壮亢奋的力量。

二、曲情的充分酝酿

“声为情役,腔为情设”,诗情催生出曲情的萌芽,在作曲家笔下绽放妙曼之花。每一种花儿都有它鲜明的特色,每首曲调都有一个基本的情感基调,或壮丽豪迈、或悲凉婉转,或欢乐热情、或悲观绝望,或者真挚自豪,或者激情昂意…基调是曲作品的情感表现总体趋势,准确把握了曲基调,才能高度概括诗情和曲情,才能准确表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

还是以《我住长江头》来分析,廖尚果在作曲中采用了似江水般流动的钢琴伴奏音作为背景,来衬托缠绵不绝的相思和深情宽广的歌唱,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激动、流畅而富有浪漫色彩,全曲将原词下阕反复了两次,使其结构庞大而有新意。歌曲第一段“头”字的四度扬起,“尾”字的四度下落,“日日”二字同音和级进的旋律进行,“长江水”三个字在和声上采用了重属和弦,使歌曲由G大调临时转到了D大调,表达了主人翁相隔不能相见的哀怨之情。第二段和第三段两次采用相同的旋律,以及和声上采用了减七和弦,旋律上出现的升A音,都增加了旋律的凄凉和悲叹。第三段“定不负相思意”的“意”字拓展了一小节,与第二段的“意”字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决心。而第四段“已”字比第三段少拖了三拍,强调了作者内心渴望自由幸福和焦急的怨恨之情,结束句“相思意”三个字在激昂的高音区上采用了最强音,赋予了相思之情以昂奋的力量,并最终将曲基调转向坚定与亢奋。可见在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基调的把握异常重要,如果曲调把握不准,感情抒发不准确,作为整体的曲情自然也得不到准确的表现。

三、声情的合理控制

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基调,还只是把握住了情感的主旋律,歌曲丰富的表现力还需要情感的微妙变化及合理控制。优秀的演唱家从不放过对一字一声的情感体验和处理,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合在一起,运用多种声乐技巧,有控制的将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追求情感表现细腻而真实,情感释放不充分或者过于充分,都不能准确演绎声情。

如感人肺腑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悲愤交加的声音,这悲怨壮烈的歌声中凝聚的血泪强烈地感染了爱国的中华儿女,曾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飘荡。这首歌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歌中的“我”那满含热泪、悲愤交加的音调,使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但在实际演唱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感释放不充分,基本将作品的情感风格演绎出来,但情感表达太弱,力不从心;另一种是情感释放过于充分,演唱时激烈、低沉、情感充沛,但控制不合理,情感力度释放太过,在激烈时高音唱破,在低沉时由于过于投入而泣不成声。出现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歌唱者的技巧不能驾驭情感,不能伸缩自如地控制和表达情感。

四、艺术想象的参与

声音的质量以内在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由此而引发出好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才能成为声乐艺术。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演唱,都要求能感染听众情绪,将其感知带入一定的境界和氛围,从而使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这就必须要演唱者在准确把握诗情、曲情、声情的基础上,情绪的转折和发展合乎情理,这就需要艺术想象的参与。

声乐演唱中的想象首先表现在对歌曲的分析上,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将不同时空因素重新进行选择、加工并有机组合,对现实生活加以虚构、提纯、升华,从而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感受。声乐作品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情感的确定性,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的每一种情感,声乐艺术中就要善于将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经过艺术的创作后,恰如其分地用歌唱语言表现出来,这就能使歌声产生情感的魅力。

声乐演唱中的想象其次表现在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中。词曲作者由于所处环境、时代、民族习俗等的不同,在音乐表现上也各具特色,曲作者往往会有意识地调动想象,运用自己熟悉的民族音调作为素材,融入曲谱创作中。正如演唱者要想唱出不熟悉的音乐风格,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才能唱出别样、自然、浓郁的风格来,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endprint

艺术想象还表现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演唱是一种二度创作活动,而艺术想象是再创作的先导。声情包含语言和情感,歌词与曲调是词曲作家的无声表达,声音的共鸣和色彩,情感及其变化都要靠演唱者创造性地理解、补充和发挥出来,这种创造需要想象力的参与。如人物形象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是通过人物形象进行的,艺术想象越具体,人物形象越生动,产生的情感就越真实和强烈。

五、充实和升华情感

演唱者要完美地演唱作品,除了优秀的声音条件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准确恰当地理解曲情和诗情,并伸缩自如地控制情感外,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实和升华情感,这样才能在表演中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积极体验生活,充实情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充实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汲取感悟,将生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加以归类储存,并将艺术与生活结合,用生活阅历积淀艺术素养,当演唱需要时,迅速调动相近情感和体验与新的歌曲将结合,才能触发艺术灵感,生出新的艺术情感,从而更形象地理解艺术形象,并运用技巧释放出来,真实地展现声乐作品的情感因素。

提升综合素质,充实情感。声乐作品演唱是表演者的二度创作,歌唱者的综合素质如演唱技巧的娴熟度、自身修养、文化与艺术素质等决定着歌唱者是否能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品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才能在二次创作中为听众创造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在生活体验与历练中体验情感、锻炼心理素质,是从社会、历史与人文多角度充实自己,形成对艺术文化的独特与犀利眼光。只有更好地充实了自己,才能对作品及作品的创作意图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结合自己的感悟更好地呈献给观众,表达更真实更完美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声乐作品诗情和曲情的准确理解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这还要求演唱者具备较为全面的文化素养,广泛涉及史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并能根据作品需要主动收集材料。只有有了高超的音乐基础修养和综合文化修养,才能真正体验和表达情感,声情并茂地演绎歌曲。

参考文献:

[1]吕琳.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02).

[2]孙来法.浅论歌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J].人民音乐,2008,(06).

[3]卢俊丹,黄钟.歌唱艺术中对作品演唱处理的几个问题[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情
邱秉源
垂钓
诗情留在心里
山村初夏
芦花
游漓江
咏钓
武进甲先生飞澳洲,是夜雨
诗情空间的创造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