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留在心里
2020-12-04郭静
郭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母亲写在我书桌上的一首小诗。每天上学前,我都会看一看,来感悟留在我心里的那份诗情。
我的诗情是母亲给我的。打记事起,母亲便经常将我抱在怀里,诵读着一首首唐诗。她婉转的嗓音,将我带入优美的意境。
渐渐地,我从迷茫无声,变得若有所悟,甚至还会在不经意间飞来灵感吟上几句诗。我开始懂得了那些古老文字背后的秘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明月来相照”的静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哀愁……我的诗情,就是在这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滋长的。
于是,我开始痴情杜工部,钟爱李太白。我会为了背《琵琶行》而放弃休息,也会为了买《诗经》而攒下一个月的零花钱。这一切,都是源于母亲留在我心里的诗情啊!
上了初中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时间不够用。理科作业像个小偷,将时间全部偷走;文科背诵也不甘示弱,让我焦头烂额。我几乎挤不出时间品诗了。
我原以为这份诗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直到我遇见了它——《中国诗词大会》。
作为一名00后,武亦姝没有在光怪陆离、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听她说自己在古诗词里收获了很多现代社会给不了自己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还喜欢诗词,只要她还享受诗词带给自己的快乐,就够了。我突然明白了,那一句句脱口而出的飞花令,正是那个女孩心中的诗情。
我还看到了董卿,更看到了一群将诗情留在心中的人。是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还有人愿意回头,留恋历史长河中的经典。
诗歌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从《诗经》到《乐府诗集》再到《唐诗三百首》,无不充盈着诗人对诗的热爱与情思;诗歌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从摇头朗诵到感悟理解,心中亙古不变的,不正是那份诗情吗?
窗外传来一首《离骚》,我激动得站起来,想探出头看。可是,我没有,只是任泪珠滑过我的脸颊。是的,我无须去看,因为,我早已将那一份诗情,留在心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想,我应多采撷的,也是最令我相思的,不是南国红豆,而是留在我心里的那份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