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独奏曲《凤凰于飞》赏析
2014-08-20毛嘉琪
毛嘉琪
摘要:《凤凰于飞》这首乐曲是桂习礼老师创作的一部名作。乐曲采用了布依族舞蹈"伴嫁歌"的音乐作为创作题材,表达了人们希望新人婚姻幸福美满的祝愿。本文将对乐曲各部分音乐进行分析来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演奏者该怎样理解并演奏好乐曲。
关键词:扬琴 凤凰于飞
一、《凤凰于飞》的曲名探源
凤凰——相传是古代的一种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是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的词语。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铿锵,是古人的一个仿声词,古人认为:“铿锵”是凤凰的叫声。现在常用来比喻夫妻和顺恩爱,祝一对新人婚姻美满。
这首曲子的创作题材源自于贵州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是歌唱女儿出嫁,祝福出嫁的女儿能够夫妻和睦,幸福长久的。所以作曲家就以这个民间组歌为蓝本,也因为古代比喻美满的夫妻家庭为“凤凰”,所以命名为《凤凰于飞》。
二、《凤凰于飞》的音乐分析
从作曲家的创作构思来看,全曲分为五个部分:(1)引子:鸟语花香,喜气洋洋;(2)慢板:离别出嫁,美丽柔情;(3)中板:送亲伞下,轻歌曼舞;(4)快板:庆贺歌舞,热烈欢腾;(5)尾声:夜阑客归,情深意长。这俨然是一幅在美丽的布依族村寨,新娘依依送别亲人,人们随着新郎前来迎亲,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到了晚上人们围着篝火跳着热情洋溢的歌舞,直至深夜人们才回去让新人度过美好的新婚之夜的画卷。
引子:
引子部分是自由的散板,乐曲一开始便出现了一段由慢起渐快的低沉的旋律,仿佛打破清晨山区宁静的鼓声。扬琴低音区浑厚的声音与击鼓的声音是很相似的,作曲家通过运用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低音仿鼓声描绘了迎亲的人们从大山中慢慢走来,由远到近走到新娘家的场景。演奏仿鼓声这段乐句时,要求演奏者要注意音乐鲜明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并且不能仅仅看到谱面上的标识,要注重内心感觉由心而发,充分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不会显得生硬、刻板,才能够将大山风情完美的表现出来。
上例乐句中正反竹不断交替出现,加上装饰音——倚音,作曲家为我们描绘了清晨山林间一群鸟儿吱吱喳喳的鸟语,琴竹正反竹的使用就像是几只鸟儿在互相对答,正呼应了“鸟语花香,喜气洋洋”的主题。
慢板:
慢板部分是乐曲的主题段落,表现的是美丽的新娘出嫁前与亲人依依惜别的场面,柔情万千。这部分可分为三个乐段,上例是慢板部分的主题材料,作曲家围绕着这个主题材料进行了三次变奏。第一乐段(8-19小节)作曲家采用的是优美细腻的轮音,声音轻柔婉转、如泣如诉,意在表现待嫁新娘辞别父母时不舍的、留恋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轮音要保持在较弱的力度但不失起伏变化来表达新娘内心的忐忑不安的复杂情感。第二乐段(20-31小节)使用左手反竹演奏主旋律,右手分解和弦伴奏的形式对主题进行第一次变奏,进一步深化主题。第三乐段(32-36小节)虽然也采用了主题材料,但在音乐感觉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力度由弱变强,速度明显加快,突出了音头的重音,表现出了激动的情绪。这显示了新娘的情绪有了更大的波动、更加紧张,那种即将见到新郎,出嫁为人妇的心情难以言表。
中板:
中板部分采用了富有舞曲风格的8/3拍节奏,是作曲家取材于布依族舞曲而创作的,用以描绘人们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表达着自己欢快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以表现出舞曲韵味和民族风情。
快板部分的音乐是全曲最欢快热烈的,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描绘的是迎亲的人们在接到新娘后,围着篝火集体跳着热烈的舞蹈祝贺新人的场景。本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103-142小节)有一个附点接轮音和平十六接平八的特色节奏型,这都是布依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仿若明亮的号角声。演奏时,要注意突出乐句的音头、快速的平十六节奏演奏要清晰。第二乐段(143-195小节)将第一乐段出现的材料移调到G调上再现,并且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变化性,将音乐不断推向高潮,加入了半音上行、颤音轮音、顿音、三连音等新材料。第三乐段(196-270小节)主要由非常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前半部分将主题材料以快速平十六的节奏型再现;后半部分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的不断快速跑动,作曲家将高音与低音不断缠绕,营造出布依族少女出嫁时的盛况。
尾声:热烈的歌舞结束后,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切逐渐归于宁静。这部分是慢板主题材料的变化再现,旋律以细密的单轮音出现在高声部,最后右手低声部再次出现仿鼓声,由强渐弱到pp,逐渐消失,与引子部分开头的鼓声相呼应,形成一种曲终人散但却意犹未尽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王敏艳.简述扬琴独奏曲《凤凰于飞》及演奏技巧 [J].大舞台,2010,(03).
[2]薛澍.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风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endprint
摘要:《凤凰于飞》这首乐曲是桂习礼老师创作的一部名作。乐曲采用了布依族舞蹈"伴嫁歌"的音乐作为创作题材,表达了人们希望新人婚姻幸福美满的祝愿。本文将对乐曲各部分音乐进行分析来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演奏者该怎样理解并演奏好乐曲。
关键词:扬琴 凤凰于飞
一、《凤凰于飞》的曲名探源
凤凰——相传是古代的一种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是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的词语。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铿锵,是古人的一个仿声词,古人认为:“铿锵”是凤凰的叫声。现在常用来比喻夫妻和顺恩爱,祝一对新人婚姻美满。
这首曲子的创作题材源自于贵州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是歌唱女儿出嫁,祝福出嫁的女儿能够夫妻和睦,幸福长久的。所以作曲家就以这个民间组歌为蓝本,也因为古代比喻美满的夫妻家庭为“凤凰”,所以命名为《凤凰于飞》。
二、《凤凰于飞》的音乐分析
从作曲家的创作构思来看,全曲分为五个部分:(1)引子:鸟语花香,喜气洋洋;(2)慢板:离别出嫁,美丽柔情;(3)中板:送亲伞下,轻歌曼舞;(4)快板:庆贺歌舞,热烈欢腾;(5)尾声:夜阑客归,情深意长。这俨然是一幅在美丽的布依族村寨,新娘依依送别亲人,人们随着新郎前来迎亲,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到了晚上人们围着篝火跳着热情洋溢的歌舞,直至深夜人们才回去让新人度过美好的新婚之夜的画卷。
引子:
引子部分是自由的散板,乐曲一开始便出现了一段由慢起渐快的低沉的旋律,仿佛打破清晨山区宁静的鼓声。扬琴低音区浑厚的声音与击鼓的声音是很相似的,作曲家通过运用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低音仿鼓声描绘了迎亲的人们从大山中慢慢走来,由远到近走到新娘家的场景。演奏仿鼓声这段乐句时,要求演奏者要注意音乐鲜明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并且不能仅仅看到谱面上的标识,要注重内心感觉由心而发,充分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不会显得生硬、刻板,才能够将大山风情完美的表现出来。
上例乐句中正反竹不断交替出现,加上装饰音——倚音,作曲家为我们描绘了清晨山林间一群鸟儿吱吱喳喳的鸟语,琴竹正反竹的使用就像是几只鸟儿在互相对答,正呼应了“鸟语花香,喜气洋洋”的主题。
慢板:
慢板部分是乐曲的主题段落,表现的是美丽的新娘出嫁前与亲人依依惜别的场面,柔情万千。这部分可分为三个乐段,上例是慢板部分的主题材料,作曲家围绕着这个主题材料进行了三次变奏。第一乐段(8-19小节)作曲家采用的是优美细腻的轮音,声音轻柔婉转、如泣如诉,意在表现待嫁新娘辞别父母时不舍的、留恋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轮音要保持在较弱的力度但不失起伏变化来表达新娘内心的忐忑不安的复杂情感。第二乐段(20-31小节)使用左手反竹演奏主旋律,右手分解和弦伴奏的形式对主题进行第一次变奏,进一步深化主题。第三乐段(32-36小节)虽然也采用了主题材料,但在音乐感觉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力度由弱变强,速度明显加快,突出了音头的重音,表现出了激动的情绪。这显示了新娘的情绪有了更大的波动、更加紧张,那种即将见到新郎,出嫁为人妇的心情难以言表。
中板:
中板部分采用了富有舞曲风格的8/3拍节奏,是作曲家取材于布依族舞曲而创作的,用以描绘人们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表达着自己欢快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以表现出舞曲韵味和民族风情。
快板部分的音乐是全曲最欢快热烈的,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描绘的是迎亲的人们在接到新娘后,围着篝火集体跳着热烈的舞蹈祝贺新人的场景。本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103-142小节)有一个附点接轮音和平十六接平八的特色节奏型,这都是布依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仿若明亮的号角声。演奏时,要注意突出乐句的音头、快速的平十六节奏演奏要清晰。第二乐段(143-195小节)将第一乐段出现的材料移调到G调上再现,并且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变化性,将音乐不断推向高潮,加入了半音上行、颤音轮音、顿音、三连音等新材料。第三乐段(196-270小节)主要由非常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前半部分将主题材料以快速平十六的节奏型再现;后半部分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的不断快速跑动,作曲家将高音与低音不断缠绕,营造出布依族少女出嫁时的盛况。
尾声:热烈的歌舞结束后,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切逐渐归于宁静。这部分是慢板主题材料的变化再现,旋律以细密的单轮音出现在高声部,最后右手低声部再次出现仿鼓声,由强渐弱到pp,逐渐消失,与引子部分开头的鼓声相呼应,形成一种曲终人散但却意犹未尽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王敏艳.简述扬琴独奏曲《凤凰于飞》及演奏技巧 [J].大舞台,2010,(03).
[2]薛澍.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风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endprint
摘要:《凤凰于飞》这首乐曲是桂习礼老师创作的一部名作。乐曲采用了布依族舞蹈"伴嫁歌"的音乐作为创作题材,表达了人们希望新人婚姻幸福美满的祝愿。本文将对乐曲各部分音乐进行分析来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演奏者该怎样理解并演奏好乐曲。
关键词:扬琴 凤凰于飞
一、《凤凰于飞》的曲名探源
凤凰——相传是古代的一种瑞鸟,雄为凤,雌为凰。“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是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的词语。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铿锵,是古人的一个仿声词,古人认为:“铿锵”是凤凰的叫声。现在常用来比喻夫妻和顺恩爱,祝一对新人婚姻美满。
这首曲子的创作题材源自于贵州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是歌唱女儿出嫁,祝福出嫁的女儿能够夫妻和睦,幸福长久的。所以作曲家就以这个民间组歌为蓝本,也因为古代比喻美满的夫妻家庭为“凤凰”,所以命名为《凤凰于飞》。
二、《凤凰于飞》的音乐分析
从作曲家的创作构思来看,全曲分为五个部分:(1)引子:鸟语花香,喜气洋洋;(2)慢板:离别出嫁,美丽柔情;(3)中板:送亲伞下,轻歌曼舞;(4)快板:庆贺歌舞,热烈欢腾;(5)尾声:夜阑客归,情深意长。这俨然是一幅在美丽的布依族村寨,新娘依依送别亲人,人们随着新郎前来迎亲,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到了晚上人们围着篝火跳着热情洋溢的歌舞,直至深夜人们才回去让新人度过美好的新婚之夜的画卷。
引子:
引子部分是自由的散板,乐曲一开始便出现了一段由慢起渐快的低沉的旋律,仿佛打破清晨山区宁静的鼓声。扬琴低音区浑厚的声音与击鼓的声音是很相似的,作曲家通过运用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低音仿鼓声描绘了迎亲的人们从大山中慢慢走来,由远到近走到新娘家的场景。演奏仿鼓声这段乐句时,要求演奏者要注意音乐鲜明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并且不能仅仅看到谱面上的标识,要注重内心感觉由心而发,充分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不会显得生硬、刻板,才能够将大山风情完美的表现出来。
上例乐句中正反竹不断交替出现,加上装饰音——倚音,作曲家为我们描绘了清晨山林间一群鸟儿吱吱喳喳的鸟语,琴竹正反竹的使用就像是几只鸟儿在互相对答,正呼应了“鸟语花香,喜气洋洋”的主题。
慢板:
慢板部分是乐曲的主题段落,表现的是美丽的新娘出嫁前与亲人依依惜别的场面,柔情万千。这部分可分为三个乐段,上例是慢板部分的主题材料,作曲家围绕着这个主题材料进行了三次变奏。第一乐段(8-19小节)作曲家采用的是优美细腻的轮音,声音轻柔婉转、如泣如诉,意在表现待嫁新娘辞别父母时不舍的、留恋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轮音要保持在较弱的力度但不失起伏变化来表达新娘内心的忐忑不安的复杂情感。第二乐段(20-31小节)使用左手反竹演奏主旋律,右手分解和弦伴奏的形式对主题进行第一次变奏,进一步深化主题。第三乐段(32-36小节)虽然也采用了主题材料,但在音乐感觉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力度由弱变强,速度明显加快,突出了音头的重音,表现出了激动的情绪。这显示了新娘的情绪有了更大的波动、更加紧张,那种即将见到新郎,出嫁为人妇的心情难以言表。
中板:
中板部分采用了富有舞曲风格的8/3拍节奏,是作曲家取材于布依族舞曲而创作的,用以描绘人们在送亲伞下跳着轻快的舞蹈表达着自己欢快的心情。演奏时,要注意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以表现出舞曲韵味和民族风情。
快板部分的音乐是全曲最欢快热烈的,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描绘的是迎亲的人们在接到新娘后,围着篝火集体跳着热烈的舞蹈祝贺新人的场景。本部分也可以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103-142小节)有一个附点接轮音和平十六接平八的特色节奏型,这都是布依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仿若明亮的号角声。演奏时,要注意突出乐句的音头、快速的平十六节奏演奏要清晰。第二乐段(143-195小节)将第一乐段出现的材料移调到G调上再现,并且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变化性,将音乐不断推向高潮,加入了半音上行、颤音轮音、顿音、三连音等新材料。第三乐段(196-270小节)主要由非常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前半部分将主题材料以快速平十六的节奏型再现;后半部分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的不断快速跑动,作曲家将高音与低音不断缠绕,营造出布依族少女出嫁时的盛况。
尾声:热烈的歌舞结束后,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切逐渐归于宁静。这部分是慢板主题材料的变化再现,旋律以细密的单轮音出现在高声部,最后右手低声部再次出现仿鼓声,由强渐弱到pp,逐渐消失,与引子部分开头的鼓声相呼应,形成一种曲终人散但却意犹未尽的意味。
参考文献:
[1]王敏艳.简述扬琴独奏曲《凤凰于飞》及演奏技巧 [J].大舞台,2010,(03).
[2]薛澍.以《凤凰于飞》为例探析扬琴作品中的少数民族风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