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014-08-20闭秋阳
闭秋阳
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作为中职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如何才能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作为首选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首位。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再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上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一、当前中职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进心不足,缺乏恒心。当代中职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烈的上进心。
2.缺乏奉献精神。现在的中职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这必定导致其成年后敬业精神匮乏,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背离职业人才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别人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种种不足,导致中职生就业后离职率较高,频繁跳槽,对单位没有主人翁的态度,忠诚度不够等。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除了要抓好学生的技能训练外,还要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既为专业课服务,又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语文同普高语文的最大区别。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教学目标指向职业素养。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或学生的职场需求来制订。也就是:知识内容指向职业素养;能力训练指向职场需求;情感态度指向职场体验。例如,在教学外研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定风波》时,我们大多数老师会把本课的知识目标定为:掌握重要词语含义,读懂文意。能力目标定为:熟读并背诵本首词。情感目标定为:体会诗人开阔的胸襟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领会诗人的开阔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和坦然面对职场中出现的各种挫折;情感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抓住关键词“莫听、谁怕、任平生”,让学生领会诗人栉风沐雨,悠然信步的开阔胸襟与面对风雨的淡定心情。其次让学生思考:这首词的结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前面明明写到刮风下雨、“山头斜照”,为什么这里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不是自相矛盾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诗人经历风雨(风雨既指自然界的这场风雨,又指诗人所遭受的“乌台诗案”)后的真切感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诗人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再提出问题:诗人的这种豁达胸襟仅仅体现在这首词中吗?其他诗词里有没有体现呢?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找出答案,在查找答案的过程中再次领会诗人的豁达胸怀。最后由“我们需不需要具有像诗人这样的豁达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或给学生讲述一些职场中的励志故事,让学生明白:在职场中,特别是我们初入职场的新人,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能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
2.文本解读指向职业素养。
现在我们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仍然沿用普高的教学模式,没能凸显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职业需要,培养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因素,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和与人合作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如教学《擦鞋合同》,我们在解读主人公时,可引出这样的思考:(1)张志林是怎样的人?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在创业中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你具备这些条件吗?(2)“张志林由一个擦皮鞋的发展到开皮鞋店,开业时特意挑选了一双最漂亮、最新潮的女式皮鞋送给帮助自己取得成功的女老板”,对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要想在创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讲诚信,有感恩的心。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3.教学方法指向职业素养。
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行业对从业者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顺应社会需要,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设计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常运用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协作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在讨论中进行思维撞击,集中优势,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你知道哪些写月的诗或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为什么在很多人的眼里,“月是故乡明”?(3)在作者的记忆里,故乡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趣事?它们都与“月亮”有何联系?(4)作者还写了别国的美妙绝伦的月亮,有何目的?(5)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燕园的美丽景色和荷塘月色?(6)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月念念不忘?(7)从古到今,很多文人墨客都用“月”寄托乡愁,除了“月”,还可用哪些物体来寄托乡愁?请举例说明。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8人,把成绩较好的和成绩较差的、表达能力较好的和表达能力较差的搭配在一起,每组指派一名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同学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开展讨论学习,并做好答案记录。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别提问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员工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但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要求中职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校期间要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责任编辑 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