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4-08-20范治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素质

范治宏

现在,中小学教师正经历着一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推行使他们获得一个过去任何时候也无法相比的施展和发挥空间,毫无疑问,基础教育新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有效地实施新课改,教师就必须要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素质是课改工作的瓶颈,课改实验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因此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现在,就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道德文明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他们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塑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心理品质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作为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其道德文明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说:“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文明素质,要一言一行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一举一动对得住“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桂冠。一定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发扬献身精神,甘当“人梯”。要关心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严格管理学生,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为人师、言为人范、德为人表”,才具备一个教师应有的道德素质,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各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合理扬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变过去注意教师如何教为如何教会学生学。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权威下放为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必须掌握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要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投身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新课改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将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三、综合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教师跨学科知识的素养和协同教学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需要,教师应该作出努力,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需要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然而,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实战表明,各学科自立门户,独立作战,都不能发挥优势,取得很大的成绩;而携手起来,加以整合,各“兵种”紧密配合,联合作战,发挥“集团军”的优势,则能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在思考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捕捉多方面的信息。一个教师,既要种自家的田,也要种别家的田;在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一个有关环保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等方面着眼,期间可以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思考怎样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教师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内容,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洽,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知识业务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经教学大纲变得宽广到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现代的社会需要人们终身学习,作为走在教育前沿的教师应事先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既不能穿老鞋走新路,也不能全盘否定。教师要正确对待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利弃弊,努力构成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常言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桶水现在也不够了,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学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现代教育水平下,更是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时刻着眼于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

在整个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者、崇拜者。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规范语言、规范书写、优良思维品质等,设想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知识贫乏、不积极探索、思维不流畅,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五、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21世纪的教育需要的不仅是“教书匠”,而是集教学、科研、管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研究型教师。

实施新课程,对相当多的教师来说,是在工作中面对着几乎都很陌生的一切,所以穿新鞋走老路是不行的。于是,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研究者。要研究如何尽快地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尽快探讨新课程,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为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教师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身上,了解学生的需要。说到学生的需要,不少教师自以为了解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出现了教师“好心”而学生却不领情的状况,以至于师生间的隔膜日深,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事倍功半。所以,应以研究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总之,教师只有认真反思和认识自己的教学,多进行教育科研,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新课改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小学教育应当将新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素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