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2014-08-20塔巍

吉林农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状玉米

摘要:玉米种植过程中,抓好细节管理是促高产夺丰收的关键内容,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玉米是一种病害较多的作物,因其茎秆中含有一定的糖分,有甜味,为一些害虫所喜食,这些害虫不仅直接残食植株,而且还能传播一些病害,玉米粗缩病就是以灰飞虱为传播介体的一种玉米病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控办法,为玉米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灰飞虱;病状

中图分类号: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80-1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的病因是由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而引发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十分厉害,一旦发病,就不会结穗,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绝收。发病植株,表现出矮化症状,叶色变得浓绿,茎秆节间明显变短,很多地方管这种病害叫“坐坡”病。此病在整个玉米的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但在苗期是发病最多也是受害最重的阶段,玉米苗一出后,就容易染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当玉米长出5~6叶后,就会明显看出症状来,一般初期如果发现心叶抽出困难,而且即使抽出,也没有明显长大的趋势,而是变得很小,这就要留意是否发生了粗缩病。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2粗缩病发病规律

2.1发生传播特点

玉米粗缩病主要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发,此种病毒可寄宿在多种禾本科植物上,既可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以在一些能传播此病毒的昆虫体内过冬。越冬后,第二年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而再次传播,主要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的是灰飞虱,玉米出苗后,灰飞虱会从杂草或小麦苗飞至玉米苗,在玉米苗上取食的过程中就把病毒带到了玉米苗上,引发玉米发病。随着玉米的发病,灰飞虱还会从玉米上飞到其他作物上,比如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及一些禾本科杂草上,有的秋后直接在这些杂草上过冬,第二年再次传播,形成发病的循环。

2.2影响因素

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毒的一个主要介体,而且具有一旦染毒,就会终生带毒,传毒具有持久的特性,如果冬天气温相对较高,处理暖冬天气,这样灰飞虱冬季存活的数量就会很大,会积累大量的毒源,第二年玉米出苗后,发病的机率就会大增,如果春天再最遇到干旱、高温,就更加有利于此病的发生与流行。北方多数地区一般都是4月末到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玉米苗则好处理苗期,而这时气温转高,以是少雨干旱的多发季节,这样的气候十分有利于灰飞虱的活动,所以一旦染病,发病就会比较严重。播种晚一些的玉米能避开灰飞虱发生盛期,发病轻。再有就是与树林、蔬菜地或是杂草丛生比较近的玉米田,发病都比较重,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灰飞虱主要的栖息活动环境,而且杂草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

3玉米粗缩病的防控措施

3.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一些抗病的品种,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在耕种上,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在大面积的种植区域内,尽可能避免种植单一品种;二是在播种期上进行调整,同时在栽培管理的一些细节上进行加强与改进,尽可能通过播期的调整,控制出苗与灰飞虱传播的高峰期错开,减小感病的机率。再有是要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减少与灰飞虱寄主的近距离接触,同时一旦发现染病较重的,要及时拔除,加大肥水管理,促进壮苗,增强玉米苗自身的抗病力。

3.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就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是用药剂进行拌种,一方面能预防地下害虫对种子的破坏而影响出苗,同时对于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用70%锐胜按种子量的 0.2%进行拌种。也可以用10%的吡中心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1%~0.2%的用药量拌种,晾干后播种。

3.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也属于农业防治中的一个内容,通过中耕,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保温保水,促进玉米苗的根中发育,起到壮根壮苗的效果,进而提高幼苗自身的抗病性。另外除草能直接清除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播源头,同时也减少了杂草争夺养分、水分,利于壮苗。

3.4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能有效缩短感病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同时也能增强玉米的抗病耐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及时巡田,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通过深埋或烧毁进行集中销毁处理,减少病源的扩散。

3.5化学防治

玉米在五叶期前易感粗缩病,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液喷雾,于玉米2叶1心期起喷雾,也可用10%吡虫啉10克/亩与20%病毒A混合喷雾,以防治灰飞虱,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可与其他内吸性杀虫剂交替使用),喷雾时要确保田内、田边、水沟、地堰全喷。在玉米粗缩病性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作者简介:塔巍,九台市城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状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非洲猪瘟病因与防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探究
马属动物肠阻塞病因及诊疗措施
禽大肠杆菌病的病状与防控
猪血痢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最饱满的玉米
七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