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乐”作业,让学生“乐”享音乐
2014-08-20陈金弟
陈金弟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而音乐作业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本人针对传统音乐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多元化、实践性、创造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探索出优化音乐作业的措施,创建“音乐作业集”,让学生因为快乐而乐于在课余的生活中与音乐交朋友,让学生“乐”享音乐。
一、农村初中音乐作业的现状调查
今年3月份,本人对我校七、八、九年级的36个班学生发放了《你对中学音乐作业知多少》的调查表共2152份。调查发现,平均每班有92.42%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副课”,而接触过音乐作业的仅占10.33%。从学生完成过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业情况来看,音乐作业设计或无或单调,选择的基本是背唱歌曲、背记乐理,其他形式寥寥无几。我校是市基本现代化学校,西部板块的龙头学校,而情况并不容乐观,可想而知其他农村初中就更加不堪了。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每个班级都有86%以上的学生希望在课余时间与音乐接触、与音乐亲近。调查中,在问到“你喜欢在课余时间跟哪些与音乐有关的事物接触”时,70%的学生选择了听歌曲,58.3%的学生回答有过想让歌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的经历,15.6%的学生有为歌曲改编等创作的经历。这些都表明学生还是饱含音乐热情的。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课外把这份余热进行下去。
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通过音乐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创新是重中之重,而音乐作业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建立“音乐作业集”必然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音乐作业集”应是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当学生将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就会投注精力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
二、中学音乐作业集的建立
(一)音乐作业集的设计理念
1.以“兴趣培养”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课堂学习与己无关;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学过的知识转眼即忘。因而,音乐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尽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面地开发对音乐的认识。当学生将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以及当学生了解作业的目的时,他们会乐于投注精力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中。
2.以“学科拓展”为基本理念
“提倡学科拓展与综合”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在实施中,音乐作业的设计应以课程内容为主线,拓展作业设计的空间,通过和数学、语文、科学、英语、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各学科紧密结合,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3.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正如卡尔·奥尔夫所说的 “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音乐作业,提供给学生自由的想象和探索空间,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音乐充满生活,让音乐陪伴终生。
(二)中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1.操练型作业
操练型作业是音乐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作业类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如在器乐欣赏时,可邀请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器乐的学生准备乐曲,使这些特长生有了展示和巩固练习的平台,又增加了其他学生欣赏音乐的乐趣。又如在强化学生的气息训练时,可让学生每天回家练习吹羽毛、闻花香,或者模仿轮胎放气等方式,在游戏中训练气息控制技能,感受作业过程的愉悦。
2.感悟型作业
感悟型作业是让学生从单纯的操练型作业中走出来,用心去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欣赏了《天鹅湖》、《嘎达梅林》、《父亲》、《天亮了》等作品,我让学生课后写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感悟更深刻、更具体。
3.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即通过为乐曲或歌曲创编歌词、创编表演方式、续写故事、为音乐配画、配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欣赏完《图画展览会》这个作品后,让学生为《两个犹太人》续写故事,为音乐配画、编配小品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参与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积极性。
4.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性的增强,音乐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我们应利用“校园广播”、“歌手大赛”、“慈孝感恩教育专题晚会”、“艺术节”等活动平台,将音乐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爱上音乐,爱上生活。如,我县教育局把今年定为慈孝教育年,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一些慈孝感恩教育题材的作品编入到作业集中,如《天亮了》、《父亲》、《母亲》、《让世界充满爱》、《听妈妈的话》、《我的祖国》等,平时利用校园广播,让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这些歌曲。将《让世界充满爱》、《听妈妈的话》、《我的祖国》这三首歌曲定为必唱歌曲,分别分配给七、八、九三个年级去创作、编排,在元旦文艺汇演上,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模仿CCTV-3《激情广场》栏目,以方正形式进行PK。全校师生群情振奋,兴趣盎然,表演气势宏大,效果极佳。
5.研究型作业
布置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问解惑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作业,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浓厚的音乐作业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音乐间奏的作用容易被学生忽视,我让同学们课外去探究“你认为音乐间奏有几种作用?并举例说明”。学生用已学的音乐作品,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间奏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对音乐发展起贯穿作用、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的机会等。endprint
6.随机型作业
随机型作业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时间关系或教学失误等造成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而布置的弥补性作业,它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如在欣赏《溜冰圆舞曲》后,我感觉到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性依然迷茫,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张表格(分为四项:曲名、结构、旋律线、感受),让学生课后再次聆听乐曲,组内讨论后,再在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中学音乐作业的评价
遵循本校 “X+1”学本课堂改革模式,我要求学生完成各自作业后,通过老师导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多向评价相结合的互助小组评价模式,用系统的方法去收集和评论学生的作业样本,打破了传统的“量化考试”,注重评价的实效功用。
1.教师导评
教师的“导”,即为抛砖引玉。这种方法经常用在学生还不清楚如何评价作品的情况下,教师适当提示,尽量导出学生的评价方法与独到的见解。
2.组内自评
增强合作小组学生组内自评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如布置学生回家自制简易乐器后,请学生介绍制作中最得意和不足的地方,请各小组根据评价标准给组内成员打分。
3.组间互评
各合作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互评中教师无须一步一步地详细讲解,只需做好恰当的引领。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美德。
4.多向评价
多向评价即采用教师导评、学生自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如在期末考试前,我设计如下考试评价方案:第一轮为集体合作。以班级合作小组为单位,集体商讨表演方案、创编表演形式,共同完成一个节目,节目健康向上、形式不限(完成后先由各组委派评委打出一个团队分)。第二轮为特长展示。个人展示特长,突现优点,争取超越团队分。最后再由老师根据各组的演唱、纪律表现给优胜组每位学生加上优胜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小组团结协作创作或表演成功的快乐,也满足了特长生展示自我的欲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音乐作业集的建立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拓展了课程内容
学生的音乐作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有的作业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所表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们通过反复甄别,根据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选出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丰富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内容,使中学音乐课程更加完善。
(二)提高了学生能力
对音乐作业的重新设计与组合,灵活运用,创新发展,不仅拓展了课程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能更自信、更有个性、更有创造性地完成音乐作业,体验了创造和表现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了教师能力
这样的实践不仅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有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其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在探索实践中,我们搜集到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学生作品,使我们对音乐作业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责任编辑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