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2014-08-20丁美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技巧人文

丁美霞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社会的思考,是对理想、对自由、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是对真理、对人类、对生命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们对一切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的追求。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指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而进行的文化教育与思考。将人文精神渗透至高中美术教育,能够增进学生对艺术的思考、对美术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审美情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与时代对于现代美术人才的要求。

一、当下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上缺乏人文文化

当下很多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便是掌握美术的技巧与技术,从而能够通过艺考。为了达到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学生往往便是参加各种美术速成班,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教育之中,学生根本就不会静静地理解美术,理解那些好的美术作品。教师的教学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技术技巧训练,而不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把更为重要的文化内涵丢弃了。

2.教学观念上缺乏人文思想

由于高中美术教学通常只是技术技巧的训练,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好的分数,渐渐地便对技术技巧产生了依赖。而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完美”地通过艺考,更多的也只是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思想观念都在技巧之上,人文精神变得可有可无。

3.教学关注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

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之中,教学双方都觉得人文教育可有可无。自然而然的,教师与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不设置人文课程,全部的注意力都只是放在了所谓的专业课上。

4.教学情感体验上割裂了人文精神

艺术作品,不仅是优美的线条与完美的色调,更重要的是表达情感。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传递出创作者当时的心情与思考,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当下的教学,由于过于市场化与功利化,教学上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的情感。对于一幅作品,教师往往教授的是如何画,而没有注意让学生对这幅画进行思考,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学生没有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所以所画出的作品便也只是对原作的模仿而已,仅仅是形似,缺了神韵。

二、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1.对于教师

(1)增强人文意识。

作为高中美术老师,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人文意识,又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首先便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与素养,以更好地对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2)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都在改变,而许多教师却仍旧守着以前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活力。教师教学生的更多是对作品的模仿,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也是把精力放在了模仿上。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学生所创造的作品也就缺乏活力与人文内涵。

(3)改变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是做一个辅助学生学习的“配角”,而不是“主角”。教师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课堂回归学生。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不仅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可以大大地减小。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多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传达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增进学生的美术素养。

2.对于学生

(1)摒弃人文知识无用论

在美术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注重技术技巧,对于人文知识则兴趣不高,甚至认为人文知识没用。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艺术的学习,学生经过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所学到的仅仅是美术的皮毛,而没有掌握美术的实质。因此,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艺术生来说,应该本着既然学习了,就应该学好的想法,摒弃人文知识无用论,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注意联系其他学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独立地学习,缺乏融会贯通。学生要想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便应该学会发散自己的思维,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将各科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在对其他知识点的整合归纳中增进自身的人文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美学素养。

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出能画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会画的学生。学生不仅要画得形似,更要画得形神兼备。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责任编辑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技巧人文
人文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提问的技巧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