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8-20杨文绍
杨文绍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开端。精彩的新课导入就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旧课导入法、巧设疑问导入法、优秀歌曲导入法、新闻导入法、从学生的偶发事件即兴导入法等等。导入新课是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起点,导入是否贴切,会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贴近学生情感需求的教学情境能为教师、学生架起教与学的桥梁,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合理的教学情境能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增添趣味。叶圣陶说得好,“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情境的作用就在于拉近学生和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1.运用音乐、图画、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笔者在讲解“难报三春晖”时,先播放《爱洒心间》的视频,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亲子融洽的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感情,引发了学生心理的共鸣,并转化为主动求知的需求。在讲解“感悟青春”时,插入让学生搜集的记录着他们各个成长阶段的照片,使学生形象地感觉到自身的成长和变化,内心顿然产生进一步探知的强烈欲望。
2.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课文角色的表演活动
让学生扮演课文教学情境中的角色,可以打破沉闷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气氛,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在轻松愉快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宽容他人,悦纳自己”时,笔者让学生扮演教材中“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各式各样的乘客”,在鲜明的形象对比中,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是否宽容存在天壤之别,在为人处世中宽容待人无比重要。由此看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需求,巧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能打动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用历史典故和生活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和历史典故,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悟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结合实际事例展开教学,就可以使思想品德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从中感悟出真知灼见。例如在讲解八年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笔者运用“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典故导入新课,又运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讲述宽容的意义,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自然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