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2014-08-20苏祥
苏祥
我国有句非常有名的古谚“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经有了感恩的理念。从当前来看,感恩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恩、感恩、报恩、识恩、施恩等为中心,将这些感恩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初中数学既是一门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课程,又是重视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能力评价的一门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目的在于借助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进行分析。
一、利用数学知识渗透感恩师长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知识渗透感恩教育的理念,可以使学生借助数学知识,通过数字去体验生活中所感受的父母之恩、教师之恩和社会之恩,从而对恩情之重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正负数知识,让学生用感恩瓶来计算自己的感恩数值。学生可以将家长或老师作为自己的感恩对象,自己每为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用红色笔记下事迹;感恩对象每为自己做一件事情,则用蓝色笔记下事迹。红色表示正数,蓝色表示负数,每天将结果进行统计,每1周将感恩结果数值进行对比,由学生自己比较感恩数值结果,看谁在感恩中做得最好,从而使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感恩的好习惯。经过这种感恩教育尝试,发现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正负数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同感恩对象之间的事迹对比,体验到自己付出与感恩对象付出的差距,对感恩对象的付出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数学知识将感恩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对父母或其他人付出的差距,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感恩中做得不足的地方,能够自觉从日常生活中多为父母或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学人物故事渗透感恩社会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人物故事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题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安排,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贫连初中都没有上,但其坚持自学,获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赏识,被安排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并逐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助教,为他研究数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感受到清华大学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成为我国数学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数学家陈景润早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任教,但由于他一门心思钻研数学,并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国家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将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让他专心研究数学。为了报效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关心,陈景润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我国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通过数学人物故事教育,学生从这些数学人物身上认识到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认识到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进而从心底里产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认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便将来报效国家和社会。
三、利用数学知识拓展渗透感恩自然与生命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人物故事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等情感。例如,在讲解数列的知识时,可以将数列知识拓展到资源利用方面,借助我国资源的枯竭程度,计算我国资源每年的平均损耗量,以这个平均损耗量为公差,计算我国资源储量的枯竭年限。通过该知识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展,使得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个大致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从我做起,自觉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宣传节约资源的活动。
除此之外,还可将三角形知识拓展到结构平衡领域,将一个平衡的三角形机构比作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一旦有个角出现意外,对三角形来说都是致命的,整个三角形的完整结构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其他成员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因此,教育学生必须热爱生命,不能由于受到一些小的挫折就轻易以自杀结束生命,更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伤害自己的家人或他人,等等。
参考文献
[1] 杨立臣.课堂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 王玉凤.浅谈感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2012(36).
[3] 林静,杨琴.体验式感恩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怀化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