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4-08-20何海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师

何海丽

长期以来,由于升学压力,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痼疾,乡镇学校尤为严重。一布置作文,学生就怨声载道,一写作文,他们就冥思苦想,一拿起笔,他们就愁眉苦脸;教师一布置作文就是三段论或是要求学生多看范文甚至是多背范文。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写了不少的作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布置了更多的作文,批改了不少的作文,但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甚至是提高不起来。乡镇初中的作文教学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高耗(投入时间多、作文次数多)低效(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普遍提高)、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目前本地初中作文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对作文普遍不够重视。加上大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作文教学投入很多的精力,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在整个语文基础应用中的认识。更有些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既费脑子又吃力不讨好的苦差,因而没有什么主动性、积极性。碰到老师布置作文时,要么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要么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草草而就、应付了事。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为老师、为家长完成的,写了就行了。所以随便东摘西抄凑够字数,完成后根本不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内心有严重的“完成任务”的想法。还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不进行认真构思、也不积极准备材料,而是偷工减料,从手边有的一些《作文选》之类的材料,寻找对号入座的文章。在这之前,我曾辅导过几个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其中有个头脑比较灵活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的习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我欣喜若狂,以为他的写作天赋被激发出来了。后来在一次评改作文时,发觉他的文章似曾相识,一问,原来大部分是摘抄来的。对作文的不重视,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对老师的指导方法、眉批、评语不够重视,他们关心的是分数或等次。拿到作文本后,只是草草地看一下后面的评语和等次,对作文中的眉批根本没有耐心和兴趣去看,更有甚者,把本子往课桌里一塞了事。

形成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学校、老师为了提高本校在招生、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追求升学率,加上受社会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要求学生背出或默出好的作文就行了,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方法及思路没能进行渐进式的指导及发散性的启发、强化,而把压缩出的时间投入到形成考试的技能及技巧上。加上在小学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也不注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比较少,学生的写作观念淡薄,写作能力不高,从而影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习作兴趣。家长为了子女成龙成凤,平时的家庭辅导及课外学习班大多集中在数、理、化,买回来的学习资料,不是有关数、理、化的就是作文范本,少有购买中外名著等书籍的。

其二是缺少课外阅读条件和氛围。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农村的学生不得不把很多时间用在完成各种习题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课外书。许多老师以及家长把看课外书当作是看闲书不予支持,甚至明令禁止。这样,学生整天对着的是他们提不起兴趣的“正课”——教科书;而喜欢的、想得到的“闲书”——课外读物却没有机会亲近它们,更没有时间去咀嚼、消化。我所在的学校虽说离城市不过二十公里,但至今没有建起像样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即使有,也因为不能有效地管理,也一样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出借和开放。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繁琐枯燥的分析。加上农村学生大都过着“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走读生”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校,外加一些少得可怜的自由支配时间;住校生就更单调了,整天圈在学校中,“教室——食堂——宿舍”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本来农村学生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比如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或活动,但现在他们根本无暇也没有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了。因为现在有关部门对学生春游或秋游活动不予支持,即使同意了,校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很少有学校敢去冒这个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是城市的学生还可以上博物馆、逛公园、去旅游景点看看什么的。由于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造成动手实践的机会也相应地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极少能积累到生活知识和技能。为了与同类学校竞争,提高升学率,学生在校的时间特别长:从早上六点十分到晚上十点半,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自习。好不容易盼来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里父母又时时在耳边唠叨不止:多看点书(当然是课本了),少看电视,少出去玩,不要看其他杂书……学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一个我们家长教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试想,一个没有生活经历、不能或是很少能动手的初中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其三是教师本身水平和条件的局限。由于信息交流和外在原因的限制,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陈旧、顽固,十几甚至几十年的老旧教学方式严重地制约了作文教学观念的思考和更新。学校平时开展的教研活动,大多集中在阅读教学和解题技巧(为的是提高成绩)上,要不就观看课堂教学课例,很少或根本没有作文示范课、公开课,为作文教学开设的课题和研究几乎为零。作文批改方式单一,只是教师改,学生拿到作文本只草草地看一下分数、等级及评语就放入抽屉中。按理教师应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评改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是语文教学的春天,特别是历年中考题目里不断出现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为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带来先机,也将为作文教学提供无限动力。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转变观念、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是把作文教学当作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语文具有两大属性——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而处于主要地位的就是工具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张志公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持久的写作热情,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endprint

其次是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多读书、读闲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丰富阅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在学校图书室未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之一。大家都知道,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书就好似一个博学多问的智者。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交流,谈话。因为它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好场所,也是教师充电的好去处。

熟读深思,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精华的片断甚至是经典的文章需要反复阅读品味,要读得烂熟能诵,做到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背上一两篇好文章,日积月累坚持下来,所得的收获也是很可观的。

再次就是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行动指南和依据,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师首先必须通过学习,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坚决克服从众心理、守旧心理、懒惰心理,在作文教改中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接着就是“以身作则”动手写作。给学生最直接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的就是改革传统的评改方式。作文评改的方式应是由教师包办统改逐渐转向指导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自行修改、小组内评改、小组长批改。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从改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开始,在指导作文中,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发表自己对写作的看法,甚至让学生决定写什么作文。同时也要让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引导他们克服害怕修改作文的心理,让他们明白:一篇成功的作文很少有“一次成文”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不修改作文的学生,将会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总之,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我们农村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创造条件、大胆实践,我们一定会迎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