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管见

2014-08-20周徐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黄河课文

周徐林

语文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和肤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教师一言堂,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为此,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设法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愉悦的情境氛围,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使他们创造的火花自由绽放,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七嘴八舌”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接着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逸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起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以情感人,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种影响、一种激励。它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备的语言学科,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是人对事物的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不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也不同,符合人的“口味”便产生满意欢迎的情感,不符合人的“口味”便产生嫌恶反感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在上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父爱,比如自己生病时,父亲半夜送去医院;平时节俭的父亲,对于在子女身上花钱毫不含糊等等。这样,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谈论起自己的父亲如何如何爱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等。由此我再顺势转入课文,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鼓励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把学生的灵性和潜力激发出来。

课文《黄河颂》的教学,我借助黄河照片和有关黄河的一段影像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认真欣赏,再配以我本人有情感的解说。由此指导学生去品读课文的音韵节奏,感知黄河的雄伟气势,领略黄河所赋予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独立分析和合作探讨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促使学生对课文中有关黄河的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起歌颂黄河、歌颂祖国的爱国情怀和学习黄河精神的豪情。有了教师的情感激发和引导鼓励,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火花也一步步被点燃起来。

三、演示联想,激发学习兴趣

文学作品类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形神兼具。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从而点燃学习的激情。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角色,并注意演示孔乙己的“摸”、“排”、“罩”等动作。这种角色扮演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起到理解课文深意的作用。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表演的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抓住人物特征续编故事进行精彩表演。上完《皇帝的新装》后,很多学生对表演情景剧还意犹未尽。为了满足学生强烈的表演欲望,激发他们的想象潜力,我顺水推舟地说:“游行大典结束了,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请编排一段情景剧,然后表演。”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学生的表演可谓丰富多彩。

在学生表演中,我清晰地感受到想象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创造性地表演,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勇于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大胆探索,就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更高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黄河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背课文的小偷
『黄河』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